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朝之中,皇帝们共瞻大明朝的盛世华章。
那景象仿若一颗璀璨明珠,于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耀眼光芒,引得众人纷纷侧目,惊叹之声此起彼伏。
....
大唐,大明宫。
李世民此时已经完全从刚刚的死亡阴影中反应了过来,目光紧紧锁定在那展现大明朝盛景的画面之上。
眼中满是赞赏与钦佩。
“朕观这大明之盛世,真可谓是文治武功皆备。”
“百姓安居乐业,朝堂之上亦是贤能辈出。”
“大唐如今虽盛,然与这大明相较,似仍有可借鉴之处。”
他微微转头,看向长孙无忌,“无忌,你瞧这大明的治理之策。”
“无论是农业的兴盛、商业的繁荣。”
“还是军事的稳固,皆有独到之处。”
这完全是两个时期的碰撞。
虽然大唐现在已经渐渐恢复了,但乍一看到明朝的盛事,李世民还是十分羡慕。
长孙无忌点头称是:“陛下圣明,这大明朝于幼主继位之际,仍能保持如此蓬勃发展之势。”
“实赖于其完备的制度与忠心耿耿之臣子。”
“且观那朱祁镇,虽年幼,然于诸多事务的处理中已初现聪慧与果敢。”
“假以时日,必成一代明君。”
“如此看来,大明的国祚当会绵延不绝。”
李世民微微颌首,表示认同。
通过这神迹之中的画面看起来,这朱祁镇确实有明君之相。
.......
大宋,汴京皇宫。
赵匡胤手持玉杯,轻轻摩挲着杯沿。
目光中透着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对大明朝繁荣的羡慕,又有对自身王朝的反思。
“朕当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一心只为建立大宋,使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想的不就是能有这种盛世?”
他轻轻叹息一声,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赵普赶忙上前,轻声道:“陛下放心,以您的盛名,我大宋天下定会远超大明。”
赵匡胤微微点头,笑了笑:“这是自然。”
“刚刚朕还有所怀疑,弃武之事会不会让大宋没有抵抗的机会。”
“如今看来。”
“只要不打仗,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自会富强。”
“朕,果然没错!!”
........
大汉,未央宫。
刘邦目光炯炯地盯着空中的画面,脸上带着几分豪爽的笑意,可这笑意中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
“朕以一介布衣之身,手提三尺剑而得天下。”
“其间历经多少艰难险阻,自不必多言。”
“所想的,不就是这般盛世?”
他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羡慕之情,“瞧瞧这大明朝,真个是繁花似锦呐!”
“那市井之中,百姓熙熙攘攘。”
“皆衣着光鲜,面色红润,不见饥馁之色。”
“商业繁荣至极,店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真乃太平盛世之景。”
“诸位,还需努力啊!”
张良在旁微微拱手,轻声道:“陛下,大明能有此盛景。”
“其朝堂治理亦颇有章法。”
“太皇太后张氏虽临朝听政,然能用人不疑。”
“三杨等老臣忠心耿耿,于谦等新锐亦是能担大任,君臣和睦,共铸大明之昌盛。”
“且观那朱祁镇,年少而有英气,聪慧过人。”
“又得此等贤能辅佐,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业,大明国祚想来会昌盛绵延。”
刘邦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朕亦想为大汉子孙创下万世不拔之基。”
“可这治理天下之事,实非易事。”
“这大明的法子,倒可为朕大汉所借鉴。”
他眼神坚定起来,朗声道:“此事之后,朕定要与诸卿好好商议。”
“如何让我大汉亦能如这大明一般。”
“商业兴旺,百姓富足,且朝堂之上贤才济济,忠心辅国。”
“朕之子孙,亦需好好培养,不可输于这朱祁镇。”
.......
大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的心情最为复杂。
他看着自己一手创立的大明王朝在子孙的治理下愈发昌盛,心中自是欣慰不已。
但连续看到子孙逝去,他的心情又岂能太好?
“咱大明能有今日之盛世。”
“当真是不容易啊。”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豪,但又隐隐有几分忧虑。
“这朱祁镇,乃是咱大明的希望之星。”
“如今看来,他自幼聪慧。”
“又有这张氏与诸臣精心照料辅佐。”
“但愿他能秉持仁心,勤勉治国,莫要辜负这大好江山。”
马皇后在旁轻声劝慰道:“重八,你且宽心。”
“朱祁镇这孩子一看便知机灵懂事。”
“且在这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定能成为一代贤君。”
“大明在他的引领下,定会国祚绵长,再创辉煌。”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道:
“咱定会时刻关注,若有奸佞妄图破坏这大明盛世。”
“咱那时虽在九泉之下,亦绝不轻饶!”
作为一个开国之君,他深知创业艰难,守成亦不易。
只盼朱祁镇能传承大明的荣耀。
使朱家江山永固,让这盛世的光辉永远照耀着大明的每一寸土地。
万朝之中,众皇帝们在这大明朝的盛世画卷前。
或汲取经验,或立下壮志。
皆被这盛世之景所触动,无不震动!....
....................
Ps:跪求鲜花!跪求月票!跪求推荐票!跪求打赏!
跪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
哪怕是一条评论都可以!
跪求了!!!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