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事业拓展

换源:

  深秋的北京,银杏叶在风中打着旋儿飘落。林远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街道,手机屏幕上的一则新闻让他驻足——某山区因医疗资源匮乏,孕妇难产致死率高达12%。这条消息像根刺,扎进了他心里。三个月前登上《福布斯》封面时的荣耀感还未完全褪去,此刻他却被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压得喘不过气。

陈秘书,把家族基金会的核心成员召集起来,明天上午开会。林远转身对助理说道,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全球业务版图,那些代表分公司的红点此刻仿佛都化作亟待帮助的眼睛。

第二天的会议室内,檀香混着咖啡香弥漫。林远的二叔率先开口:小远,你刚把国际项目做得风生水起,现在又要拓展公益,会不会精力分散?基金会现在每年资助贫困学生的项目运行得很稳定,没必要冒进。

二叔,林远翻开面前的资料夹,里面夹着多份调研报告,现在我们资助的学生每年不到两千人,但全国有超过三百万失学儿童。更别说医疗、环保这些领域,还有太多缺口。他调出投影仪,屏幕上出现触目惊心的画面:被污染的河流泛着白沫,山区卫生院里锈迹斑斑的医疗器械,戴着防尘口罩在雾霾中艰难呼吸的孩子。

三叔皱着眉头插话:做公益是好事,但医疗和环保都是烧钱的无底洞。就拿环保来说,我们之前在工厂安装污水处理设备,投入几千万才勉强达标,民间公益能改变什么?

林远早有准备,点开另一份文件:我做过测算,初期可以从三个方向切入。医疗方面,先在贫困地区援建十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环保上,联合科研机构启动青山计划,试点生态修复;教育继续扩大助学规模。资金方面,我个人先捐出五千万,再向社会募集配套资金。

会议室陷入沉默。良久,林远的父亲轻轻点头:小远说得对,我们林家从祖父那辈起就做慈善,现在企业做大了,更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在大家的讨论中,会议最终敲定了初步方案:成立专项基金,林远担任理事长统筹全局,各家族成员负责不同板块的对接。

半个月后,林氏公益基金会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红毯两侧摆满了从合作项目工厂回收再利用的环保工艺品,大屏幕循环播放着贫困地区的真实影像。林远站在台上,看着台下坐着的企业家、明星、政府官员,深吸一口气:今天,我们不仅是在启动一个公益项目,更是在发起一场全民行动。他宣布将开放线上捐赠平台,每笔善款的流向都会实时公示。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残酷。青山计划在首个试点地区就遭遇挫折。当基金会的团队带着树苗和专家抵达西南某矿区时,发现当地村民抵触情绪强烈。种这些树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一个满脸沟壑的老农攥着烟袋锅子质问,我们靠挖矿供孩子上学,你们断了活路!

林远连夜驱车八小时赶到现场。矿洞外寒风呼啸,他蹲在篝火旁,听村民们诉说着生计的艰难。原来,这座小矿是村里唯一的收入来源,环保改造意味着至少半年停工。林总,不是我们不想保护生态,实在是拖不起啊。村长的话让林远陷入沉思。

回到北京后,他紧急召集专家团队研讨。三天三夜的头脑风暴后,基金会提出以工代赈方案:由基金会出资培训矿工转型为生态修复工人,停工期间发放基本生活补贴,同时引入生态旅游规划,帮助村子发展绿色经济。当这个方案在村民大会上通过时,那个曾激烈反对的老农拍着林远的肩膀:娃,你是办实事的人!

医疗援助项目同样困难重重。在贵州山区选址建设卫生院时,运输建材的卡车在盘山公路上侧翻,价值二十万的医疗设备摔得粉碎;招募的志愿者医生因为无法适应艰苦环境,一个月内离职过半。林远亲自带队勘察路线,设计出分段运输 人力搬运的方案;同时提高志愿者待遇,建立城市医院-乡村卫生院远程诊疗系统,让大医院专家能实时指导。

环保和医疗项目的推进,也引发了社会争议。网络上有人质疑基金会作秀,林家不过是为了企业形象搞慈善;更有自媒体扒出早年工厂的污染问题,指责资本的原罪永远洗不白。面对这些声音,林远没有选择公关删帖,而是在微博上直播项目进展,邀请媒体实地探访。当镜头对准焕然一新的卫生院、重披绿装的矿山时,质疑声渐渐平息。

随着项目影响力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知名演员周薇主动担任基金会形象大使,在西藏为环保项目站台;科技新贵张明远捐赠价值两千万的智能医疗设备;甚至曾经的商业对手也伸出援手,星耀科技的李总带着团队开发了公益捐赠大数据平台,能精准匹配需求与资源。

然而,更大的危机在悄然逼近。当基金会准备将青山计划推广到全国时,某利益集团在网上掀起舆论战,雇佣水军抹黑项目破坏地方经济;医疗板块也被爆出个别合作医院虚报物资,将捐赠的药品低价转卖。一时间,负面新闻甚嚣尘上,捐赠金额锐减60%。

林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基金会的年轻员工红着眼眶汇报情况,家族成员们也忧心忡忡。现在有两个选择,林远敲了敲桌子,目光扫过每个人,要么暂停项目,等风波过去;要么迎难而上,把每一个质疑都变成改进的契机。

他带领团队成立专项调查组,邀请第三方审计机构介入,用三个月时间彻查每一笔资金流向。结果公示那天,他站在媒体面前,身后的大屏幕滚动播放着调查细节:我们确实存在管理漏洞,对此我负全责。但请相信,我们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做公益的初心一样坚定。

这次危机反而让基金会获得了更多信任。当他们公布整改方案,包括建立区块链追溯系统、引入志愿者监督委员会时,公众捐赠金额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林远在日记里写道:公益之路没有坦途,但正是这些挫折,让我们更接近真正的公益精神。

一年后的春天,林远再次来到西南矿区。曾经光秃秃的山坡已长满新绿,农家乐的招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跑过来,手里攥着野花:林叔叔,老师说以后这里会变成森林公园!

看着漫山遍野的生机,林远想起父亲常说的话: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他知道,这条公益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有无数挑战,但只要初心不改,终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