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朱元璋:土豆红薯多养活了上亿人?

换源:

  大明。

洪武。

朱元璋看见天幕上显示的内容,倍感欣慰。

大明的洪武年间是6000万人,到崇祯年间就成了2亿。

“大明朝的人口,竟然突破了史上前所未有的两亿!”

“看来大明的百姓应该生活的不错。”

“人口才能蒸蒸日上。”

朱标说道。

朱元璋表示很认可。

不是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人口怎么会增加这么多?

看来后世子孙做的不错。

也不知道这个崇祯是咱大明的第几任皇帝。

接着朱元璋看到了大清。

“这是大明之后的朝代?”

“人口怎么会那么多?”

他突然感觉到事情好像不简单。

而且大清之后,他看到了“现代”两个字。

人口竟然达到了不可想象的14亿之多。

看来在大明时期人口再次上亿后,后世就再没有跌倒过一亿以下了。

但是,后世人口的数字是不是太夸张了?

以如今的土地和产量,怎么能养活这么多人口?

不简单,这里面的事情一定不简单。

朱标也很疑惑,这时他看到了天幕上突然又出现的多行文字。

像是有人在评论一般。

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父皇,你看那天幕上所说的土豆和红薯是何物啊?”

“或许人口爆发增长的原因与次有关。”

听到朱标这么说,朱元璋也看到了那像是在吵架的多行文字。

“来人啊。”

“去各地打探打探,看有无叫土豆和红薯的东西。”

“哪怕去遍天南海北,也要将这两样东西给找到咯。”

“多派些人手去找!”

“……”

朱元璋也是苦日子过来的。

甚至当初他的爹娘,兄弟都是被饿死的。

按他的想法来说,当年但凡是有口吃的。

或许都没有现在的朱元璋了。

但凡有口吃的,谁回去造反起义啊。

天幕上所说的土豆红薯,似乎是耐寒高产之物。

有了这东西,天下百姓也能吃饱饭了。

大明才会更加稳定。

至于清朝?

虽然朱元璋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当这名字出现在天幕上的大明之后。

朱元璋就注定了会反感。

他想着,要是他大明百姓人人都能吃饱饭。

大明长治久安。

岂会有这什么清朝的机会?

……

大清。

乾隆看着天幕上清朝的数据那是相当的耀眼啊。

前朝的数据竟然比他印象里的还要少。

大清所有时期人口的单位都是亿啊!

特别是…

“朕治下的人口,竟然是康熙年间的两倍!”

乾隆倍感欣慰。

和善看着这好机会赶紧过来拍马屁。

“是啊是啊。”

“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啊。”

“人口就翻倍了。”

“皇上真是福泽万民。”

“实乃万民之幸啊!”

这几句马屁听得旁边的纪晓岚直翻白眼,还福泽万民呢。

“我看最受福泽的是你和珅大人吧。”

“福泽得满面油光的。”

乾隆本来听着和珅的马屁很受用,很高兴。

但这纪晓岚怎么这么难听呢?

听到他的话乾隆的脸立马就黑了下来。

“纪爱卿这话,是在说朕包庇和珅贪污咯?”

纪晓岚也意识到说错话了,立马跪下。

刚想解释。

却看到和珅也跟着跪下了,更是惊慌。

“哎哟喂,皇上,臣可没有贪污啊。”

“这纪晓岚怎么开始胡说八道了。”

随后转头对着纪晓岚说道:

“纪大人,你是何居心。”

“怎么凭空污蔑呢?”

“我可没有行贪污之事。”

“何来皇上包庇一说?”

“真是岂有此理。”

“我看你…”

“好了。”乾隆打断道。

“都起来吧,不要吵了。”

他现在在思考一个问题,被这两人吵得头昏脑涨。

这大清之后,好像并没有所谓的王朝了。

后世称自己为现代?

竟然有14亿人口之多?

……

在各朝各代的人们都在为人口数据而感叹之时。

天幕之上又开始播放下一个视频了。

相关的画面配着文案。

【各朝代引入的食物】

【先秦:小麦、大麦、高粱、皮燕麦、藕、萝卜、姜】

【汉代:葡萄、核桃、石榴、黄瓜、蒜、香豆、芹菜、香菜、豌豆、芋头、胡椒、大葱】

【三国两晋:茄子、扁豆】

【隋唐五代:无花果、菠菜、莴苣、开心果】

【宋代:西瓜、丝瓜、胡萝卜】

【明朝:菠萝、辣椒、南瓜、苦瓜、土豆、红薯、向日葵、玉米、花生】

【清朝:草莓、番木瓜、菜花、卷心菜、洋葱、番茄、西葫芦】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传回大量食物种类。】

【明代后期,土豆、红薯、花生传入,极大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也为清代人口爆炸提供了条件。】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