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李二:科举选拔技术人才

换源:

  下一个视频开始播放…

【华维在开始手机业务后,与米国水果公司手机出货量对比】

【2010年,华维300万台,水果3999万台】

【2011年,华维2000万台,水果7299万台】

【2012年,华维3200万台,水果1.27亿台】

【2013年,华维5200万台,水果1.52亿台】

【2014年,华维7500万台,水果1.69亿台】

【2015年,华维1.08亿台,水果2.31亿台】

【2016年,华维1.39亿台,水果2,10亿台】

【2017年,华维1.50亿台,水果2.16亿台】

【2018年,华维2.08亿台,水果2.18亿台】

【2019年,华维2.42亿台,水果1.98亿台】

【2020年,华维1.89亿台,水果2.06亿台】

【2021年,华维3500万台,水果2.39亿台】

【2022年,华维3000万台,水果2.41亿台】

——“一台水果手机没用过,纯粹觉得性价比不如华维。”

——“华维越来越没有性价比了,同样的价格,你猜大多数人会选择哪个?当然是水果啊。”

——“对啊,华维手机真是越来越贵了。”

——“华维也有很多便宜的啊,3000元以下的多得很,水果基础价就高很多。”

——“对啊,旗舰机本来就是要贵的啊,你要便宜的华维也有啊。”

——“就是,旗舰机卖的也没有水果的贵啊,真不知道一群人在吐槽什么。”

——“电子产品没有永远的大佬,迟早迟早水果手机也会被下一个跨时代的产品干掉。”

——“本来华维的出货量都已经超越水果了,结果被打压。”

——“华维只要在研发上持续投钱,总会突破一切技术封锁的,到时候留下来的技术,就是真正的宝贝。”

——“反正华维的业务多的很,手机只是其中的一个业务罢了,手机出货量暴跌华维也不会伤筋动骨。”

——“如果没有被技术封锁的话,现在华维手机年出货量怕是都超过3亿了。”

——“是啊,还好咱们做到了,华维必会夺回属于它的市场份额的。”

——“华维要做的,可不仅仅是手机哦,它要做的是万物互联,真正的跨时代意义的东西。”

——“……”

……

大秦。

看到这出货量的对比。

嬴政觉得华维很励志。

但是…

“这个米国是什么国家?”

天下竟然还有能跟华夏相提并论的国家?

这不比华夏企业出货量低的水果手机。

能有这种实力,那其所在的米国似乎肯定也是很强大的。

要知道,从春秋上百个诸侯国。

再到战国时代的数十个诸侯国。

再到如今这个天下统一的大秦王朝。

这相当于是集结了上百个小国的实力,或者说是集结了数十个国家组合成的庞大帝国。

大秦传到后世似乎是叫做华夏。

但是,这世上,竟然还有能与华夏相提并论的大国?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在那难以生存的荒漠草原、高山大海之后,还能有多大的适合居住的土地啊?

一想到这些,嬴政对手机的注意力也不再了。

转而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思考版图这件事情上。

“李斯,你要想办法。”

“无论如何都要给朕搞到一副真正的世界地图。”

本以为早就一统天下了。

现在看来,还远着啊!

……

大唐。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在认真观察着这张图标里面的数据。

“这水果手机,一开始似乎是华维数十倍的体量啊。”

李世民惊叹道。

“是啊,陛下,不过让人吃惊的还是这恐怖的手机出货量数据。”

“这加起来,他们每年都要卖出数亿台手机。”

“没量光是卖出的手机,都要比大唐人口多数倍。”

“真难以想象后世的天下到底生活了多少人。”

长孙无忌感叹着。

李世民看着华维从比水果手机小几倍的体量,一步步赶超。

而在华维的追赶下,水果的出货量慢慢下跌。

最后终于被华维超过了。

但是…

正高兴着呢。

突然就看到华维出货量直接暴跌,而水果那边,在华维暴跌后,出货量却创了新高。

“这其中是发生了什么?”

“臣也不知…”

李世民隐隐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那就是这个水果手机背后的米国似乎很强大。

可能使用了什么手段。

但是…

比华夏还强大的国家?

这可能吗?

李世民想到了这手机惊奇的远程通话技术。

再想着刚刚看华维发展史时,看到的与手机相关的其他东西。

他明白手机这样的东西,是靠无数工业技术堆积起来的。

既然手机能造。

那如果是造武器呢?

李世民瞬间就感觉不好了。

他知道西方那边有不少文明。

虽然远远比不上大唐,但也不算是蛮夷。

如果后世是他们先造出天幕上的这些东西的话,那发展到与华夏相当的程度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李世民想着,大唐的人追求的才华是什么?

是作诗,是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

这些倒也是高雅的事情。

但也不能让人人都去作诗吧?

这些是不可能在工艺方面有所积累的,是不可能造出手机这样的东西的。

“辅机,你觉得科考只考文学来选拔人才,是否不妥。”

长孙无忌躬身回道:

“臣认为不妥。”

李世民看着小舅哥的想法和他一样,满意地点了点头。

“嗯,那你说说你的看法。”

……

“臣认为应增加工匠技术的科目。”

“以及其所用到的算数之学也应当做为科目。”

“但选拔出这类的人才之后,不应该让他们去做官。”

“而是让他们去研究工造技艺。”

“当然,朝廷应该给这些人才提供好的待遇。”

“提升他们的地位,起码让他们的声誉达到文人墨客的高度。”

李世民听完连连点头。

“好好好。”

“就依辅机这么做。”

“不过有一点我要更改一下。”

“那就是不仅让他们的声誉高过文人墨客,还要远远高于文人墨客!”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