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红烧肉都有吃腻的一天

换源:

  老白家的阿姨站在水槽边打招呼:“三儿去北大荒一转眼都三年了?回城工作落实没?”

“白姨,我昨晚才回,还没来的及。”

“你是不知道最近在北京城找工作都难成什么样了。我家老幺都等了三年了,还是没指标,眼下回城的知青太多了,都需要有碗饭吃,都要有个安身立命的地儿。”

“哎,可是上班的机会哪有那么多呀?我娘二弟和你一边大,他去年就回来了,等了两年只好去蹬三轮车了吗?”

“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嘿,忒贫。”

刚回城的人,心态对这个社会是游离的。他也想要尽快的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

沈长安吃完饭后,专门去了此时人不太多的天安门,还去看了尚未维修还十分破旧的紫禁城,花一块钱门票钱去看了看,甚至偷摸着还走到太和殿的金銮椅去体验了一把,呸!膈屁股。

还逛了很多地方,比如百货商店,里头的服务员果然是牛逼哄哄的样子,磕着瓜子爱答不理的,饭店墙上确实到处都贴有不准打骂顾客的标语,看来打骂顾客是常态啊。

……

清早。

“咕噜咕噜”在云中唱响的鸽子哨、“叮铃铃”二八大杠的铃声、京胡的咿咿呀呀、街坊四邻客气的打仟问恭,这一切,让他感觉到终于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地方。

上学放学、打闹追逐、上班看病、接送孩子,在这条路上无数次的往返,对这条路熟悉得即使闭着眼也能摸到家门。一种熟悉的气息正在迅速弥漫开来。

这两天老妈苏佩兰执意要请假陪着沈长安,母子俩这两天一起去办好了回城手续,粮油关系。

走两步就已到胡同口。

满目几乎全是清一色的灰色,帝都灰的那种灰色。

前世的沈长安在这里几乎生活了一辈子。每一天都要走在这条路上。

母子俩还没到大街,在胡同口就见到一个体态丰怡的中年妇女,脸色红润、一身蓝布列宁装透着利索、精神。

眉花眼笑地站在路旁打量着他。

“梅姨!”沈长安立马站住。

这是老妈的手帕交梅姨,从小挨打的屁股疼、揪耳朵的脑袋疼,降维震慑余威仍在。

梅姨也是今年刚刚恢复工作,街道办主任,副处级干部,职权范围很大,她要管烈军属五保户无业青年,还要管除四害,发耗子药,街道居民离开单位后的从生到死一把抓,什么都操心。

“就知道你这月能回城来,你大哥京兆也不说,具体日子不清楚。我昨儿个在街道办一听说你这臭小子回来了,就惦记着开完会回来看你呢……”

“让您挂念了,梅姨。年后大哥才把手续批下来,就立马赶回来了,这会儿还来不及家去给您请安呢……”

“滚一边去,请什么安?”

“佩兰今天不上班?”

“请假了两天陪老三。”

“我东叔身子骨好些了吗?”梅姨的丈夫郑正东也是高级干部,十年期间被揪斗时伤了腿,去年才落实政-策,还没正式恢复工作呢。

郑家仨孩子这十年间都在沈家长大,老大向南、老二老三都是姑娘向北、向美;说不好听的,自家孩子可以没饭吃,郑家仨孩子必须吃饱。

“你叔就那样,比我还忙,成天介不是摆花儿弄草的,就是去钓鱼,明知道自己腿脚不好,还老是爱折腾,今儿个一大早又出去了,这会儿还没回来呢……”

梅姨走近前来拍了拍沈长安的胳膊。

“总算是回来了,也长高长壮实了点……对了,登记手续伍的回头我都替你办了。”

“谢谢梅姨。”

“甭嘠七马八的跟我客气,就这两三年来,我这妹妹是见天哭天抹地的,天天掰着手指头算,就盼着你回来,现在总算是好了。”

“是啊,总算是回来了。”

苏佩兰感觉到伸手就能揽住儿子的胳膊,特别的充实。

“三儿,你也长大了,回来了就得长心哪,踏踏实实干正经事,别像以前那样招猫逗狗什么的,得替你妈好好想想!”

“那不能,我也长大了不是。”沈长安赶紧答应。

老妈苏佩兰对梅姨说道:“呆会儿没事的话上家去,长安这孩子从边境上换了不少罐头回来,我本来叫老四给送你家去,昨儿老四拎去了又回来,说你家没人?”

