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羊油皂与甘油

换源:

  再搅合下去,皂液充分皂化。

原先还有些白色的皂液。

快速变成灰色,并变黏稠。

他手指沾了点,搓一搓。

皂液黏滑不油。

这就成了。

相对来说,比猪油做的更细腻。

有种奶油的感觉。

加盐和加草木灰有两作用。

一个是加速皂化。

另一个增强清洁力。

这时已经可以把皂液装入竹筒。

但牧炎没有这么做。

他生火,煮皂液。

边煮边搅。

黏稠如奶油的皂液。

搅着搅着,开始凝块。

就像是烧蜡烛时的软蜡。

且底下变得很轻很轻。

好像皂液飘在了水上。

这时,他知道成了。

连忙把灶膛里火拨开。

柴火撇向两边,火就小了。

这还春寒料峭呢。

太阳一下山,天冷得很快。

白天大太阳,到了晚上就起雾。

冷也冷得快。

牧炎把软蜡似的皂液舀出。

装入竹筒。

用棍子捅几下,捅扎实。

一个装满再装一个。

装到最后,锅底只剩了水。

这个,不是水。

是造化反应后剩下的副产品。

名为甘油。

装入竹筒的皂液十六斤左右。

装了足足六个竹筒。

剩下甘油在八斤左右。

这些是这时代除开皂化反应外,难以得到的好东西。

以前他就做过这个。

所以提前有准备。

屋子墙角有窄口酒坛。

一个能装五斤酒左右。

装满两坛甘油正好。

封口就用原装的软木塞。

包括装羊油皂的竹筒封口。

这些羊油皂可是好东西。

除了可以洗手洗澡外。

还能用来当蜡烛。

只要去路边摘点灯芯草就行。

刚造出来的羊油皂性质不稳。

得放阴凉通风处几天。

完成内部细微的皂化反应。

短则三天,多则三十天。

最佳使用是三十天后。

不过这是烧出来的。

三天也行。

羊油皂弄好,甘油收好。

锅子洗干净。

他出去看一看圈煤。

圈煤已经硬了。

最好再晒一天。

可以保证又干又硬又易燃。

烟也少。

他把圈煤收起来,放入屋子角落。

为生命安全,那就明天再费力拿出去铺晒一天吧。

夜晚来临。

他去邻居家门口摘了点葱。

当然,打过了招呼。

对农村人来说,就算是葱也宝贵。

各种物资匮乏,越发看得珍贵。

也就越容易起冲突。

所谓穷山恶水多刁民。

不经过同意拿就是偷。

他切了葱,拍了打算,切了姜末。

然后把羊尾油渣丢锅。

炒出点油有,丢进葱姜蒜炒。

最后把中午剩下的冷饭扔进去。

一阵翻炒后,撒点细盐。

羊油渣饭出锅了。

腥味还是有点。

可能接受。

饭也糙,吃着有渣。

都是没剥干净的米糠。

可这顿饭,是真的香。

吃得真心安逸。

吃好饭,他漱漱口。

用盐擦擦牙齿。

接着开始切肥肉臊子。

切好后下锅,开始熬猪油。

这个猪油就是用来吃的了。

油渣子是大宝贝。

补充油水和蛋白质全靠这个了。

全部忙完,他坐在门口。

仰望星空,心想还有什么事没做。

想了一阵,也没想出。

但白天进了两趟山,累了。

一切逐渐冷静下,天也很冷。

一点点风吹来,就感觉风好像顺着衣服孔隙进入。

形成了一根根针尖似的。

扎在皮肤上,扎入了骨子里。

他衣衫单薄,打了个哆嗦。

连忙转身进屋准备去破床上休息。

就此时,他眼角一瞥。

看到了门口角落篮子。

里面还有很多骨骼。

“我说呢。”

他找了个铁锹,找了个门口地方。

这里长着不少草。

他就在这里挖开。

果然,这里土比较松软。

挖开后,把骨头埋入,浇点水。

接下来就等自然脱脂。

一切忙完,洗个手睡觉。

但手上油还挺重。

肥皂还没好……

他抓了把土灰筛子里的土。

加水随意搓搓。

手便也干净了。

尽管累了一天。

躺上就合眼。

真的很累很累。

但睡得很早。

一觉醒来早上五点。

虽身有疲惫,精神却还不错。

洗漱后,坐着发懵一下。

想清楚今天要做什么……

他才开始忙活。

把圈煤拿出来摊开。

去山里挖煤,挖矿盐。

挖两趟,再挖两趟。

到家,休息两下。

这时村里人已忙活开。

妇女们背孩子洗晾晒。

男人们劈柴的劈柴。

砍柴的砍柴。

出门打猎的打猎。

捕鱼的捕鱼。

割草的割草。

放羊的放羊。

牧牛的牧牛。

老头晒太阳。

老太切草拌糠做鸡食。

几条狗在乡间田野间追逐。

都是非黑即黄的雄健土狗。

“五筒叔,五筒叔。”

牧炎拎着个竹筒,在门外喊。

手中还提着个篮子。

“小炎呐,啥事啊,进来吧。”

推门而入,才发现院里不止一人。

一个中年女子正在洗衣。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