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洪武朝。
朱元璋此刻并不在朝堂之上,而是在偏殿之中,他看着殿内三五个锦衣卫,眼神之中意味莫名。
而丞相胡惟庸则早早候在殿内,战战兢兢。
“咱听说,刘伯温死了?”
朱元璋声音之中带着一点质问。
胡惟庸听闻此言,反而松开一口气。
他还以为是什么大事被皇帝陛下看破揭穿,没想到居然是因为诚意伯这件小事。
枉他方才在脑海中搜刮罪证,想着脱罪的托词,可最后居然是因为这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
真是白白枉费了一番心机。
他长舒一口气道:“陛下,臣前几日听闻诚意伯病情越发严重,顾念着往日旧情,便吩咐人前往探查诚意伯的病情,还带去了几副汤药。”
“至今...未收到诚意伯的死讯。”
这一番回答,可谓是天衣无缝,而朱元璋闻言只是拉长鼻音的轻轻嗯了一声。
胡惟庸心知不妙,紧忙改口道:“但想来,诚意伯的死期也就是这一两日的时间了。”
朱元璋冷冷的看着胡惟庸,冷声道:“可咱听说,刘伯温是吃了你的汤药才死的,怎么平日里好端端的人,吃了你送去的药,就一命呜呼了?”
此言一出,胡惟庸顿时一愣,而后讪讪道:“臣送去的都是些补药,想来是诚意伯久病在身,虚不受补,所以才遭了横祸。”
“臣也听闻,人参杀人无过,附子救人无功这个道理...”
胡惟庸已经彻底明白,他派人毒杀诚意伯刘伯温这件事,已经瞒不住了。
而毒杀伯爵,按照大明律,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为今之计,这件事,只能私下里解决,决不能被摆在明面上,否则,一万个脑袋,也不够当今陛下砍得!
朱元璋轻哼一声。
胡惟庸近来越发张狂,就连已经修养在家远离朝堂的刘伯温,都因为曾经得罪过他而惨遭他的毒手。
若再不加以管制,恐怕会越发嚣张,生出不臣之心。
这次借着刘伯温之死敲打他一下,也算是让他明白明白,这个天下,究竟是谁说的算!
正在这气氛微妙的时刻,有锦衣卫急匆匆跑来,而后直接跪地高声道:“陛下!”
“宫外天空之上,风云汇聚,凝聚成一块巨大的遮天光幕!足有几十丈见方!高挂天际!”
“此乃天降祥瑞,自古未见!”
匆匆跑上殿报祥瑞的这位锦衣卫,匆忙之下,甚至没有解除腰间的佩刀。
带刀上殿,视同谋反!
但此刻的朱元璋,却没有一点心情怪罪这个侍卫,他心神震颤。
风云汇聚而成的光幕,几十丈见方,高悬天际?!
这不是祥瑞这是什么?
神迹!这是神迹啊!
朱元璋面露喜色,他是造反出身,这江山得来不易,但他心中总是有一根刺。
这江山不是祖宗传下来的,而是造反得来,他怕天下人有样学样,也想要造他的反!
而现在,在位期间,居然出现恒古未有的祥瑞!更是出现在他的皇宫上空!这岂不是说明,上天认可了他的皇位?
若是上天认可,那么这皇位是不是继承祖宗得来的都不重要。
天授皇权,若天认,则天下黎民百姓必须认!
“好!好!好!”朱元璋一连道出三个好字,而后豁然起身,大踏步的向前走去,迎出殿外。
“跟上咱,和咱一起看看这恒古未有的祥瑞,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
大秦。
“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
“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
“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
“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
“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随着始皇帝最后一句话落下,这指天盟誓的最后一言也被天地铭刻。
而指天盟誓的始皇帝则拔出随身佩戴的辘轳剑,剑指苍天。
只在此刻,天空之上风云汇聚,只在眨眼之间,便在始皇帝以及一众随从面前,凝聚出一块巨大的光幕!
这一切,风云汇聚,加之云舒云卷,根本不是常人可以踹度的盛景!
而始皇帝也为之一愣。
他方才的誓言,当真是被天地鬼神共鉴了吗?!
跟随而来的随从更是为之欣喜。
他们纳头便拜,口称神仙显灵,而后恭敬的拜倒。
身侧,李斯跟着跪拜,也随之高声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此光幕出现,正是为了印证陛下的功绩,认可陛下的身份,陛下乃是天地共主,祭天之时出现此光幕,正暗合天意!”
所有人都在跪拜,只剩下乌泱泱发黑的脑袋。
唯独始皇帝,站立于众人之前,昂首挺胸,正视光幕。
“苍天认可,朕,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便是始皇帝!”
“自此之后,大秦帝国绵延万世,自会出现二世三世,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大清。
乾隆朝。
此刻的乾隆皇帝看着光幕之中的文字,正讷讷不语。
起初,他也以为这是神仙降下法旨,本来都已经准备好焚香祭祀沐浴更衣,打算迎接上天的启示了。
没想到,这光幕居然是人为。
说是人为倒也不对,而是一个叫什么万界视频网的东西搞出来的手段。
但思及此处,乾隆又觉得这似乎没什么不可能。
那些洋人带来的稀奇古怪的小玩意,也都是些看起来不能理解,实际上一旦学会,就很简单的东西。
这光幕,怕也是跟洋人的那些小玩意差不多,都是些奇淫巧技罢了。
若是更加久远的时间之后投影过来,未必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和珅察言观色,此刻笑道:“陛下,此乃祥瑞啊!”
乾隆回眸看了一眼和珅,而和珅脸上带笑,以手为引指着光幕道:“陛下,这凡人看都没资格看的好东西,而现在,偏偏就降临在这紫禁城之中。”
“与其说是降临紫禁城,倒不如说是降临在陛下面前。”
“这难道还不是祥瑞吗?”
和珅这么说,乾隆心头也觉得宽慰了些许。
这片光幕,本意是为了改变原本的历史轨迹,而这样的情形,对他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回顾一生,尽是无悔,有何需要纠正之处?
乾隆哂笑一声,对光幕嗤之以鼻。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