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进军房地产,如日中天!

换源:

  听到陈阳的名字,祁同伟猛然抬起头来:“怎么?他跟你联系了?”

“是啊……”

李浩解释道:“听说陈阳去了京都之后,被调到了招商委,目前正在做招商引资的项目!”

“陈阳说,京都有一块地正在改建,想要建商场。她前两天打电话找我,问我认不认识愿意投资的老板。”

“盖商场?”

听到李浩的话,祁同伟瞬间陷入了沉默。

他心里明白,像招商引资这种事情,陈阳肯定不会主动打电话给他。

毕竟在他是在乡镇司法所和缉督队工作。

像这种招商引资的事情,自然跟他无关。

不过,现在的祁同伟,早已经不是曾经的祁同伟了,他早已成了亿万富翁了。

现在他腰缠万贯,正愁没地方投资呢!

陈阳这个盖商场的计划,恰好符合他的初衷。

谁都知道,京都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能在那里发展房地产,绝对是一本万利。

尤其是现在,此时正值房地产开发的初期,地皮之类的都很便宜。

如果现在投资房地产的话,正是抄底的最佳时机。

只不过,建商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投资至少得上亿。

对于祁同伟来说,他还得细细考量一下才行。

不过,因为有了当“倒爷”的经历,对于祁同伟来说,这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所谓投资,又不是非要一蹴而就。

到时候由钱生钱,再慢慢投资就可以了。

见祁同伟陷入沉思,李浩试探性的问道:“师哥,您要不要给陈阳投点?我看她这个项目很不错!”

李浩知道,他这位师哥,现在已经不是一般的身份了。

他现在有钱又有头脑,也已经下海经商了,正是最适合跟陈阳接近的时候。

因为李浩比谁都清楚,祁同伟对陈阳是有感情的。

当初他冒险加入缉督队,有大部分原因是为了陈阳。

他想立功,想要调往京都。

所以,李浩才有意无意的在祁同伟面前透露了陈阳的事。

毕竟两人是好哥们,他总得找机会给他们撮合一下。

看到李浩那热情的眼神,祁同伟想了想,道:“再说吧!盖商场可不是个小事,得慢慢考察才行。”

“也是……”

李浩应了一声,点头道:“师哥,现在……你那笔生意已经做完了,你是打算留在这里,还是去京都?”

“当然是去京都了。”

祁同伟看了他一眼,对他道:“接下来,我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去做,所以,得先去京都发展。”

“你呢?你要跟我去京都吗?”祁同伟回头看了他一眼,盯着他问道。

“啊?我去京都干啥?去当灯泡啊?”

李浩笑着摇摇头,对祁同伟说道:“师哥,自从罐头卖出去之后,我在27号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了。”

说的,他顿了顿道:“我倒是想跟着你一起下海,但是,我那师父不答应,他正打算提拔我呢!”

祁同伟知道,李浩的家里费尽心机把他安排到27号,肯定是有原因的。

不可能随随便便让他离开。

所以,也只有把李浩留在27号继续深耕,才会发掘出他的最大潜力。

而对祁同伟来说,把李浩留在27号,也是同样一个最佳的选择。

因为他将来要发展自己的商业帝国,是一定要有李浩来做协助的。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便将源祥纺织的收益,拿出来分了。

原本,李浩还想带着祁同伟去周边儿潇洒一下。

但是因为祁同伟要给罐头厂的老板们结算尾款,所以,他只好把那些老板约在了黄河路的金孔雀酒店。

从收购他们的货,到结算尾款,祁同伟算是这些老板认识的合作商中,给钱最痛快的一个。

因此,这些老板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嘴里满是感激之言。

他们都奔着跟祁同伟继续合作。

所以,众人一直推杯换盏。

一直喝到深夜,才迈着蹒跚的脚步离开了黄河路。

没办法,这可是上千吨的货。

这些老板当然要把祁同伟给伺候好。

为了以后的合作,也为了能交下祁同伟这个朋友,他们每个人都不敢怠慢。

这一次,祁同伟只在魔都待了两天。

两天后,他直接坐着飞机飞回了汉东。

如今,他手里有钱了,也可以正式开始自己的商业布局了。

汉东省的吕州市,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煤矿行业。

前段时间,李达康正在四处招商引资,为吕州市招商的信息都登上了报纸和电视台。

没办法,他最拿手的就是拉投资,搞业绩。

当年他在林城市当领导的时候,就是因为大力推进工业,所以才得到了升迁的机会。

当年为了投资和业绩,他不惜把林城变成了一座重工业城市。

后来,因为林城的煤矿资源减少,原本热闹的城市,最后变成了空城。

煤老板撤了,工人没有工作的地方,也只好逃离这里。

现在,李达康成了吕州市的市委副书计,再加上兼任了发改委主任,他又开始大力推进吕州市经济发展。

现在,李达康最大的对手就是高育良。

因为高育良代表的是汉东大学的“汉大帮”。

而李达康代表的,则是赵立春手下的“秘书帮”。

所以,这两大帮派,可谓是水火不容。

皆都想踩着对方向上爬。

双方这一斗,就是几十年。

目前,李达康没日没夜的拉投资搞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抢在高育良前边。

争取早日被提拔进汉东省委。

这几天,祁同伟一直乘车在吕州市周围巡视。

他发现,目前可以投资的项目并不多。

就比如李达康最近一直在推进的煤矿行业。

虽说搞煤矿非常赚钱,但是在吕州这个地方,煤矿已经是日薄西山了。

因为吕州的煤矿资源并不多,再加上后来的环保改革,吕州更加开始步步维艰。

祁同伟清楚的记得,李达康当初仕途受阻,就是因为吕州这个地方。

他负责招商引资的煤矿,不仅因为资源紧缺而停工。

而且过了没多久,上面开始便把吕州选成了环保改革的试点。

而吕州作为环保试点,李达康最终只能忍痛割爱,把自己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煤矿行业,就此抛弃。

让李达康没想到的是,反而是推进房地产行业的高育良,开始如日中天。

所以,对于洞察力很强的祁同伟来说,他必然会首选房地产行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