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搞定,空手套白狼!

换源:

  听到祁同伟的要求,赵立春愣了下,随即露出笑容,转头对李达康说道:“达康,把京州焦炭公司的资料找出来。”

“好。”李达康转身走向旁边的文件柜,麻溜地找出一个牛皮纸文件袋,将文件袋放到赵立春的办公桌上。

赵立春把文件袋推向祁同伟:“这是京州焦炭公司的材料,你看看,是我们京州亏损最严重的市属国有企业。”

祁同伟一边打开文件袋拿出里头的资料,一边吐槽:“焦炭都能经营到亏损?不过也不奇怪,啥企业都能让他们干亏损。”

这时候,不仅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欧美也从1980-1982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重新恢复经济增长,世界经济形势大好。

当经济繁荣,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迅速,钢铁需求上升,进而带动焦炭需求增加,如此利好,焦炭公司没理由亏损。

但京州焦炭公司却用事实告诉祁同伟,再大的利好,他们也有办法亏损,资料显示,他们已经连续亏损6年。

从1980年开始,京州焦炭公司连年亏损,从最初的一年亏损一百多万,到去年一年亏损了超过四百万。

除了这些年来京州市府给的数百万财政补贴,京州焦炭公司还欠了银行1273万贷款本息,快要经营不下去了。

李达康附和道:“是啊,啥企业都能让他们干亏损,连京州卷烟厂都能亏损,赵市长对他们的领导班子大换血,才扭亏为盈。”

赵立春叹了口气:“不可能按照京州卷烟厂那样,对所有亏损市属国企进行大换血,没那么多人才,也不可能那么做。”

有些话,赵立春没说出来,对一家国企大换血,要换下来很多人,这些人可都是既得利益群体,把人换下来必然会得罪人。

搞一家两家还好,赵立春还顶得住,可若是都这么搞,得罪的人太多,必将受到那些利益受损的既得利益群体的反噬。

祁同伟明白赵立春的顾虑,粗略过了一遍京州焦炭公司的资料,祁同伟说道:“赵市长,如果您相信我的话,我来当恶人。”

想要空手套白狼,必然要付出代价,祁同伟的代价就是当恶人得罪人,换取他承包京州焦炭公司所能获得的利益。

得罪人的事情不好干,这点祁同伟非常清楚,但他别无选择,去街上摆摊倒是不得罪人,一年能挣个万把块就算多的。

这点本钱远远不够,祁同伟的目标,可不是复制杨百万的模式搞到100万,而是要超越杨百万,成为祁千万。

想在一年半时间,拥有足以在开放国库券转让试点的时候,赚取巨额财富的本钱,祁同伟必须豁出去拼。

就算祁同伟想当恶人,赵立春都有顾虑:“同伟同学,你是在校大学生,让你承包京州焦炭公司,不合规矩。”

祁同伟淡然道:“赵市长,您能把资料给我看,说明我的身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能不能把京州焦炭公司搞起来。”

赵立春露出笑容:“你很有想法,能想出行政服务中心这么好的点子,但实践不是理论,要搞好一家公司可没那么容易。”

祁同伟笑了笑:“我知道,您担心我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要不您给我批张条子,我去京州焦炭公司卧底调查。

等了解清楚京州焦炭公司的情况后,我会写一个扭亏为盈的方案,您觉得方案可行,再让我承包。”

赵立春爽快答应:“好,我现在就可以给你写个条子,你想到什么部门?”

祁同伟想了想,说道:“到财务处吧,能光明正大接触到财务账目。”

“没问题!”赵立春二话不说,当即提笔写了张条子给了祁同伟。

祁同伟暗喜,这个空手套白狼的机会,基本上算是搞定了。

……

带着赵立春给的条子来到京州焦炭公司,祁同伟顺利成为财务处的一员。

哪怕祁同伟只提供身份证,没有财务相关专业的学历证书,也丝毫不影响。

这就是权力的作用,堂堂京州市长,给一个人安排工作,还要学历证书?

祁同伟就这么轻松愉快地打进京州焦炭公司当卧底,全方位了解情况。

今天是汉东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报到时间一共有3天,然后就是军训。

军训一直持续到国庆,祁同伟不打算军训了,让赵立春再写个条子。

虽然赵立春不是汉大校长,但祁同伟相信,政法系主任高育良会给面子。

不过不是现在,祁同伟暂时还不想在赵立春面前暴露自己是大一新生的身份。

大学生承包国企本就很离谱,大一新生承包国企更离谱,可能会让赵立春打退堂鼓。

祁同伟必须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他要在这两天初步了解京州焦炭公司的情况,拿出个初步方案,获得赵立春的信任。

毫无疑问,赵立春想把京州焦炭公司这个大包袱搞起来,一个公司就每年几百万的亏损,对京州的财政来说,是极沉重的负担。

但是不管又不行,让财政出点血,从银行吸点血,才能维持京州焦炭公司的运转,让三千多职工能拿到工资,有口饭吃。

此时可还没有让国企自生自灭的说法,上个月,全国首例国企破产案才在沈城出现,因为沈城是全国首个企业破产改革的试点城市。

在别的城市可不能让国企破产倒闭,这么干是要犯政治错误的,国有企业不会倒闭也不能倒闭,这是民众根深蒂固的观念。

同样一个岗位,私企要花两三倍工资才能招到人,很多人宁愿在国企拿那点可怜的工资,也不愿意去私企,就是因为国企旱涝保收。

哪怕连年亏损,哪怕上班没事干,喝茶看报聊天混日子,工资该发还是会发,企业挣不到钱没关系,有财政补贴,有银行贷款,怕啥?

像京州焦炭公司这种半死不活的市属国企有上百家,赵立春很无奈,所以他迫切地需要有效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

哪怕沈城的国企破产改革试点通过,在全国全面推行,也不可能一口气让这么多市属国企破产倒闭,那样非出大乱子不可。

一个京州焦炭公司就有三千多职工,涉及三千多个家庭上万人的生活,一百多个企业又涉及多少个职工多少个家庭?

所以,能救的国有企业还是要救,赵立春希望祁同伟可以创造奇迹,连一个在校大学生都能做成的事,说明很有可行性。

祁同伟没让赵立春失望,两天后的傍晚,祁同伟带着初步调查结果以及初步承包方案,来到赵立春的办公室。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