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龙国九年义务教育!古人震惊:读书不要钱?

换源:

  【其次是高桥马鞍。】

【这是放在马背,供人骑坐的一种马具,一般是用木头做成的,通常用皮革包裹,中间放置柔软的填充物。】

【可以稳定骑手的身体,使其不会前后滑动,无论马匹怎么奔跑,骑手都可以稳定地坐在马背上。】

【高桥马鞍可以使骑兵的战斗力更上一个档次!】

【高桥马鞍配上马镫之后,可以让骑兵的正面冲击力量更强,并可以在马上向各个方向转身攻击、射箭。】

……

伴随着旁白字幕。

高空巨幕中出现了高桥马鞍的样式。

大秦位面。

蒙恬看着高桥马鞍的照片,惊叹一声:

“原来还能这样啊!”

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出现了类似坐垫的马鞍雏形。

但与在西汉时期才出现并完善的高桥马鞍相比,这种简易的坐垫,无论是实用性,还是美观性与稳定性,都要差很多。

这些优势,蒙恬作为军中名将,自然看出来了。

“这高桥马鞍,可真是一个好东西!”

蒙恬在心中感慨了一句,然后快步上前,语气急促地开口对秦始皇说道:

“陛下,此物太有用了!”

“要是我大秦的骑兵都能装备上此物,必然能极大增强战斗力!”

闻言,秦始皇微微颌首。

他虽然只有过一次御驾亲征的经历,但对军事上的事情,并非完全不了解。

高桥马鞍在后世之人口中有这么多的优点,他的大秦自然不能错过。

随后,秦始皇扭头看向一个官员,下达了一道旨意,令其负责制造高桥马鞍一事。

此人乃是大秦的工官,专门负责管理铸造和兵器制造。

……

【最后是马蹄铁,又叫马掌,是固定在马蹄上的U型铁质物品。】

【马蹄与地面接触,受地面摩擦、积水腐蚀等,会很快脱落。】

【钉马掌可以延缓马蹄的磨损,还能让马蹄更牢固抓牢地面】

【有了马蹄铁之后,马匹可以更长时间奔跑,续航能力与负重能力将会有质的提高。】

……

伴随着旁白字幕。

高空巨幕中出现了马蹄铁的图样。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眼中闪过激动之色。

他可是战场经验十分丰富的马上皇帝,在看到马蹄铁这些介绍的一瞬间,便意识到了马蹄铁的巨大作用。

“好好好!此物堪称是军国重器!”

李世民在心中赞叹出声。

他心中无比清楚,马蹄铁的出现,将会极大减少战马损耗,并对骑兵战斗力带来巨大无比的提升!

没有过多犹豫,李世民便在心中拿定了主意,回头一定要让工部尽快打造出马蹄铁,给大唐的战马都装上。

到那时,大唐骑兵追杀突厥人,就更容易了!

与此同时。

李靖、秦琼等大唐众名将,也是惊呼连连:

“好宝贝啊!太有用了!”

“几个小小的铁片,竟然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真是让人想不到!”

“居然能想到给马穿铁鞋子,这个想法真是绝了!”

“……”

在震惊的同时,有人疑惑道:

“这个马蹄铁就是把铁条锻造成马蹄模样而已,要做出来很简单,为什么之前就没人想到呢?”

“锻造技艺虽然简单,但能想到这一点,可不简单。”

李靖随口回了一句。

闻言,李世民点了点头。

好多东西就是这样、

道理说穿的时候,好像简单无比,但事实上,要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本身就不是很容易的事。

这就是人的智慧的差距!

……

大宋太祖位面。

赵匡胤也紧盯着高空巨幕中的马蹄铁图片。

对于“钉马掌”这事,他是知道的。

因为在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的时候,河西走廊的甘州回鹘便已掌握了钉马掌技术。

这些人使用“木涩”(木质马蹄铁)并凿孔固定。

相对于铁制马蹄铁,木质马蹄铁肯定没有那么耐用与好用。

并且,此时高空巨幕中展示出的马蹄铁,是莲实形蹄钉。

这是明朝时期技术改良后的马蹄铁样式。

比之宋朝使用的马蹄铁,无疑要更好。

故而,赵匡胤决定让大宋的战马日后都改用这个新马蹄铁。

……

【如果你穿越到没有这三大神器的年代,那你就有可能利用这三大神器主宰战场!】

【需要提醒的是,马镫、高桥马鞍、马蹄铁的制造很简单。】

【所以,在没有足够实力之前,要严格保密,谨防游牧民族得到。】

弹幕评论飞出:

“确实,游牧民族本身就擅长骑射,要是再有了这骑兵三件套的装备加持,战斗力必然得到飞升,会给中原王朝造成更大的麻烦。”

“如果真穿越回去,没有完全的把握,建议还是不要贸然把这三件套搞出来,太容易给游牧民族偷师了。”

“……”

大秦位面。

秦始皇看着高空巨幕,心中感慨了一句:

“要是当初赵国,也有这骑兵三件套,肯定会大秦造成更大的麻烦。”

光以骑兵来论,在当初的七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就是赵国。

赵国的骑兵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为基础,打造了赵胡刀骑士和赵娄烦骑兵两支大军,战斗力极强。

秦国在与赵国的交战中,这两支骑兵对秦国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要是有后世之人介绍的这骑兵三件套,这两支骑兵的战斗力肯定会得到巨大提升。

如此一来,秦国想要攻灭赵国,难度无疑将会变得更大。

当然。

也就仅此而已。

秦始皇坚信,就算赵国有了骑兵三件套,也一样会被秦国攻灭。

最终能一统天下的,必定还是他的大秦!

略过此事。

秦始皇觉得后世之人提醒得对,这骑兵三件套很有用,确实需要严格保密,不能让匈奴人等游牧异族学去。

想到这里。

秦始皇陷入了思索之中。

他得想个好办法,以尽可能封锁住骑兵三件套的相关信息,不让游牧异族得知。

事实上。

不仅是秦始皇如此想,

在其余诸多朝代位面,还有许多皇帝有着类似的想法。

那便是,绝对不能让塞外游牧异族学会骑兵三件套的制作方法!

“不过,这高空巨幕会不会也被塞外异族看见呢?”

有些皇帝担心起了一个问题。

但其实,他们是多虑了。

出现在他们各自朝代位面的高空巨幕,会自动屏蔽华夏之外的人。

就算是生活在华夏王朝之中的胡人,也没资格观看高空巨幕。

便在此时。

高空巨幕中。

又有一批新的弹幕出现:

“用不着担心,毕竟,马蹄铁的普及,需要大批量炼铁技术,游牧民族不会这个。”

“回复——确实,只要控制住炼铁技术,游牧民族就算知道马蹄铁,也没办法大规模制造。”

“回复——塞外异族其实不是不会炼铁,而是炼铁技术水平很低,炼制出来的铁没法用来做马蹄铁。”

“回复——说得对,马蹄铁看起来简单,其实对铁质是有要求的,不是随便什么铁都行,游牧民族要掌握炼制高品质铁的技术,也很难。”

“……”

看到这批新弹幕。

骑兵三件套,尤其是马蹄铁出现之前的诸多朝代位面。

不少皇帝放心了一些。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倒是不必过于担忧了。

不过,该保密还是得保密。

虽然一旦这骑兵三件套上了与游牧异族的战场之后,就很难瞒住这些异族了。

但能把泄露的时间尽量延后,也是好的。

便在这些皇帝们转动着这些念头的时候。

高空巨幕的视频刷新。

一个新的视频出现了。

这个新出现的视频,是一则简短的新闻资讯。

其实内容是龙国发布的2024年全龙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统计数据公报。

而这些数据,让历朝历代古人们陷入了深深的震惊之中。

……

【教育是国之大计。】

【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发布了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如下。】

【2024年,龙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9%。】

弹幕评论飞出:

“不对吧,九年义务教育的比例,不应该是百分百吗?怎么才95.9%?”

“回复——是哦,应该是百分百才对,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不接受义务教育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适龄小孩如果不上学,家长是要受处罚的,应该不会有家长会违背《义务教育法》。”

“回复——你们理解错了,95.9%不是入学率,是巩固率,就是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百分比。”

“回复——不懂就问,什么意思?”