“仨孩子都去爷爷奶奶家了。老郑好不容易调了一条鱼,满大街的炫耀,到大半夜才回来,晚上再上家去,你把手续先给我。”梅姨吩咐沈长安说道。

“难怪了。”

这几天刚回城,舅舅舅妈两个也过来看望了一下这下乡回来的外甥。

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老妈苏佩兰开开心心的煮了两天的饭。

看老妈苏佩兰动不动就气喘的紧,沈长安知道老妈这也是身体亏空的厉害,气虚体弱,必须要及时进补。

大嫂李思彤估计也是坐月子时,营养不足,一张脸色煞白。

抽了个空子,沈长安一个人跑去市场买了一只老母鸡,给老妈苏佩兰和大嫂李思彤补充营养。

回到家里时。

弟弟妹妹们已经把作业都写完了。

四弟沈凤城正带着和俩小丫头围着火炉,在烤红薯。

瞧见哥哥不但买了一只老母鸡,还买了四五串冰糖葫芦。

“三哥,今天吃大公鸡吗?”佳雯一看到大公鸡,顿时感觉最喜欢的冰糖葫芦都不甜了。

“大公鸡是给妈和大嫂补充营养的,蒸个参鸡汤。”

小丫头锦春小嘴一咧,忙站起身,甩着麻花辫跑到三哥跟前,伸手接过冰糖葫芦,一把搂住沈长安,一脸兴奋略带醋意,撒娇道:“三哥,我也缺营养呢。”

二姐眼一瞪:“美的你!”

小妹锦春笑道:“嘻嘻,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

“参鸡汤是给妈妈和大嫂喝的,她俩身体太差了,要补补亏空,需要氨基酸。你们正在长身子,脂肪和蛋白质才是你们需要的。”沈长安说道。

“那是啥?”

沈长安说道:“吃红烧肉,拉条子才是正理!”

“红烧肉啊?那太好了!”小妹佳雯

“可惜没有皮牙子黄萝卜。”大嫂李思彤笑着说道。

大嫂是南疆人,小时候跟文艺团体的父母进的帝都。但是拉条子皮牙子是自小就吃的东西。

“啥是皮牙子?”锦雯问道。

“就是洋葱。”二姐说道。

从空间里找出了一支山参,老妈瞪大了眼睛,“你哪来的老山参!?这可是稀罕货,留着留着,这可是能吊命的玩意儿!”

“我那边拿野猪肉换的。”

“当年你姥爷就用过独参汤,那玩意真真的能吊住一口气,直到你舅从南方赶回来见上最后一面……”老妈感慨地说道。

“这玩意儿我还有,咱们要未雨绸缪把身体养好,作用就是养生嘛。”

二姐手脚麻利地把大公鸡杀了,小火炖成了一锅参鸡汤,清鲜的鸡汤味溢满了整个院子,经过的邻居都不禁要吸一口哈喇子。

小妹佳雯稀罕的看着大嫂,她斯斯文文地用汤匙小口小口的喝着鸡汤,偷偷地问道:“大嫂,给我喝一小口呗?”

大嫂笑了起来:“想喝自己装一碗啊,这一大锅呢!”

“不敢去,老妈会骂我!”

“你个小馋猫!说了这汤你们不能喝的!”二姐骂了一句。

小妹佳雯吐了吐舌头,转头又偷摸地问大嫂:“大嫂,我就尝一小口?”

大嫂“噗”的一声笑了出来!

“她啊,连邻居蒸中药都想尝一口的主儿,喝一口喝一口吧,不然晚上她都睡不着。”老妈听到动静从厨房出来说道。

佳雯不好意思的左顾右盼,大嫂看着小猫也似的佳雯,笑的浑身都发软了。

沈长安又整了一桌子菜,整个的猪腿被红烧成一大锅,面条拉成了皮带宽。

弟弟凤城吃的直撸肚子:“三哥!你怎么不早点回来?这两天是我这几年过的最舒服的几天,天天就像做梦一样。”

“是啊是啊!三哥,你不知道,我以前以为我就是兔子精转世,只吃素。”小妹锦春说道。

“说的这么惨,等过两天,三哥带你们去‘南来顺’见识见识。‘炒麻豆腐’、‘烧羊肉’、‘炸羊尾’,那叫一个地道。”

“真的?!”

小妹佳雯在一旁听的“哧溜”一声吸了口口水:“嗯,咱帝都就没有路,只剩地道!”

老妈笑着打了一下她。

二姐也笑着说道:“吃你的吧,兔子精,你哥这一大锅的红烧肉你还吃不够?你这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小妹赶紧埋头凑近饭碗,用筷子将肉片赶紧扒拉进嘴。

一个劲地挤眉弄眼,说着各种话语。

“饱了,今儿油大了,有点腻。”沈凤城咧嘴笑了一下。

“搁前几天,谁敢想啊,红烧肉都有吃腻的一天啊!”大妹佳雯笑着说道。

老妈苏佩兰说道:“败家玩意儿!长安以后有钱要存着,眼看就要娶妻生子,花销日渐大起来了,手里没有余钱可不行。”

“眼下已经回城了,等你的单位安顿好,就得张罗你的婚事儿,这时间啊一眨么眼的功夫,就没了!”

沈长安委屈地说道:“妈,我才十八,国家不让我结婚。”

“那不得未雨绸缪、长远考虑吗?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

“长安,你把钱都存人民银行去!打小你就不让妈省心,一有钱就乱花。”

“好吧。我抽空去。”

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老少爷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您捧个人场!

鲜花这些都是不要钱的,伸出您发财的小手点一点,不收费不收费不收费!

不要钱的鲜花砸过来啊,有多的月票您扔过来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