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与张勋的目光全部聚集在袁涣的身上,这让袁涣非常的受用。
袁涣悠然自得,微笑着接受了这两人的注视,袁涣非常喜欢这种被人注视,被人重视的感觉,只见袁涣的三角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袁涣胸有成竹的说道:“主公,张将军,黄巾余孽不过一群乌合之众,主公可命刘勋将军领精兵三千即可讨伐,其实此次征讨黄巾并不是重点,我想正好趁着这场根本不凶险的剿灭战来试探一下刘和,看看这个刘和到底是真的如此不堪还是故作懦弱,这也为将来主公是否视他为敌做一个判定的依据。”
听袁涣这么一说,袁术盯着袁涣看了半天才不无担心的问道:“曜卿,你未雨绸缪实属不错,但是你确定真的没有问题吗?毕竟刘和太过特殊,万一要是有什么闪失,我也不好跟袁绍他们交代啊。毕竟刘和还是要用来要挟刘虞的啊。”
袁涣自信的说道:“主公但且放宽心,不会出现任何意外的,除非刘和自己作死。主公可以跟刘和说让他去战场上锻炼锻炼,也算是给自己捞点政治资本,将来主公还可以依靠这些战绩来为刘和谋求更高的职位,相信刘和必然不会反对。”
袁术听袁涣这么说,心中沉思了一会,反复思索感觉倒是可行,也不再反对,只是叮嘱道务必让刘勋保证刘和的生命安全。于是便命袁涣前去刘勋的营中传达命令。
命令到达刘勋营中之后,刘勋一边点兵聚将,一边命人通知刘和准备出发。
刘和接到要出兵讨伐黄巾余孽的消息之后,连忙找到法正前来商议。
法正思索了一会,并没有给刘和出什么对策,反而问了刘和一句“公子,此次征讨黄巾,乃是一个非常好的逃脱机会,不知道公子对此做好了准备没有?”
刘和何尝不知此次乃是脱身良机,但是刘和并不想就此离开南阳,因为刘和觉得时机未到。若此时离开宛城,那明年袁绍等人想要拥立刘虞为帝的计谋恐怕就难以实行,不能实行就意味着公孙瓒与刘虞的矛盾可能会有所缓解,那就有可能不会出现公孙瓒杀刘虞的剧情,或者杀刘虞的时间会变晚,这样很可能会让历史的轨迹就此彻底偏移,而自己现在根本就不具备与其他诸侯争霸的资本,现在自己仅仅是因为拥有上帝视角,可以料敌于先,一旦历史出现了偏移,那自己的这个优势将荡然无存,这是弱化自己啊。这也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
刘和作为穿越者,对自己的这个便宜老爹刘虞是一点感情没有的,毕竟从穿越来东汉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刘和是一次都没有见过刘虞,现在就是让刘虞站在刘和面前,恐怕刘和也不会认得出来,既然无情,那么就让刘虞成为刘和称霸中原的一个最有用的棋子吧,因为只有刘虞一死,刘和才会有了足够的借口并且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攻打公孙瓒,替父报仇,顺便接收整个幽州,只要接收了幽州,以自己便宜老爹在幽州的名望,那幽州必然可以成为自己称霸中原的根据地,一个成熟的不用多加经营的根据地。
于是刘和回答法正道“我认为此时不是离开南阳的最佳时机,现在天下局势不明,贸然离开南阳恐怕会让我们再次陷入未知的危险之中。如今虽然也是身处险境,但袁术此人实乃庸人,而且对我等还算客气,由此可知留在此地比离开此处安全多。所以我想这次我就答应袁术前往舞阳征讨黄巾吧,不知孝直以为如何?”
