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叛徒

换源:

  废弃印刷厂在夜色中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破碎的窗户像空洞的眼睛,冷冷注视着接近的猎物。王刚整了整衣领,确保纽扣摄像头对准正前方。耳机里传来刘宇欣的声音:

A组就位,B组控制东侧出口。王主任,你确定要这么做?现在还来得及换人。

王刚轻轻敲击两下麦克风作为回应——这是他们约定的确认信号。引荐他的便衣刑警老陈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记住,你是赵医生,对脑科学有研究,认同他们的理念。少说话,多观察。

印刷厂锈迹斑斑的铁门前,两个穿黑色风衣的男子正在检查入场者的手机。王刚深呼吸,空气中弥漫着油墨和潮湿纸张的陈腐气味,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化学药剂味道——某种消毒剂?

新人?高个守卫拦住王刚,眼神锐利如刀。

老陈上前一步:这是我提过的赵医生,神经科学专家,对我们的理念很感兴趣。

守卫没有让开,反而凑近王刚,鼻翼翕动,像是在嗅闻什么。医生?他冷笑,为什么闻起来有福尔马林的味道?

王刚心跳漏了一拍,但面上不动声色。多年的解剖工作确实让他的衣物浸染了实验室的气息。解剖学是医学基础,他平静地回答,昨天刚带学生做完脑部解剖实验。

守卫盯着他的眼睛看了几秒,突然伸手抓向他的衣领。王刚克制住本能的反抗冲动,任由对方检查。那只手在追踪器的位置停留了一瞬,王刚的后背渗出冷汗。

干净。守卫最终放行,却又补充道:但教授想先单独见见他。

老陈的脸色变了:这不在计划内——

要么按我们的规矩来,要么滚。守卫的语气不容置疑。

耳机里,刘宇欣的呼吸声变得急促:王刚,太危险了,发出信号我们立刻突入。

王刚轻咳一声,再次敲击两下麦克风。荣幸之至。他对守卫说。

他被带进一间曾经是办公室的小房间,墙纸剥落,地板上散落着发黄的纸张。房间中央坐着一个白发男子,约莫六十岁,戴着圆框眼镜,面容慈祥得像个大学教授。但王刚立刻注意到他白大褂袖口沾染的暗红色斑点——血迹,而且是不久前的。

赵医生?教授示意王刚坐下,声音温和,听说你对我们的工作感兴趣?

王刚点头,小心维持着伪装身份的背景故事:我对神经科学与社会工程的结合很有研究兴趣。您知道的,现代社会太多...劣质基因了。

啊。教授笑了,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型装置——正是王刚在张明远公寓见过的那种电击设备。那么,作为专业人士,你认为多大强度的电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

这是个测试。王刚接过装置,假装专业地检查起来:取决于作用部位和时间。前额叶皮层需要精确控制,0.5到1毫安就足够,但持续时间很关键。

他故意说了几个专业术语,看到教授眼中闪过满意的神色。

很好。教授站起身,跟我来,看看我们的社会净化实践。

王刚被带进印刷厂的主车间。眼前的景象让他的血液几乎凝固——三十多个青少年被分成几组,有的坐在电脑前玩《幻境迷宫》,有的在接受心理测试,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角落里的治疗区:几个孩子头上连着电极,眼神空洞地盯着前方。

我们通过游戏筛选出易感人群,教授自豪地介绍,然后用药物和电击强化他们的负面情绪,引导他们...自我淘汰。他微笑着,这是社会的自然选择,我们只是加快了进程。

王刚的胃部翻腾,但他强迫自己露出赞同的表情:精妙的设计。药物是自主研发的?

改良自一种抗抑郁药,加入了致幻成分。教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药瓶递给王刚,这是我们最新配方,效果提升了30%。

王刚接过药瓶,趁机观察整个空间。约十五名净化者成员分散在各处,腰间明显有武器。孩子们的数量远超预期,强攻会造成危险。他需要更多证据。

能演示一下完整的流程吗?王刚问。

教授欣然同意,示意手下带一个瘦弱男孩过来。王刚认出他是墙上照片中的一员——李志明,16岁,市一中学生。

这孩子父母离异,成绩下滑,已经有轻度抑郁。教授轻声解释,仿佛在讨论一个实验标本,完美的候选者。

王刚看着男孩被注射药物,然后戴上电击装置。他的手指悄悄移到衣领附近,准备发出行动信号,却突然听到耳机里传来杂音,接着是刘一手的紧急警告:

王主任!他们扫描到通讯信号了!你的位置暴露——

话音未落,一个守卫冲进来大喊:有警察!他戴着窃听器!

教授的表情瞬间狰狞,他猛地掏出一把手枪对准王刚:叛徒!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