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区别可能就是他们比汉民更擅长养殖和放牧,这也是他们在王氏的定位,在王凌对未来的规划中,他们是王凌发展畜牧业最重要的技术支撑,并且王凌也打算以后把他们发展为自己重要的轻骑兵、弓骑兵兵源。
不过,那两支小部落当初可没有(被驱逐)的标志,甚至王凌刚遇见他们的时候他们刚刚因为洗劫了一个小部落而被吐蕃人追杀,也是在被王凌救下来之后才选择投靠的。
有鉴于此,王凌当时就同意了对方的加入,让他们丢弃掉除了马匹、牛羊之外的所有东西,然后把他们编入辅兵队伍,让他们骑马跟着一起随军远征。
再次壮大的队伍在城里进行了短暂的休整,补充好了足够的物资之后,再次出发了。
……
之后的四天(游戏时间),王凌率领着队伍一直保持了高强度行军和高强度战斗的状态,虽然那些小规模队伍在看到王凌出现的一瞬间就转头逃跑了,但架不住王凌很有耐心的一路追赶,直到将对方追的精疲力竭之后将其轻易的消灭干净。
充分的诠释了什么叫“犯我者,虽远必诛”!
高强度的战斗让王凌的部队的战斗力提升的很快,装备也高效的进行了更新。
而一路上遇到的那些小部落,王凌都很贴心的给了他们三个差异化的选择:要么举起双手、奉上所有的财物,欢欢喜喜的加入到王氏的大家庭当中来;要么交出族中一半的财物,王凌便会“仁慈”的放他们一条生路;要么,就被王氏的铁蹄踏为齑粉。
很显然,在这种差异化的选择面前,多数小部落选择花钱报平安,少部分的“硬骨头”则被王氏的马蹄踏为齑粉,族中的男女老幼全都便成了奴隶。
但他们的奴隶生活也没过多久,因为王凌很快就把他们卖给了过路的行商,虽然价格要比中原便宜的太多了,但王凌还是毫不犹豫把他们给卖了,换成了马匹、牛羊、肉食、奶酪之类便于携带的物资。
更绝的是,王凌将来自吐蕃的奴隶卖给了回鹘的行商,将回鹘的奴隶卖给了羌族的行商,将羌族的奴隶卖给了粟特人,最后他又将粟特人的商队给洗劫了,又将商队的俘虏卖给了来自吐蕃的行商。
完美的闭环了,属于是。
主打的就是一个雨露均沾,大开门路“做生意”,每一家的“生意”都要照顾到。
有时候王凌自己也会感慨,自己明明就是一个善善良良、可可爱爱、安安稳稳的骑砍玩家,可为什么总觉得把自己和P社玩家放在一起审判也一点违和感也没有呢?
摇了摇头,这一点是幻觉。
王凌的精力再一次投入到了游戏里。
至于这些事情会不会在系统具现后对王凌的势力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不管有没有,反正王凌现在已经不在乎了。
真的!
自从在骆磊那里了解到西域的情况之后,王凌就知道:自己这个汉人势力和西域的这些势力必然是不可能和平共存的——彼此之间是尸山血海一般的仇恨,是绝对不可能轻易的化解的。
两者之间的命运只有战斗,一直不停的战斗。
而最终的结果,要么是王凌被他们消灭,要么就是他们被王凌消灭或同化。
既然如此,那什么时候打不是打呢?早打早消灭完了。
第四天的时候,王凌卖掉了所有的奴隶和俘虏,终于来到了庭州的边界之外,看到了上一次游戏时截然不同的景象。
上次游戏由东往西走路过庭州的时候,庭州还只是孤零零的一座小城池的图标,但现在呢,标注着“庭州”字样的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城池,在它的南北两侧,还有两座小城池的图标,上面分别标注着“轮台”和“蒲类”的字样,同时周边还散落着多个村庄图标,分别标注着“XX守捉”的字样。
这个王凌知道,守捉是唐朝在边地设置的一种驻军机构,其主要分布在陇右道与西域,大致于今天甘肃、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及新疆,唐代边兵守戍者,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城、镇,各机构皆有使,每个守捉的驻兵数量各有差异,小的百余人,大的上千人,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吐蕃在唐朝的统治机构绝大多数都沿袭了唐朝的旧例,唯独“守捉”没有沿袭,并且也导致“守捉”从此以后消失在了史书上。
没想到这里居然也再次出现了“XX守捉”的名字,不过性质却完全变了,从戎戍驻军机构变成了普普通通的部落聚居地。
不过这样也好,因为这个外挂游戏和骑砍有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就像点击城池会现实城池里的守军数量一样,这里也会显示这个数字,所不同的是,这里不但会现实守军的数量,还会显示普通民众和粮食储备的数量。