“回复——简单来说,就是所有读书的学生之中,最终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的比重。”

“回复——搞不懂,小学与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是免费的,国家出钱,家长不用掏学费,为什么还有4.1%的人不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回复——嗨,国家这么大,总会存在特殊情况的。”

“回复——确实,比如过于偏远落后的地方,或者说小孩生病什么的。”

“……”

看着高空巨幕中的这些弹幕。

历朝历代的古人们张大嘴巴,双目失神,陷入了呆滞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免费上学、不上学违法……

这一道道信息,让古人们的心理受到了巨大冲击,以至于他们的头脑陷入了短暂空白之中。

片刻之后。

轰!!!!

在诸多朝代位面,回过神来的古人们一下炸锅了:

“可以免费读九年书!这是真的吗?难以置信,实在是太难以置信了!”

“太不可思议了!不但上学不要钱,而且不上学还违法,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世上竟然会有这么好的事!后世龙国的百姓,也太幸福了!”

“……”

此刻,在这些古人们的心中,充斥着巨大无比的羡慕之情。

天可怜见。

可以免费读九年书这种事,他们就算是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如果他们能获得这样的待遇,只怕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尤其是历朝历代的普通百姓们,更是羡慕到了极致。

因为在华夏古代,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想要读书识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找不到或者请不起老师、买不起书籍等等,都是摆在这些家庭面前的实际困难。

不可否认,的确有一些出身贫寒的孩子,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读书识字的机会。

但这样的情况,只能算作是特例。

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是没这个机会的。

通常来说,在华夏古代,能让孩子从小读书识字的家庭,高低得是个小地主家庭。

没有这样的家底,就负担不起孩子读书识字的开支。

毕竟,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华夏古代,6、7岁就开始帮家里干活的情况,比比皆是。

而男孩到了十几岁,就已经是家里的壮劳力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让这个男孩去读书识字,那么家中不但会少一个能创造收益的劳动力,而且还会额外多出读书的各种开支。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无疑是他们无法承担的双重损失。

故而,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华夏古代,真不是普通家庭不愿意送自己孩子上学,而是确实没那个条件。

正因为如此,华夏古代的识字率才会那么低。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一边是可以免费读九年书。

一边是因为承担不起开支而读不起书。

面对这样的巨大落差,历朝历代的无数普通百姓,都不能说是羡慕,甚至可以说是嫉妒了。

大家同样生活在华夏这片土地上,为什么待遇差距这么大?

“要是家中小孩也能免费读九年书就好了!”

不少古人心中忍不住产生了这样的妄想。

他们恨不得能马上穿越到后世龙国,享受这样的待遇!

不仅是普通老百姓。

历朝历代一些出身贫寒的朝廷大员,此时也是震惊无比。

譬如欧阳修、宋濂等人想起自己年幼之时,求学之艰难,不禁心中感慨万分,后世龙国朝廷真是一心为民。

后世龙国百姓能生活在如此国家,何其幸运。

当然。

在所有古人之中。

反应最为强烈的,还得是历朝历代的皇帝们。

……

大秦位面。

秦始皇看着高空巨幕,心中震惊极了。

他的大秦,可以算作是以法家学说治国,因而极其重视律法。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怎么都没想到,在后世龙国,不上学居然都是违法的事。

不得不说,后世龙国这样的做法,让秦始皇很意外。

略微思索片刻之后,秦始皇感慨了一句:

“好事是好事,就是开支太大了。”

作为精于政事的一国之主,他很清楚,让所有小孩都必须接受九年教育,对国家来说,肯定是好事。

读书识字的人多了,国家能选择的人才自然就更多了。

但另一方面,要完成这件事,需要国家投入很多的金钱才行。

……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只觉得头皮发麻。

国家出钱,让全国所有的孩子都去免费读书,并且时间还长达九年!

这得花多少钱才行?

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后世龙国每年有多少需要读书的孩子?

但从之前的一个视频中,他已经知道,后世龙国光是一个成都,就有2000多万人。

所以他猜测,后世龙国的总人数必定极其夸张。

由此,每年将会去读书的小孩,也必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想到这里,刘彻就为后世龙国的强盛富庶而震惊。

家底得多豪横,才敢这么干?

……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双眼放光,连声赞叹道:

“妙啊!妙啊!”

“这才是真的爱民如子啊!”

“后世龙国这一招,可谓是收尽了天下民心!”

“真是厉害!”

一番称赞之后,李世民心中产生了一个念头。

他要是效仿后世龙国,在大唐也搞义务教育,让大唐的所有孩子都能免费读九年书,会怎样?

