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断链之战·盾火燃起

换源:

  咸阳街头,冲天的火光映红了杨端和狰狞的面孔。

浓烟翻卷着升腾,在夜幕下如同扭曲的鬼影,将他眼中的疯狂照得愈发刺目。

他脚下,是无数正在化为灰烬的竹简账册,每一册都曾是商队引以为傲的财富记录。

焦黑的残片在热浪中翻飞,带着淡淡的墨香与木料燃烧特有的苦涩气息。

亲兵们踩踏而过的脚步声沉闷如鼓,每一步都像是砸在杨端和的心头。

然而,他眼中的疯狂并未带来丝毫的慰藉,反而被一种更深的无力感所取代。

那商贩手中链网终端上刺目的弹窗,如同鬼魅般挥之不去:“汉币交易记录已自动备份至十万节点。”蓝白色的荧光闪烁不定,仿佛在嘲笑他的徒劳。

“烧!给我继续烧!我就不信这邪!”杨端和嘶吼着,声音在烟雾中显得沙哑而绝望,像一头被困的野兽发出最后的哀鸣。

亲兵们麻木地将一卷卷新的账册投入火堆,火舌贪婪地吞噬着竹简,发出噼啪的爆裂声。

火星四溅,灼热的空气让人的脸颊发烫,汗水还未滑落便已被蒸发成白气。

但每一次焚毁,似乎都在无形中催生着更多的副本。

那商队头目,一个满脸精明的中年人,此刻却带着一丝嘲讽的冷笑,站在不远处,仿佛在看一场徒劳的闹剧。

他衣襟微扬,风从街口吹来,带着烟火与尘土的味道。

“将军,你们能杀一人,能烧一卷,却杀不了这万人共信,烧不尽这十万节点。”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如同重锤敲在杨端和的心上。

人群中,一些原本惊慌失措的商户和小贩,在最初的混乱后,渐渐安静下来。

他们看着那不断跳动的弹窗,看着那些被焚毁的账册,眼神中从恐惧变为了惊奇,再从惊奇变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坚定。

指尖摩挲着怀中温热的链网终端,冰冷金属外壳传递出微妙的触感,仿佛握住了某种不可撼动的力量。

这“万人共信”,这“十万节点”,仿佛给他们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底气。

与此同时,在咸阳城一处隐秘的宅院内,子阳正静立于一座古朴的铜鼎前。

鼎内并无烟火,却仿佛有无形的气流在旋转。

他闭目凝神,感知着遍布大秦各地的链网节点传来的细微波动。

那种波动如同心跳,微弱却真实,每一个节点的震颤都汇聚成一股无形的信息洪流。

链盾协议的初步成效,正如那商队头目所言,已经得到了验证。

每一次强制性的破坏,都只会触发更广泛的备份和共识,如同水入沙地,无孔不入,难以根除。

然而,子阳的眉头却微微蹙起。

他能感觉到,一股更强大、更冷酷的力量正在酝酿,那是来自帝国中枢的意志,是嬴政即将发动的雷霆反击。

这种反击,绝不会仅仅停留在焚烧账册这种粗暴的层面。

“天明,”子阳低声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链盾协议虽然坚不可摧,但终究是被动防御。我们必须将其转为主动威慑,让每一个持有汉币、信任链网的百姓,都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守护者。”

站在他身侧的荆天明,一个眼神锐利、双手布满老茧的青年,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与自信的光芒:“先生放心,我已经按照您的思路,编写好了‘全民验证机制’。只要任何节点侦测到异常的交易行为,或是针对链网终端的强制破坏,全境所有激活的节点都会在瞬间自动响应,向所有者发出警示和验证请求。”

咸阳宫内,气氛凝重如冰。

空气中弥漫着熏香的气息,却压不住那股压抑的寒意。

嬴政高坐御座,面沉似水。

杨端和烧账失败的消息,以及那句“万人共信”的狂言,早已传入他的耳中。

这不仅是对他权威的挑衅,更是对他试图建立的集权秩序的根本性动摇。

“传朕旨意!”嬴政的声音冰冷而威严,在大殿中回荡,“即刻起,在全国推行《龙币令》!以黄金为锚,铸造龙纹金币、银币、铜币,此为大秦法定唯一货币!凡民间交易,一律使用龙币,禁用所谓汉币!”

顿了顿,他目光扫向侍立一旁的赵高,语气更添了几分阴鸷:“赵高,朕命你亲自督办,秘密收缴所有郡县流通的链网终端,务必将其彻底销毁,一个不留!朕要看看,没有了那些铁疙瘩,他们的‘万人共信’还能否存在!”

“遵旨!”赵高躬身领命,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笑意。

他早已对这扰乱朝纲的新奇玩意儿恨之入骨。

数日后,第一批从民间收缴上来的链网终端,在重兵把守的校场上被集中销毁。

沉重的铁锤砸下,终端外壳碎裂,内部精密的结构暴露无遗。

金属碰撞的巨响在空旷的校场中回荡,碎片四溅,空气中弥漫着金属摩擦的尖锐气味。

然而,就在第一个终端被彻底破坏的瞬间,异变陡生!

