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罗安良的要求,汉武帝刘彻一点也不感到奇怪。
人都有喜欢的。
有的人喜欢钱。
有的人喜欢权力。
有的人喜欢不受拘束。
有的人喜欢提笼遛鸟。
有的人喜欢美女。
太正常了。
罗安良最喜欢的,就是美女。
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
金钱方面,他已经不缺了。
在和宋徽宗赵佶见过面后,赵佶命令当时的宰相蔡京,弄出好几辆马车的财富。
罗安良根本用不完。
在世人眼中,罗安良是天幕使者,自然对他充满敬重,即便是皇帝,相处的时候,也都是平辈论。
地位这方面,罗安良也不欠缺。
既然如此,不如去找一找画中人。
毕竟历史发生改变,如果他不去寻找,那这些奇女子将永远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
汉武帝刘彻笑道:“使者,希望有一天,我们一起见证,汉文明的光辉,闪耀整个世界!”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却没有增强,反而柔软了几分。
“你怎么看儒家的三代之治,怎么看待分封天下的制度?”刘彻沉声询问。
罗安良道:“三代之治本是幻,分封天下则是埋下祸根,秦的郡县制,才是正解。”
“说得很好,三代之治本是幻。”刘彻笑了笑,“董仲舒那个老东西背后的势力,真是擅长蛊惑人心啊!”
汉武帝时期。
该遵从哪一个学派,逐渐成为一个重大议题。
法家?
黄老?
杂家?
墨家?
儒家?
秦朝二世而亡,犹如一道流星。
六国的残余势力,对秦朝进行了全方位的抹黑。
统一天下文字,就使得六国原本的读书人,失去了优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本钱。
秦朝所采取的法家制度,自然被一并抹黑,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儒家人数众多,流派众多,持有各种观点的都有。
不仅如此,儒家的人愿意根据当时统治者的需求,改变自己的主张内容。
汉帝国建立多年,部分感知敏锐的儒家学者,正在变更自己的学说内容,以求被刘彻采用。
可儒家中,有许多人仍坚持恢复周天子的礼治,对天下进行分封。
刘彻一方面想用儒家中,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内容,另一方面,十分反感儒家学说带来的三代之治向往。
三代之治根本就不可能。
尧舜禹的继位过程,必然也充满明争暗斗,夹杂着各种肮脏的交易。
儒家宣扬三代之治,认为尧舜禹英明神武,禅让帝王之位。
汉武帝故而陷入一种颇为矛盾的境地。
“陛下,你希望我怎么做?”罗安良问道。
刘彻说道:“利用天幕使者的身份,给朕背书,以此来收拢天下人心。”
“没问题,什么时候进行背书行为?”
“明天吧。”刘彻的视线,落到院门之外,“明天,朕要去检阅御林军,使者,你便跟着同去吧。”
“好。”
罗安良同意了。
支持刘彻,罗安良高兴都来不及。
毕竟这么多年的历史中,出现了众多帝王,可大多数帝王都严重不合格,如刘彻这般的,罗安良很乐意支持。
罗安良被安置在建章宫的一处别院里。
躺在床上,不免想起玉容和玉燕,不知道她们怎么样了。
完成了送历史文书给嬴政的任务,使得罗安良的身体素质提高了10%。
人身体素质提升,带来的直接表现,就是各种方面的精力充沛。
一个想法,在罗安良的脑海中浮现。
要不要进一步强身健体,学习一两件兵器?练一练武功?
似乎没这个必要。
毕竟随着时代发展,武器的占比越来越大,再厉害的武功,也没有办法和一把枪相比。
可如果身上没有武器呢?
罗安良思前想后,觉得颇有必要。
学武功需要找一个好老师。
跟谁学呢?
罗安良暂时没想好,但是问题不大。
前段时间,他与项羽面对面交谈过,大不了跟项羽学。
………………
清晨时分。
罗安良一动不动,便有宫女上前,帮他梳洗完毕。
不同于古人。
古人的头发一直留着,罗安良的头发却是短的,梳洗起来容易的多。
按照宫里人的安排,没多久,他便乘坐马车,前往长安城外围的猎场。
刘彻喜欢狩猎。
他这辈子,体验过许多,但因为帝王的身份,不能随意离开都城。
上陈杀敌,擒拿敌将,这类事情,刘彻只能设想,但不能去做。
皇家猎场,成为了他施展武艺的舞台。
猎场附近,羽林军早已集结完毕,等待刘彻的检阅。
刘彻刚从马车上下来,视线扫过之处,羽林军们自觉的挺起腰板。
罗安良跟在刘彻身后,沉默不语。
刘彻走到高台之上,宣布检阅开始。
大汉时期的羽林军,是这个时代所有国度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
重甲,骑兵,可下马作战。
一个全副武装的羽林军,便是五个普通农户家庭,都供养不起。
刘彻侧过身,小声对罗安良说道:
“看到朕的军队了吗?说说看,什么感受?”
罗安良道:“训练精良,能打仗,装备先进,领先于整个时代,但是也是巨大的财政负担。”
“你说的是啊!他们能打仗,但打仗的耗费,无疑是天文数字。”刘彻不置可否。
“要解决的话,也不难,只需要整体的科技水平,来一次较大的提升就可以。”
“使者请说具体方案。”
罗安良不急不慢的说道:“下一次,我将会前往宋朝,见一见宋徽宗,放心好了,届时会有成体系的科学技术,成批量的转移到大汉。”
时代不同,生产力不同。
北宋能养活的人口,是汉朝的好几倍。
然而北宋所拥有的领土,却远远小于汉朝。
生产力的差异,不容小觑。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