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寒雨裹着细雪砸在落地玻璃上,林远握着青瓷茶杯的手指节发白。茶汤早已凉透,杯壁凝结的水珠顺着缠枝莲纹缓缓滑落,在案头洇出深色水痕。办公桌上摊开的市场调研报告被风掀起边角,最新数据刺痛着他的眼睛——尽管家族品牌推出的智能茶具广受关注,但实际销售额与预期相差甚远,消费者认知度始终卡在令人尴尬的节点。
林总,地铁广告位被竞争对手提前三个月包下了。助理抱着文件夹推门而入,肩头还沾着雪粒,线上投放效果也不理想,KOL反馈说产品概念太超前,普通消费者看不懂...话音未落,林远办公桌上的老式座钟突然发出沉闷的报时声,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格外刺耳。
林远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商业街。霓虹灯牌在雨雪中晕染成模糊的色块,街边店铺的促销喇叭循环播放着廉价音乐。他想起创业初期送外卖的日子,那时只需把热腾腾的餐食准时送到客户手中,就能收获一句真诚的感谢。而现在,他却要绞尽脑汁让冰冷的科技产品承载千年文化底蕴,还要让大众心甘情愿为之买单。
手机突然震动,是苏瑶发来的消息:晚上老地方见?我带了新的策划方案。林远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光标,最终只回复了一个简单的好字。玻璃倒影里,他发现自己两鬓不知何时已生出白发,那是接手家族产业这几年岁月留下的痕迹。
傍晚时分,林远撑着伞穿过古色古香的巷弄。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发亮,两侧骑楼挂着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他特意提前半小时来到约定的茶馆,这家名为墨香阁的老店是他和苏瑶常来讨论工作的地方。老板陈叔是个痴迷传统文化的老人,总爱给他们讲老辈人的故事。
小林来了?陈叔从柜台后探出身,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笑意,还是老位置?林远点点头,目光落在墙上那幅褪色的水墨画——画中渔夫披着蓑衣在雨中垂钓,远处山峦被云雾笼罩,意境悠远。这幅画挂在这里至少二十年了,每次看到它,林远都会想起母亲教他背古诗的场景。
在想什么?苏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抱着厚厚的文件夹,发梢还滴着水,路上堵车,来晚了。她在林远对面坐下,熟练地为两人斟茶,我重新做了市场调研,发现我们犯了个致命错误——过于强调科技感,反而让传统文化成了陪衬。
林远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温热的茶水驱散了些许寒意:你的意思是...本末倒置了?
苏瑶打开文件夹,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数据分析和消费者访谈记录:你看,那些愿意为我们产品买单的客户,大多是对传统文化有深厚兴趣的群体。而普通消费者,他们更关心产品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价值。我们得换个思路,把文化融入生活场景,而不是做成高高在上的艺术品。
正说着,茶馆门被推开,寒风裹挟着雪花灌进来。一个穿着破旧棉袄的老人踉跄着走进来,身上散发着浓重的酒气。陈叔皱了皱眉,却还是拿了个杯子给他倒了杯热茶:老周,少喝点酒,当心身子。
被称作老周的老人嘟囔着:喝...喝死算了,这年头...谁还在乎我们这些老手艺...林远和苏瑶对视一眼,苏瑶起身走到老人身边,轻声问:老师傅,您是做什么手艺的?
老人抬起浑浊的眼睛,上下打量着苏瑶:手艺?这年头手艺能当饭吃吗?我家三代人做油纸伞,到我这儿...厂子倒闭了,徒弟也散了...说着说着,老人竟抹起了眼泪。
林远心中一动,他走到老人身边蹲下:老师傅,能让我们看看您做的伞吗?
三小时后,林远和苏瑶站在老周昏暗的作坊里。屋顶漏着雨,墙角堆满了未完成的伞骨和褪色的伞面。老周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把成品伞,伞面上绘着精美的花鸟图,每一笔都透着匠人的心血。这是最后一把了...老人抚摸着伞面,声音哽咽,没人买,做了也是白做。
苏瑶轻轻转动伞柄,突然惊呼:林远,你看!伞面转动时,隐藏的LED灯随着转动亮起,花鸟图在光影交错间仿佛活了过来。老周瞪大了眼睛:这...这咋回事?
林远盯着那把伞,心跳陡然加速。他想起白天在办公室看到的市场数据,想起苏瑶说的把文化融入生活场景。此刻,破旧作坊里漏下的雨水仿佛都有了诗意,老周布满老茧的双手正在创造奇迹。
老师傅,林远握住老人颤抖的手,我们合作吧。您做伞,我们给它加上现代科技,让更多人看到这份美。
老周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真...真的吗?我还以为...以为这手艺要失传了
离开作坊时,雨已经停了。林远和苏瑶并肩走在空荡的街道上,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这个点子太棒了。林远兴奋地说,我们可以推出系列产品,每款都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再讲好背后的故事。
苏瑶微笑着点头,突然指着前方:你看。街道转角处,一家店铺的橱窗里,他们品牌的智能茶具正在展示。虽然购买的人不多,但驻足观看的人却不少。林远看着橱窗里自己参与设计的产品,突然意识到,品牌推广就像培育一株幼苗,需要耐心,更需要找到适合它生长的土壤。
回到公司已是深夜,林远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城市璀璨的灯火。他打开电脑,开始撰写新的策划案。键盘敲击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屏幕的冷光映照着他专注的脸庞。这次,他要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让科技成为传承的翅膀,而不是阻挡的高墙。
窗外,初雪悄然而至,为这座城市披上一层银装。林远知道,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不再迷茫。因为他找到了方向,找到了让品牌真正走进人心的钥匙——那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是匠人与科技的完美融合,更是一个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