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惊人的水稻产量!(求评价票,求鲜花,求打赏)

换源:

  「粮食的产量丰富,就是我们国家强盛的底气!」

「可是我们河南老表不想种地,老家种地外出打工的生活太悲哀了。(哭)」地域:广东

「回复楼主:哈哈哈,北上产粮,南下打工是吧?」

「回复楼主:你猜我为什么笑不出来?」

「回复楼主:山河四省晋冀鲁豫,山东种菜,山西挖煤,河南种粮,河北炼钢,四省加起来足足两所985;河北腰子都被嘎走了,愣是一所211都没有,这里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盛世怨种四兄弟,在这里500分上大专根本不是玩笑,稍有不慎直接进厂工作。」

「回复2楼:快住嘴!你忘了四省曾签下的《晋冀鲁豫互不嘲笑条约》了吗!」

「回复3楼:山河四省加东北三省等于北斗七省,西北五虎峡西、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加上北方孤狼内蒙古并称为——北境十三太保。」

「回复4楼:高情商:听闻江浙不知寒,十三太保下江南。

低情商:年后去南方打工。」

「我知道我是去打工的,但是轮不到你们来揭露!!!(怒)」

「挺讽刺的,经常被地域黑的省份,反而是养活了最多人口的省。(捂脸哭)」

汉朝,刘邦坐在椅子上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各省产出的粮食产量,还有他们提到的14亿人口。

如今秦灭楚亡,汉朝百废待兴,自己也下达了一系列恢复人口的政策,效果显著,战乱时期死去的人口还在不断增长,已经恢复到了4000万的数量。

可就算再给他10年甚至百年的时间,他刘邦也没自信让汉朝的百姓增长到上亿,甚至5,000万都难。

至于原因,就是因为粮食的产量上不去。

没有吃的,你就算是再能生娃又怎样?

还不是得被饿死。

这后世之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粮食产量那么高的情况下,人口基数也那么高的!?

这恐怖的粮食产量和人口,光是想想就让人胆战心惊。

真想看看那国家的领导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

或可称千古一帝……不,他们已经没有皇帝了。

也许应该称呼为伟人……圣人!

清朝,

乾隆感觉自己又被打击到了。

一个没有皇帝了的朝代,竟然繁荣昌盛至此。

原本以为自己这每年光产量就有上亿吨的乾隆盛世已经够惊人了。

想不到后世华夏竟然比他还惊人!

不但人口比他们多,粮食产量也比他们高,甚至连人民过的都比他的好!

乾隆盛世跟他们一比,简直就是个笑话!

“不,不对,这不对!那新华夏的成立离朕也不过才200年而已!他们怎么可能种得出产量这么高的粮食来!?”

乾隆不理解,他也想不明白。

自己的清朝被后世骂了个狗血淋头,对于那清朝之后新起的国家,乾隆是嫉妒的,他们的国民幸福美满,自己的国民却整天想着“反清复明”。

如此巨大的反差对比,搞得乾隆心理极不平衡,迫切的想要找一个宣泄口。

“和珅!你来告诉我!”

突然被点到名,和珅的心咯噔了一下。

满面愁容却又迫不得已的走了出来:“皇上,这年产六亿吨的粮食可能是假的呀。”

“假的?”

“是啊,皇上,您想想咱大清靠着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的作物才拥有了每年上亿吨的粮食产量。

可这后世的华夏,国土面积比我们清朝的还要小上一截,这领土都小了一截了,耕地面积肯定也少了呀。

在耕地少了的情况下还能够产出比我们大清朝多上五六倍的粮食,皇上,您觉得这可能吗?”

乾隆想了想,再看了一眼评论区中的那个各省产量图,那地图不但少了外东北,甚至连蒙古也没了。

足足少了大概300多万公里的土地,少了那么大片的国土,反而还种出了更多的粮食,这确实不符合常理。

“那和珅你的意思是?”

“皇上,臣在亲眼见证了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的作物后,臣已经觉得这世上再没有比这更高产的作物了。

所以臣认定,这张各省的粮食产量图肯定是捏造的!

后世的华夏粮食产量也许比我们清朝的高,但绝不可能高到这么离谱,正确答案绝不可能是6亿吨,也不会是3亿吨,2亿吨说不定都是抬举他们了。”

“是啊是啊,皇上。”

见和珅这个百官之首都这么说了,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而且无比确信。

因为他们平时报粮食产量时就是这样喜欢往高的报。

乾隆自然也是知道平日里百官总是喜欢把各地收上来的粮食产量抬高,打肿脸充胖子,官场之上就是喜欢这种浮夸之风。

这粮食产量图是后世之人做的,想来华夏人也是遗传了这一点。

想到这,乾隆心情缓和了一下,明白了他们的产量虚报。

“哼!这华夏人也会弄虚作假,看来他们的太平盛世也不过是粉饰罢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