沿着这个思路一想,李世民心中猛然变得激动起来。

这事要是真干成,他尽揽天下民心是必然的。

并且,在未来的史书上,他必将青史留名,是华夏独一份的帝王,其余皇帝都得靠边站。

千古一帝都不足够形容他了。

得万古一帝才行!

玄武门那点小插曲,将会从此不值一提。

李世民越想越激动,当即开口问群臣道:

“诸位卿家,朕欲效仿后世龙国,在大唐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你们意下如何?”

闻言,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傻了。

自家这位陛下,可真敢想啊?

大唐什么情况,就真一点数没有?

大唐什么条件什么家底啊,就敢妄想这事?

当然,他们也就敢在心中如此蛐蛐而已。

当着李世民的面,这些话自然是不敢说。

互相隐晦地对视了几眼后,长孙无忌等人统一了思想。

“陛下心怀仁慈,希望造福百姓,自然是好事,只是以我大唐如今的财力,恐怕是承担不起。”

“陛下体恤百姓,臣等自然明白,但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陛下,关于此事,臣等非不愿,实不能也!”

“陛下还请冷静,待老臣给您算算账。”

“陛下请三思啊,就算把我大唐国库掏空,也完成不了此事。”

“……”

长孙无忌等人言辞诚恳地劝说道。

不劝不行,不打消李世民这个疯狂的念头,大唐就得有大麻烦了。

但其实,也不用他们劝,李世民毕竟是一代明主,冷静下来之后就明白了。

“各位卿家无需紧张,朕明白此事的难度,此事先行搁置吧。”

李世民开口说道。

……

大明洪武位面。

朱元璋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要说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谁被后世龙国搞“九年义务教育”的刺激最大?

答案多半就是朱元璋。

放牛娃出身的他,人生幼年时的两大遗憾,一个是吃不饱饭,另外一个就是读不起书了。

正因为如此,他建立大明之后,除了重视农业之外,还就是特别重视教育。

可以这么说,在华夏历朝历代的皇帝之中,他称得上是最重视教育的皇帝之一,甚至可能没有之一。

大明教育体制的整体框架,就是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后不久,亲手搭建而成。

洪武二年,他连续两次下旨,命令各地官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学校。

到了洪武八年正月,他又下令在全国各地建立“社学”,从中央一直把学校建到了乡村一级。

根据后世的数据统计,明朝统治期间,天下共有书院1962所。

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了明代以前的历朝历代。

不仅如此,在朱元璋执政期间,他还频繁给地方拨款用于地方教育,这给予了普通百姓受教育的机会。

这些措施,无不在说明朱元璋对于教育的极大重视。

但朱元璋这些发展教育的举措,与后世龙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相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差距不小。

“好大的手笔!好大的魄力!”

朱元璋由衷地赞叹道。

对于后世龙国的义务教育制度,他是发自内心的敬佩,这真的是一心为民!

激动之下,朱元璋开口对朱标说道:

“标儿,你觉得……”

话还没说完,朱标便开口打断道:

“爹,别想了,这事咱们大明干不了!真没有那个本事!”

他对他爹朱元璋太了解了,知道朱元璋是想问大明能不能效仿后世龙国搞义务教育。

这当然是不行的。

就算把大明的国库、皇帝的内库全部掏空了,也不行。

所以,朱标才直接开口打破了朱元璋的妄想。

被自己的好大儿打断之后,朱元璋讪讪一笑,说道:

“咱也就是随口一提,大明有多少家底,咱还是有数的。”

他方才的确是动了这个心思,不过冷静下来之后,也知道以大明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做到。

但是。

他还是有点不甘心啊。

再一思索,朱元璋有了一个新思路,他再度开口问朱标道:

“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确实不可行,但如果只是让咱大明的孩子免费识字启蒙,有可能吗?”

“爹,真别想了!”

“您想想看,咱们大明有140府、193州、1138县、493卫、359所,这么多地方,光是修建学堂的开销,就极其庞大!”

“光修建学堂不行,还得聘请教书先生吧?而且数量还少不了,这又是一笔天大的开支!”

“还有,念书得有书吧?买这么多书,也得花不少钱。”

“另外,还有……”

“行啦行啦!咱知道了!”

不等朱标算完账,朱元璋便打断了朱标的话。

道理是这个道理没错,但他心中还是有点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