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信手拈来街头拍卖会

换源:

  当拍卖正式起来,喊价声三三两两。

前期喊价总是很快很猛,越到后面越迟滞。

不过,倒是没有出现互相较真的场面。

这倒是让安渔炎少了点别开生面的乐趣。

“三十七两一次,还有人吗?”

“三十七两二次——”

“三十七两三次。”

“成交。”

“恭喜城南对桥坊孙公子,获得绝对一副。”

“有请我梁溪美少年风雅才俊孙公子上前来。”

安渔炎大声喊着。

人群中走出了一个雀斑脸的锦衣胖子。

胖子一出现,周围人便议论纷纷,嗤之以鼻。

细听之下才知道,原来这是个富商之子。

富商之子?

就是商贾之家。

这在大业朝属于是贱籍。

锦衣胖子在一众人嘲笑中上前来。

但是听着周围议论,面孔逐渐沉下。

正此时,有个声音高喊起来。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纸墨本无价,奈何有慧眼。”

“孙公子重文惜字爱纸墨——”

“实乃吾辈楷模!”

安渔炎的声音把众人议论声压下。

人群中的议论声,很快变成了褒扬。

“虽说是商贾,却也重读书人。”

“不错,寻常商贾一身铜臭,有臭钱便觉了不起,这胖子不寻花觅柳,却把如此重一笔钱用在了买对联上,也算可敬。”

“看来此人内里还是有风骨的,并非寻常那些不义子。”

“我等读书人,要修仁义礼智信,商人不义,今且看来也不尽然。”

“这姓孙的重金买绝对,倒与当年燕昭王千金买骨异曲同工。”

当议论声被扭过来时,胖子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你,很懂我,这个便赏你了。”

胖子付了三十七两拿走对子后,又拿出了十两给安渔炎。

这才带着仆从,抱着这副绝对,抬头挺胸,扬眉吐气地冲入人群。

“徐先生,恭喜,劳烦您再写个上联。”

“重重叠叠山青青山叠叠重重。”

“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

“徐先生,这三个对子上联你收好。”

“我把下联告诉你,剩下的事与适才一样着来。”

“我这还有事,便先走了。”

安渔炎把下联交代好,又把其余人押金退了。

想要离开,徐寅雀却连忙拉住。

老书生说什么都要塞个三十两给他。

他自然说什么都不肯要的。

一首徐寅雀亲笔写的“桃花诗”已经到手。

又凭空赚了十两银子。

他已经是赚了莫大的便宜。

更多的钱再拿就说不过去了。

“安公子,你与我非亲非故,何故这般帮我?”

最后,徐寅雀也索性摊牌了。

安渔炎看不给答案他是不肯放手了。

便笑指身旁的伏雪。

“徐先生,我家这位姑娘极为喜欢您的字画。”

“我也很喜欢您的书法。”

“得了您亲笔的这幅字,我已心满意足。”

“只是我也穷。”

“虽穷,不是买不起您这个。”

“只是觉得您这些心血不止这么低贱卖糟蹋。”

“我纵出得起这个钱,也不想凭空占您便宜。”

“可您却愿意送我,我只能想想法子报答您了。”

“您不想占我便宜,我又何尝不是这般想?”

“这般,一码归一码,两清了,可好?”

安渔炎说得坦荡,徐寅雀也总算松了口。

两人方才互相拜别。

虽说没了安渔炎这般口才和不要脸地去卖力,摊位上人很快散了三成,但是一个人的到来,又很快让摊位爆满更甚。

“爹,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人?”

徐寅雀正目送着安渔炎离开呢,耳旁响起了清冷柔软的声音。

只见一个十八岁左右的少女不知何时站在了身边。

这少女一身粗布裙,头发倒是妇人模样。

长得已算不错,可那双明亮眸子倒与徐寅雀如出一辙。

“好漂亮的姑娘,这穷书生好福气。”

“什么乱七八糟的,可别瞎说,这是徐老生的女儿徐风语小徐先生。”

“女的怎么叫先生,莫非……”

“不错,她便是咱们梁溪县唯一女先生,咱们梁溪当初的第一才女。”

“这可不是那些贱籍花魁可比的。”

“不错,小徐先生经史子集策论,不弱于举人,琴棋书画音律,也多有精通,便是农耕女红做菜,也颇为拿手,就是……唉……可惜……”

听到喊声,徐寅雀收回目光。

不禁温和一笑。

“茶稚呀,你怎来了,天冷啊,冻着可就不好了。”

“爹,问你话呢,若是不说便赶紧收摊吧。娘问人家借了点糯米红豆,做了您最爱吃的红豆汤圆还在等着呢……”

“不说了,这钱你收好,快来给爹帮忙。”

“呀!三十五两,爹你哪来这么多钱?”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