法正非常赞许的点了点头。刘和的这番话让法正也觉得很有道理,毕竟天下局势尚未明朗,贸然离开南阳可能会带来太多未知的风险。而袁术虽然为人霸道,但目前对他们还算客气,而且袁术身披四世三公的光环,对于刘和这样的汉室宗亲也不敢加以迫害,只要刘和不自己作死,袁术只能对刘和礼待有加,如此看来确实留在这里更加安全。
法正点了点头,赞许道:“公子的看法很明智,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答应袁术,前往舞阳征讨黄巾吧。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一下舞阳黄巾贼的情况,看看是否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这样可以增加我们成功的几率。”
刘和听法正如此说,不由得感慨道“是啊,他们虽然说是贼,其实都是没有生路的穷苦百姓,要不大好人家怎么甘心屈身事贼呢?”
法正点了点头,补充道“若是可以的话,还请公子设法收拢一部分黄巾贼,把他们引导劝化,好为我们所用。”
刘和听法正如此说,顿时哈哈一笑“法正所言正合我意,我也准备如此去做。不过我想趁着这个机会,让你与文长、刘磐先行离开,你们三人带五十兵士离开宛城先驻扎在外,虽然驻扎在城外相对艰苦点,但也算是有所策应。不知孝直以为可行吗?”
法正听刘和如此说,心中感动异常,刘和不顾自己的安危却先考虑下属的安全,看来确是值得效忠的明主啊,稍作思索就回答刘和道:“到时候出兵之时,我等吊在队伍之尾,待扎营之时,我们就把营寨扎在外围最边缘处,争取把我们这五十多个人边缘化,让其他人注意不到我们,待到攻营拔寨之时,我们就伺机而逃,公子只需要向袁术说我等战死沙场即可。”
刘和听了法正的话,心中不由得一动。他深深地看了法正一眼,然后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按照你说的办。不过,你们一定要小心,不要让刘勋或者黄巾贼发现了。如果有什么危险,就立即撤退,不要恋战。我会在后面为你们接应。”
法正感激地看了刘和一眼,然后说道:“公子放心,我们一定会小心的。如果不幸被刘勋发现,我们就会说是不想追随公子,想返回幽州,估计刘勋也不会为难我们。就算是我们遭遇到了黄巾贼,以文长与刘磐的战斗力,估计那些黄巾贼也是给他们热热身的存在罢了。只是正有一事尚不明白,为什么公子不让汉升将军与我们一起撤离呢?”
刘和叹息一声,沉声解释道:“你看汉升,今年已经三十多岁,身材高大,虎背熊腰,一看就是一员虎将。而孝直你们才十五六岁,正是心性不定、充满活力的年纪。在这个年纪,你们往往会冲动、冒险,容易犯错,你们若是不见了,我只需要说你们贪功冒进最后被黄巾擒杀即可,想必也不会过多的引起袁术的怀疑。但是汉升要是不见的话,恐怕袁术真的要查个水落石出,到时候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的,那就非常麻烦了。”
刘和的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他看着法正,眼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刘和又叹了口气,心中默默祈祷一切都能按照计划进行。他知道,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赌博,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关键的筹码。他们必须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才能在这场博弈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法正对刘和的话深以为然,接着两人又仔细研究了一下具体的行动步骤,法正才告别刘和而去。
第二天刚过午,刘勋就带着军队出发了,一路行军无话,傍晚时分部队已经抵达舞阳城外。
一路上,法正一直在观察着周围的情况。他发现,刘勋并没有注意到他们这五十多个人,他们一直在埋头行军,似乎并没有发现他们的存在。法正心中不由得暗喜,看来他们的计划很有可能成功。
不过,他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这是一次关乎生死的行动,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陷入绝境。他不断地叮嘱着士兵们,要保持警惕,不要放松。
终于,到了扎营的时候,法正带着士兵们,悄悄地把营寨扎在了外围最边缘处。他们尽量不发出声响,以免引起敌人或者刘勋的注意。
中军帐中,刘勋正召集众将前来商讨如何攻打舞阳城,刘和作为此次征讨大军的一员,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刘勋发出问询之后,别的武将尚未搭话,只见刘福当场跳了出来,信誓旦旦的对刘勋说道“大哥,这帮黄巾余孽只是乌合之众,而且根本不懂得防守,我看只要我们一个冲锋,舞阳城必然失而复得。”
刘福说完满脸殷切的望着刘勋,似乎想得到刘勋对自己的肯定与赞扬,但是没想到刘勋对自己的话视若无睹,反而对着旁边一位文人非常客气的询问道“子扬先生,你看如今之势应该如何应付呢?”