“嗡——”一声轻响,几乎在同一时刻,咸阳城内,乃至大秦各郡县,无数百姓袖中、怀中、案头的链网终端,无论是官方发行的还是民间仿制的,只要曾接入过链网、持有汉币记录的,屏幕齐齐炸亮,闪烁着刺目的红光!

紧接着,一个清晰的弹窗伴随着提示音跳出:“检测到强制断链行为,已启动全民验证机制!请确认您的账户及近期交易是否合法,您的确认将加强链网共识,保护您的资产安全。”

一时间,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村落,无数持有汉币的百姓都看到了这惊人的一幕。

起初是错愕,随即是紧张,但当他们看到“保护您的资产安全”字样时,许多人下意识地点下了“确认合法”的选项。

每当一个确认完成,相应的数据便会即刻加密,上传至就近的、以及随机选择的多个新的共识节点。

原本可能因部分终端被毁而暂时断裂的数据链,在全民的参与下,反而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范围重新连接、加固、增生。

嬴政在宫中听闻此事,气得将手中的玉杯狠狠掷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本以为釜底抽薪,却不料对方竟有如此诡异的反制手段。

龙币的推行也并不顺利,虽然官方强力推行,但百姓对这种可以被随意增发、贬值的官方货币充满了不信任,反而对那“不可篡改、不可销毁”的汉币更加依赖。

私下里,汉币的交易依旧活跃,甚至因为官方的打压而更具黑市价值。

“废物!都是废物!”嬴政对着阶下群臣咆哮,“为何一个小小的汉币,一枚小小的终端,就能让朕的大秦束手无策?为何龙币推行至今,仍无法彻底取代那劳什子汉币?”

丞相李斯出列,小心翼翼地劝道:“陛下息怒。如今之势,非战之罪。汉币依托链网,其不可篡改、不可销毁之特性已深入人心。百姓逐利而生,亦求安稳。汉币能给他们这种安稳,龙币虽有皇权威严,却少了这份信赖。强行压制,恐怕只会激起更大的民怨,于国不利啊。”

李斯的话音刚落,一旁的上卿王绾却阴冷一笑,上前一步道:“陛下,李相所言固然有理,但亦非无解。那链网虽号称去中心,无中枢可毁,然其术终归是人创。若不能从技术上摧毁其节点,不如……从人心上瓦解其根基。”

嬴政目光一寒,如鹰隼般盯住王绾:“你有何计,速速讲来!”

王绾躬身,眼中闪烁着毒辣的光芒:“陛下,臣闻此链网之术,源于一个名叫子阳的方士。此人行踪诡秘,颇有墨家遗风。墨家兼爱非攻,却也曾有反抗暴秦之举。我们何不昭告天下,称此子阳实为墨家潜伏于世的残党,其推广链网、发行汉币,非为便民,实则是意图蛊惑人心,颠覆我大秦正统,为六国余孽复辟张目!”

“再者,”王绾继续道,“可令各地官府张贴告示,凡私下传播链网之术、使用汉币交易者,皆以叛逆论处,轻则流放,重则弃市!双管齐下,一则污其名,二则惧其众。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只要引导得当,使其畏惧朝廷天威,弃暗投明,链网根基自破。”

嬴政听罢,眼中寒光更盛,沉吟片刻,断然道:“好!就依你之计!立刻拟诏,昭告天下!”

诏书连夜发出,快马传遍大秦各郡县。

一时间,关于子阳是“墨家叛逆”、“六国奸细”的谣言四起,官府也开始大肆搜捕与链网相关的人员,气氛再度紧张起来。

然而,就在这些诏书和谣言通过邸报、官文等形式传播开来,甚至有人试图将其录入链网“公议”板块时,奇特的事情发生了。

那些已经升级到最新版固件的链网终端,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其内置的“共识校验”程序自动启动。

很快,这些包含攻击子阳、诋毁链网的言论下方,都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标记:“此为非共识言论,不予收录,请谨慎辨别。”

这个标记虽小,却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那些摇摆不定的用户心中。

他们发现,链网不仅能保护他们的财产,还能帮助他们分辨信息的真伪。

一个连皇帝诏书都敢标记为“非共识”的系统,其公正性和独立性,反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

百姓们私下议论纷纷:“连官府的话都敢质疑,看来这链网当真是中正不阿!”、“若子阳真是叛逆,这链网为何不帮着朝廷说话?”

结果,王绾的毒计不仅没有瓦解链网的根基,反而使得汉币的信用不降反升,民众对链网的信任度达到了新的高峰。

人们更加珍视手中的终端,将其视作乱世中保护自己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

咸阳宫内,嬴政听着赵高关于“非共识言论”标记的汇报,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或一群敌人,而是一种他无法理解、更无法掌控的新生事物。

那遍布天下的节点,那亿万民众的共识,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悄然改变着他一手建立的帝国秩序。

咸阳街头的弹窗依旧在不时闪烁,每一次亮起,都像是在无声地宣告着一种新秩序的顽强存在。

而就在帝都的权力风暴愈演愈烈,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之际,楚地,那片曾被秦军铁蹄践踏过的南方故土,却已悄然传来新的消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