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换源:

  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老少爷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您捧个人场!

鲜花这些都是不要钱的,伸出您发财的小手点一点,不收费不收费不收费!

不要钱的鲜花砸过来啊,有多的月票您扔过来啊!

人身上的生物钟是个非常奇怪的开关。

原本沈长安想着要好好睡他个几天的,可是这几天都是一大早就醒过来,怎么都睡不回去了。

有时起的太早,锻炼一圈,这一不干活,二不上山,溜达一圈也没什么地方可去,挺无聊的。

他在附近胡同转了一大圈,可以说非常确定他们家附近没有那个叫傻柱和秦淮茹的这俩街坊。

星期天,难得大家都休息。

这个年代实行的是单休日,一个礼拜只有这一天休息。

二姐要帮着妈妈洗洗涮涮,要抓紧时间把攒了一星期的脏衣服床单被套洗出来。

大哥京兆也要把家里的一些修补活和力气活给干了,许多人都感觉这一天休息日要比平日上班还累。

沈长安一大早兴致勃勃地把几个小鬼头都从被窝中闹醒了!

“今天带你们出去吃卤煮!”

“哦!吃好吃的去喽!”带着弟弟妹妹、扛着小侄儿闹闹四人一起上街吃早餐。

“有俩钱给烧包的。”老妈嫌弃地说道。

孩子们兴高彩烈的大呼小叫着出门,大多数的人家,别说陪孩子出去玩儿了,就连上街买趟东西恐怕都得挤时间。

“闹闹别闹啊!”大嫂在后面追着喊道。

今天是周末,外面真热闹,晨练的、溜鸟的、买早点的、好一阵喧嚣。

也有不少人家都选择在外面吃早点,过去胡同口就这家曹老四家,传了两代人卖卤煮的店铺,后来被合营后改名红光副食品店。

这种胡同早点铺,是街面上典型的便民饮食店。价廉物美,品种相对单调。

也就早上卖的早餐还算丰富点。除了卤煮外,还有油饼儿、火烧、芝麻酱烧饼、糖耳朵和豆浆、棒子面儿粥可供选择。

天可怜见的,沈长安已经三年都没吃到这些东西,馋的不行,在乡下时常的想起,那一碗冒着热气、煮的香糯的卤煮……

今天小小的店里生意也甚是火爆,店里熙熙攘攘的挤满了人。

只剩路边摆放的桌子有空位,四兄妹只好在门外找了张没人的桌子坐下,要了五碗卤煮,四个素火烧、四个大油饼,沈长安自己去端了出来。

大家便手捏筷子,吃着刚舀出来,冒着热乎气端上桌的烫嘴卤煮,小侄儿就抱着一张大大的油饼自顾自的啃!沈长安抱着小侄儿一边呼噜着往嘴里扒啦。

看着这屋里屋外白茫茫的热气升腾,卤煮的香味随风到处飘散,虽比不上坐在暖和的屋里舒服,但也是别有风味。

前世的沈长安不成器,四十好几还要俩妹妹补贴。

沈长安心里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对妹妹好,今天值当作补偿下乡几年没有陪伴过俩妹妹的心理,放下一切,以满足俩妹妹的要求为目标,逛一整天的街。

吃完饭后送小侄儿回家,再一边一个牵着俩小丫头的手,去给她们到新华书店买书、去百货商店买漂亮的书包。

两个妹妹因为性格和父母娇宠的缘故,孩子气却至今未消,东游西逛的去哪都拉着三哥,今天想去就去哪,想吃啥三哥就给买啥。

佳雯说道:“三哥,我感觉今天你就像是圣诞老人一样,可太好了!”

“嗯嗯,我感觉像是我们捡了阿拉丁神灯,你来帮我们实现愿望来了。”

“哈哈哈……”

逛了一天,倆小妹也吃饱了也逛累了才肯回家。

晚半晌儿,下班儿的、放学的、挑水的、买菜的、孩子们的追逐嬉戏声儿,走在胡同里只见热火朝天,鼻子里闻到的是东家西院阵阵蒸饽饽的香气儿。

一进胡同,就见到了几个小姑娘正在跳皮筋呢,见到佳雯锦春回来,笑着叫道:“佳雯锦春,快,一起来。”

小姑娘们欢呼一声,嘻笑着放开长安,飞快地跑过去,立刻就全情投入到跳皮筋的乐趣中,马上就忘记了前五分钟还在沈长安面前抱怨,说逛了一天脚底板疼。

沈长安站着看了一会儿,只见她们在腰上缠好皮筋后,就开始在两条三四米长的皮筋之间跳跃翻飞。蹦蹦跳跳,嘴里叽叽喳喳齐声唱着歌谣,快乐得就像是精灵一般。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花开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也不知这数学是谁教的。

傍晚时分,梅姨拎着一袋子的黄瓜过来了,是东叔的钓友给他拿来尝鲜的四季青棚菜黄瓜,这是稀罕货。

老妈装了一大袋子的苏联罐头、火腿肠和一大块牛肉和腌猪肉给梅姨。

“怎么装这么多?”

“向北爱吃水果罐头,女孩子多吃水果皮肤好,多拿两个。这牛肉的肉质很漂亮,炖的时间千万别太长,向美和佳雯一样,就爱吃那种有嚼劲的肉。”郑家仨小子在老妈眼里就和自己孩子是一样的。

沈长安手里的回城指标就是街道工厂,可是那家街道工厂根本就发不出工资来。

所以梅姨让他索性再等等,有好的单位时再说。

梅姨说道:“去年开始大批知青回城,上级部门还一直往咱们街道这儿塞人,现在还多了二十几个临时工,都还没消化,没地安置呢,一个扫大街的岗位都五六个人争抢。”

“嘿,眼下扫街的活不得归“牛鬼蛇神”他们吗?这都抢?”老妈笑了出来。

“梅姨,我不着急。我想在家复习,参加今年的高考。”

梅姨眉花眼笑起来:“好孩子,你能这么想就最好了,眼下考学是最好的出路!我还寻想着要怎么劝你呢,以后可万万不能出去招猫逗狗的了,听到没有?!”

“哎,哎,听到了梅姨。”

“你和向北都可以参加今年的高考,基础差点也没关系,到时候找个学校去补习,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

这两天,沈长安在胡同里进出,胡同里的不少孩子看到昔日的小霸王又回来了,不少人都开始叫上了大哥,以前的混子邀了人来胡同里等沈长安。

胡同口一群闲聊的退休大妈已经看出他们都是附近胡同的孩子,大部分都认识的,所以也懒得招呼了,只愤愤骂了句“这帮小兔崽子,没一个好东西!”就一扭屁股回椅子上闲侃去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