刘和听到子扬二字,立马盯着那位文人看,刘和知道在东汉末年,那个叫子扬的应该是刘晔,而历史上刘晔确实投靠过刘勋,并且为刘勋多次出谋划策。
刘晔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为曹氏三代重臣。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
特别是刘晔本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所以刘晔也是属于汉室宗亲的范畴,而且他的这个汉室宗亲相对而言分量更加重一些。
刘和听到刘晔之名就开始思索能不能把刘晔给拐走,毕竟这个佐世之才不是虚名啊。
刘晔见刘勋问询,略加思索变回答刘勋道“将军,这些黄巾余孽没有啥好的计策可用,正如刘福将军所说,直接派兵攻打即可。”
刘福听到刘晔如此认可自己的说法,不由得挺直了腰板,仿佛自己就是此次征讨黄巾贼的头号功臣一般。
刘勋见刘晔也是如此说,当下便同意了刘福的建议,并且对刘福夸奖了几句,可把刘福开心的头都昂起来了。当下请缨为先锋,要率领自己的部下先行攻城。
刘勋听刘福这么一说,也不好直接同意或者反对,毕竟现在刘福算是刘和的部下,于是刘勋把目光转向刘和,刘和见刘勋望着自己,刘和无所谓的态度来上一句“刘福将军勇气可嘉,还望将军成全。”
刘勋见刘和如此说,当即下令明日攻城,刘福为攻城先锋,今日先四下搜集木材打造攻城工具,于是众人散去各做准备。
刘晔本来也准备就此离开,但是突然感觉有一道目光始终盯着自己,刘晔诧异的转头望去,发现正是刘和在盯着自己看。
刘和见刘晔看向自己,忙上前几步,拉着刘晔的手开心的说道“果然是子扬哥哥,京师一别多年,可叫小弟甚是思念啊。”
刘晔其实早就认出来刘和了,本来并不想与他打招呼,但现在刘和如此亲切的叫唤自己,刘晔知道躲不过去,于是也顺势抱住刘和的肩膀,面露喜色的迎合着刘和“兴汉贤弟,真的是好久不见啊,前几日我听刘将军说有一个叫刘和的青年才俊在此,本以为是他人,不料却真的是兴汉贤弟。”
刘和带着歉意的对刘晔说道“我要是早知道子扬哥哥就在刘勋将军处,我早就来寻哥哥了,也好叙叙多年来未见的相思之苦。”
刘晔不知道如何去接刘和这句话,只能用笑声掩饰,刘和不管不顾的继续说道“等此地事了,我们兄弟俩一定要不醉不归。”
“好,好”刘晔非常牵强的回应着刘和,刘和也看出刘晔的敷衍,于是再与刘晔唠叨几句,就各自回营了。
次日,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按照之前刘福的建议,刘福率领自己的部下对舞阳城进行了攻击,没想到此处的黄巾贼确是真正的乌合之众,听到攻城令下达之后,仅仅稍微抵抗了一会,居然打开城门投降了刘勋。
而就在攻城命令下达之时,法正、魏延、刘磐带着五十名兵士趁着全军的注意力都在舞阳城头之际,悄悄地脱离了队伍,撤到三里之外的山坳中隐藏了起来。
果然一切如刘和所料,刘勋在攻占舞阳城之后,对消失的五十多人并未多加盘查,只是让随军主簙把所有死亡与失踪的人数全部记作战死上报给了袁术。
至此,刘和终于走出了逃离宛城的第一步棋。刘和心中满是得意,毕竟迈出来的这一步实在是至关重要的。
当时刘和命人在宛城挖掘地道就害怕在宛城郊外,地道的尽头会有袁术派兵蹲守,这样到最后自己功亏一篑,现在自己人在宛城郊外驻扎,就算袁术还能派兵蹲守,但是相信自己也可以依靠这些提前出城的兵士安然离开。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