这就让王凌对地方城池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实力选择最合适的攻击目标。
同时这也让王凌放下心来:这个游戏也不是完全按照现实的情况模拟的(因为庭州现在在回鹘人手里),也就是除了每次游戏结束后具现出来的人物、物资等之外,说王凌可以不用太担心自己在游戏里的骚操作会影响自己在现实里的形象。
王凌转悠了一圈,最终选择了一座驻军100、部族民族300、汉人奴隶数量却高达600的守捉下手了。
骑兵攻城是有难度,但这些守捉也不能算是城——进入战场环境后,王凌发现能够阻拦自己的只有一层一人高的栅栏围墙,而寨门更是薄的一长枪就能捅穿了,栅栏里面也不是土石或木头建造的房屋,反而全都是一些帐篷。
当然,房屋也有,但是数量很少很少,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的防护措施也就能防防野兽,大一点的马匪他们都防不住,更别说是一大群全副武装的甲士了。
王凌当即下令攻城,步军主攻、骑兵掠阵,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大部队就攻进去了,而对方的反击给己方造成的损失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攻进去之后的事情就很简单了,除了一些继续反抗的青壮年之外,老弱妇孺则全部都跪地投降了,那些汉人奴隶则默默的站在一旁看着,看着王凌带着人马在营地里耀武扬威、看着那些奴役他们的人跪地求饶。
等到战场被打扫干净之后,王凌策马来到了这些汉人奴隶的面前,大声道:“吾名王凌,字子平(王凌给自己取得字),大唐淮南道楚州淮阴县人士,是你们的同乡人!”
此言一出,便引得人群产生了些许骚动,不少人的眼里不再麻木,反而升腾起一阵阵的热切,紧紧的盯着王凌。
王凌继续说道:“中原动荡、豪杰纷争,吾等百姓不得安宁,为避战祸,吾率部曲、族人两千余自淮阴出发,跋涉万里抵达了弓月城!”
“在那里!”王凌手指向西方弓月城的方向,说道:“在那里,我们修复了城镇、建设了村庄、分发了田地,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吾之幕僚告诉我,在庭州、在西州,有很多的同胞陷入虏手、为奴为婢、生不如死,所以,吾亲率部曲而来,便是为了解救各位父老乡亲!”
这些话对作为文科生的王凌来说实在是轻轻松松的事情,虽然对弓月城的描述有一些失真,但王凌的心里确实是这么规划的,等到来年春天肯定是要给大家分田的,毕竟那么多的地不可能全都王凌一家三口人来种吧?
至于这些人如果到了地方发现跟王凌说的不一样?
你都已经来了,安心等着春天分田就是了,不然你想咋的?重新回到游戏里?
王凌相信,只要来年春天他把地分了,那么所有人的心就会立马安定下来,等到收获了之后,所有人都会愿意向他效忠的——毕竟华夏的普通百姓自古以来追求的就是有一块能够安生立命的土地,从奴隶到自耕农相当于实现了阶级的跨越,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最后,王凌大声的问了一句:“尔等可愿随我回到弓月城,分田地、求安生?”
所有人一下子都激动了起来,扯着嗓子大声喊道:“愿意!愿意!”
说着,有些机智的人双膝跪地、叉手为礼,道:“愿为主君誓死效忠!”
有他们带头,其他人也赶紧有样学样,齐刷刷的跪了下来,大声道:“愿为主君誓死效忠!”
王凌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六百汉人奴隶,心中一喜:成了!
有了第一次操作的经验,之后的行动便是有样学样了。
从这一个守捉开始,王凌以守城兵力的数量从少到多为顺序,依次敲了那些守捉的“龟壳”,将镇子里的粮食、马匹、牛羊、帐篷、皮革等物资一扫而空,将男女老幼全都贬为奴隶,将汉人奴隶全都收纳成“王氏属民”。
但这样行动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对面的对手给打断了——就在王凌准备踏平第四座守捉的时候,从轮台城里开出来了一支600人的吐蕃军队,头上顶着“吐蕃轮台守备野战军精锐”,气势汹汹的向着王凌杀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