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口气看完华夏第一颗原子弹诞生

换源:

  【在亚洲战场上,华夏军队与日军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会战,在王耀武和应钦指挥下,击毙日军三万余人,日军开始全面溃败。】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威力巨大的原子弹,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六千多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

【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次日凌晨,苏军航空兵对G林、H尔滨、C春、S阳等D北主要城市,进行空袭。】

【不到一周的时间,苏军便以强大的火力攻势,瓦解了日本关东军的全线抵抗。】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

【至此,人类已经历史上最血腥、破坏力最大的战争终于落下。】

弹幕飞出: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后,德国于5月7日无条件投降,日本成为轴心国唯一残存势力。”

“面对《波茨坦公告》的最后通牒,日本政府最初以“默杀”态度拒绝,企图依托“一亿玉碎”计划顽抗。”

“1945年8月6日广岛、8月9日长崎遭原子弹袭击,造成超20万人伤亡,摧毁日本军工生产核心区。”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次日百万苏军进攻关东军,彻底粉碎日本“以华制华”战略缓冲区。”

“8月14日御前会议上,裕仁以“忍受难忍之苦”为由接受《波茨坦公告》,次日通过《终战诏书》宣布投降。”

“诏书刻意模糊“投降”表述,强调“为万世开太平”的意识形态包装。”

“日本至今一直贼心不死!”

看完天幕中二战的视频,历朝历代的古人惊呆了。

这比他们之前看到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惨烈。

特别是最后的原子弹威力,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他们很想知道,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是如何制造的,后世华夏有没有这种武器。

因为历朝历代的古人知道“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的意思,如果后世华夏没有这种武器,一定会处处受人压制,欺辱。

还有后世华夏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残酷,也超出了他们认知。

历朝历代的古人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岛国,竟然会对华夏造成了如此巨大的伤害。

同时历朝历代有理想有血性的皇帝和大将军已经决定,要在他们的这个时代彻底覆灭岛国,为后世华夏儿女开万世太平。

随着视频的播放完毕,视频刷新,一个新的视频出现:【一口气看完华夏第一颗原子弹诞生。】

看到这个视频的标题,历朝历代的古人心头一震。

先前的视频中,他们已经知道原子弹的威力和破坏力有多强。

他们也早就好奇这样的武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也非常好奇华夏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武器。

现在他们看到这个视频是讲述华夏原子弹的,故而激动无比,因为华夏有!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朵壮丽的蘑菇云,从新疆罗布泊的沙漠中,腾空升起,象征着华夏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这一声巨响,摆脱苏美等国,对华夏核威胁,也改变华夏在世界格局上的外交态势。】

【华夏人彻底在世界上挺直了腰杆。】

弹幕飞出:

“为什么我的双眼饱含热泪!”

“挺直了腰杆!”

“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我们永远要铭记!”

“还有许多无名英雄!”

“感谢爱国的海外科学家们放弃一切回归祖国!为我国核武器做巨大贡献!”

“华夏人的脊梁骨是先人的努力!”

“今天的盛世如你们所愿,感谢你们无私奉献!”

“罗布泊地处新G东南部,因极端干旱、人迹罕至被选为中国核试验核心区;1964年首次原子弹试验后,其代号“马兰基地”成为国家核威慑能力的象征!”

“荒漠面积广阔(约10万平方公里),天然屏障隔离人口稠密区,为核爆冲击波监测、辐射控制提供理想环境!”

【自原子弹诞生那天起,成为人类历史分水岭,核武器随时可能把人类集体摧毁。】

【美、苏在核武器的加持下,在世界政治斗争中,掌控着话语权。】

【1949年新华夏成立之初,始于百废待兴,国内面临一穷二白的窘迫。】

【在抗美援朝和T湾问题上,美国多次在媒体上喊话,使用核武器对付华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华夏发展自己的核工业势在必行。】

【但对于经历100多年战乱,刚成立的新华夏来说,不仅在原子弹领域是一张白纸,就连生产常规武器的能力,也相当有限。】

【伟人曾在秘密访苏期间,观看苏联的核设施,但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绝。】

【在斯大林看来,社会主义国家里,有苏联的核保护伞就足够了。】

【就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多位华夏海外留学的科研人员,纷纷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冲破境外敌对势力的重重阻挠,毅然回国效力。】

【1950年,两代元勋邓稼先,和华夏核事业的先驱赵忠尧等人,打算乘坐威尔逊总统号游轮,由旧金山途经香港,再返回祖国。】

弹幕飞出:

“船上乘客包括核物理学家赵忠尧、邓稼先,气象学家叶笃正,空气动力学家罗时钧等,均为新华夏科技领域奠基人!”

“当时美国正处于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对华夏留学生归国采取双重政策:既希望部分亲美学者回国影响未来局势,又对涉及敏感领域人才严加阻挠!”

“船只途经夏威夷时,美国政府已启动对钱学森的拘留程序,并试图拦截赵忠尧。最终赵忠尧于日本横滨被驻日美军扣押,经国际舆论施压后获释!”

“此次归国行动被视为美国冷战政策的重大误判,因其客观上加速了新华夏科技体系的自主化进程!”

“此次航行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标志着新华夏打破西方技术封锁、实现科技自立的重要开端。”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