第2章 770年的杜子美

换源:

  来到便民市场。

王晓萍买了两个酱肘子、一瓶白酒。

这是系统要求的任务物品。

王晓萍首先把任务物品准备好。

另外,她想以个人的名义,送给杜子美一些礼物。

从小学到大学,背诵杜子美无数首诗词。

当初背诗时,很痛苦。

觉得杜子美不如屈远。

你看看人家屈原,给后人留下三天假期。

再看看李杜这些诗人,没给后人留一天假期,只留下很多晦涩难背的诗文。

这是王晓萍做学生时的心情。

如今,她经历的事情多了,反而挺佩服杜子美。

在那个兵荒马乱,吃不饱穿不暖的岁月里,杜子美想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心忧天下百姓。

杜子美拥有纯粹的文人胸怀和文人风骨,值得敬佩。

王晓萍想表达她对杜子美的敬意。

表达敬意的方式,就是送礼物。

这个道理等同于粉丝给爱豆送礼物。

给杜子美送点什么?

送一束花?

送一本书?

送二斤肉?

倒也行。

但是,王晓萍觉得送礼物,最好送人家急需的物品。

她掏出手机,查770年的杜甫在做什么?

查完后,王晓萍表情很凝重。

她买了三袋小米,两桶纯净水,一箱八宝粥,一箱饼干。

此外,买了一只毛笔,一瓶墨水,一沓宣纸。

把买来的物品放进快递车。

王晓萍坐到驾驶位,一拧车把,电三轮行驶起来。

王晓萍眼前出现系统界面,上面有导航路线。

王晓萍跟着导航走。

出了城,穿过一条山路。

眼前一闪,景色骤然变化。

在电三轮前方10米处,是一个土坡。

土坡上有一座破旧的寺庙。

寺庙房顶塌了一半。

寺庙门口屋檐下,有十几个衣衫破烂、面如菜色、留着长辫的男女老少,有的坐着,有的躺着。

土坡下面全是土黄色的水。

路旁的小河里,河水溢出路面,滚滚东流。

显然,这里遭了洪灾。

快递车的车轮,被土黄色泥水淹没一半。

幸运的是,电三轮不受影响,可以正常行驶。

导航显示,王晓萍已到目的地。

王晓萍从电三轮上下来。

破庙门口的十几个人,齐刷刷看向她,眼神好奇,带着探究之色,就像在看一个怪物。

王晓萍留着干练的短发,身穿黑红色快递服。

这种发型,这种衣服样式,他们从来没见过。

“你是何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个白胡子老头问。

“你的衣服好奇特,你是胡人吗?”一个年幼的孩童道。

“我见过胡人,都是大鼻子深眼窝,她的长相不是胡人。”

……

王晓萍礼貌性地点点头,打断他们的讨论。

“我是路人,一会儿就走,你们不需要知道我是谁。”

她说到正题,“请问,杜子美杜老师是哪位?”

“不认识。”

“这里没有杜子美。”

他们这些人,彼此不认识。

之所以都在破庙下,是因为洪水来了,他们都找高处躲避洪水,巧合之下,聚在这里。

他们没听说谁叫杜子美。

杜子美不在这?

不应该!

系统导航的地点是这里。

杜子美一定在这。

王晓萍换一种方式寻找杜子美,她高声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没人回应。

王晓萍再次朗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还是没人回应。

王晓萍继续朗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咳……咳,你怎么会背我的诗?”

终于,有人回应。

在破庙门口西边的角落,有一个靠着墙的老者。

他全身缩成一团,脑袋枕着膝盖,光着脚丫,衣衫破烂,裤子沾满黄色的泥巴。

他瘦的皮包骨头,神情萎靡,说话有气无力,嘴唇干裂。

他没有一点生命力,如同狂风暴雨中摇曳的蜡烛,随时可能熄灭!

公元770年是杜子美生命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子美为躲避战乱,逃往衡州,途径耒阳时,遇到洪灾,饿了整整5天,后被县令解救。

县令赏给他一顿酒肉。

挨饿5天的杜子美狂吃海喝,结果悲剧了,撑死了。

这位伟大的诗人以最寒酸最可怜的方式,走完这一生。

此刻,站在杜子美面前,看着他萎靡的样子。

王晓萍猜测,如果她不来,杜子美将被县令解救,然后撑死。

既然王晓萍已来到这里,又有系统的指引,她要改变杜子美撑死的悲惨结局。

王晓萍走到杜子美面前,“杜老师,有人托我给你送几样东西,咱们换个地方说话。”

其实,王晓萍最应该做的事是,立刻给杜子美一些食物,让他垫下肚子。

但是,这里不光有杜子美,还有其他人。

其他人也都饿了多日。

他们就像一群饥饿的狼。

如果王晓萍把肘子拿出来,这些人必定蜂拥而上,争抢食物。

换句话说,如果有人拿着一个白面馒头,对这些人说,“你们打一架,谁能笑到最后,我把馒头送给他。”

这些人为了一个馒头,可能把别人杀掉。

当人饿急眼了,就把伦理道德抛到脑后,只剩下了原始的本能,为了吃东西,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可以做出任何事情,包括杀人。

王晓萍不希望她跨越时空带来的食物,被这些人抢走。

杜子美摇摇手,语气虚弱,“我走不动了,你直说吧。”

他饿了整整五天,没吃一口饭。

又因这些年,他一直颠沛流离,生活困苦,身体早已被拖垮。

忍饥挨饿多日,他已气息奄奄,生命在鬼门关徘徊,随时可能入土。

其实,王晓萍刚才问谁是杜子美时,他想说他就是。

可是,他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后来,王晓萍连续朗诵他的几首诗。

杜子美相当震惊。

尽管杜子美在后世的名气相当大,被称为诗圣。

但是,在当下这个时代,他的诗还未流传开,没几个人会背他的诗。

王晓萍一口气说出他的三首诗,而且是他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

杜子美相当好奇。

为何这个姑娘会背他的诗?

王晓萍看着奄奄一息的杜子美,心中满是心疼。

这样一位忧国忧民、心怀苍生的诗人,生活却是这样的悲惨,连口饭都吃不上,孩子被饿死,他也差点儿饿死。

后来,他没被饿死,但是,被酒肉撑死了。

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