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扶苏最亲儒家。
儒学在咸阳乃至大秦,都备受尊崇。
咸阳儒子,都以儒学学子身份为荣。
可是今日,大秦的天忽然就变了。
从前百姓只可驻足瞻观的儒学院,忽然就被大秦将士团团围住。
一众学子还在茫然之际,便被捆绑押走。
其中不乏常去扶苏府上的学子。
他们叫嚣着,愤怒至极:“尔等凭什么抓捕我们?”
“你们可知,我等是大公子门客!无故抓捕,尔等日后便等着扶苏公子问责吧!”
蒙恬站在学院外,听着他们叫嚣,神色肃穆。
“把他们的嘴堵上。”
儒家修士,到了一定境界之后,便可使用言出法随之术。
低等的这些,也不乏有那么些会的,最保险的方法,便是将他们的嘴堵上。
将士们立刻将叫嚣的那几位,全都塞上了嘴。
霎那间,原本吵闹的羁押现场只剩下了不间断的呜咽声。
“报告将军,不少大儒都不在学院,还有一些小学子,似乎是还没来上学。”
副将取来了学院的名册,上面所有被抓捕的儒生都已经做了记号。
蒙恬看了一眼后道:“小学子都放了吧,不过是被父母送来学习的,将儒生都带走,这些大儒……”
蒙恬与扶苏关系亲近,自然知道他身边那些大儒的名字。
此时,恐怕这些大儒就在扶苏府上。
大公子已经被陛下厌烦,倘若他再在这件事情上犯糊涂,只怕王上就真的要将他厌弃了。
此事,还是他去劝解一下吧。
“先不用上报,将学院里里外外仔细搜查,城门封锁,严查出城的马车!再派人前往几位大人府上,只说是奉命搜查。”
“如若遇到顽抗的大儒,敌不过便求援,王上有令,违者可场处决。”
副将领命离开。
蒙恬朝着扶苏府上走去。
他希望扶苏公子不要意气用事。
可惜……
“蒙恬将军,公子身体不适,今日不见客。”门童小厮拦住了蒙恬。
看对方眼神闪烁的模样,蒙恬便知,公子这是打算窝藏这些大儒了。
“你去禀报,蒙恬未曾带兵前来,只是想要与公子见上一见。”
门童匆匆前去通报。
扶苏此时和一众大儒坐在席间,面色哀愁,“都是我的错,连累了儒家……我不曾想过,父王竟然会如此赶尽杀绝。”
“此事也怪不得公子。”淳于越叹息道,“战火纷争在君王看来,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争夺。”
“他们看不见下面的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扶苏公子今日敢在朝堂之上说出那番话,便是极为难得了。”
众大儒纷纷点头。
“王上听不进劝,被您的言论所激怒,波及儒家,实在正常。”
“只是我等不知,陛下将所有儒学学子抓捕,后续会做什么。”
“儒家本在齐国,孔圣游学,所到之地都留有根基。”
“倘若大秦不留尔等,尔等便只能弃秦而去了。”
“只求公子,能在陛下面前,保住那些被抓的儒生性命,他们也都是无辜的。”
扶苏被淳于越几句话说的泪眼连连。
淳于越叫他读书十年。
亦师亦友,从不曾如此憔悴悲伤。
今日却因为父王一句话,便要狼狈逃出大秦。
扶苏悔不当初。
不过,他不是后悔不该说那些话,而是后悔不应该认为父王会听他的。
恰在此时,门童前来禀报。
“公子,蒙恬将军来了,他说不曾带兵,只是找公子说说话。”
“既然没带兵,便请他来吧。”
扶苏点头。
一众大儒移步到了屏风后面。
蒙恬与扶苏关系亲近,他们也知道,估计蒙恬是不会冒着得罪扶苏的风险,将他们强行抓捕。
更何况他没有带兵。
身为高阶武者,蒙恬还没走入扶苏所在的厅室,便察觉到屋内有不少人。
“蒙恬将军,何事要来找我?”扶苏命人上了热茶,神色悲戚。
蒙恬看着扶苏,轻声道:“公子,父子之间没有隔夜的仇……”
“蒙恬将军。”扶苏递上茶盏,打断了蒙恬的话,他眼神坚定,“我知道你来我府上所为何事。”
“儒家学子何错之有?大儒教授我道理,教我明辨是非,难道是错的?”
“今日不过一句话说错了,父王便要以整个大秦的儒家开刀,日后呢?”
“若蒙恬将军是叫我将大儒们送到父王手中受死的话,还请将军回去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