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汉币初现定乾坤

换源:

  龙币的惨败如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嬴政这位千古一帝的脸上。

咸阳宫内,他背负双手,凝视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远处乌云低垂,仿佛压得整座宫殿都喘不过气来。

风穿过宫檐下的铜铃,发出沉闷而断续的嗡鸣,像是天地也在为这帝国的动荡叹息。

尽管心中万般不甘,却也不得不承认,那名为“链网”的新生事物,已然在民心向背的较量中占据了绝对上风。

龙币的崩盘,不仅仅是货币的失败,更是皇权对新兴力量一次无可奈何的退让。

随之而来的,是愈发混乱的货币市场。

旧有的圜钱、刀币、布币本就因郡县差异而流通不畅,龙币的强推与骤然崩塌,更是雪上加霜。

一时间,物价飞涨,斗米千钱亦不足为奇。

市井间人声鼎沸,商贩们高喊的价格早已脱离了常理。

以物易物再度盛行,整个大秦的经济脉络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扼住,窒息感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连空气中都似乎夹杂着焦虑与不安的味道。

廷尉李斯忧心忡忡,不止一次上奏,痛陈货币混乱之害,力主尽快重铸新币,以稳定市场,恢复国家财政秩序。

然而,嬴政只是将奏折压在案头,迟迟不肯下诏。

他不是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只是龙币的阴影尚未散去,他对任何与“币”相关的事物都充满了警惕与排斥。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隐约感觉到,链网的力量远不止于民意,它似乎正在构建一个独立于皇权之外的价值体系,这让他本能地感到恐惧。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觉得有某种看不见的规则正悄然替代着他亲手建立的秩序。

就在这个权力真空与市场焦灼的微妙时刻,子阳敏锐地察觉到了机会。

他深知,旧秩序的瓦解,正是新秩序建立的最佳时机。

此刻,他正站在那座神秘的“华夏大鼎”之前。

此鼎并非凡物,乃是他借助链网之力,结合上古阵法与墨家机关术所造,是链网核心节点的物理承载,亦是无数运算与共识的汇聚之地。

鼎身厚重,泛着青铜特有的冷冽光泽,表面铭刻的纹路如同大地上的江河沟壑,复杂而有序。

子阳深吸一口气,双手平举,指尖轻点鼎身铭刻的复杂纹路。

随着他口中念念有词,鼎内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仿佛远古巨兽在苏醒。

青铜色的光华流转不定,映照出他坚毅的面庞。

“汉币发行协议,激活!”他沉声喝道。

刹那间,鼎身光芒大盛,一道道无形的讯息通过链网向四面八方扩散。

鼎壁震颤,发出轻微的共鸣,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回应他的召唤。

“汉币,将锚定大秦最坚实的价值基础——土地之广袤,粮食之丰饶,万民之劳力。”子阳的声音通过链网,清晰地传递到每一个接入节点的民众耳中,“其一,以土地产出、粮食储备及国民总劳动量为发行之锚,确保币值稳定,绝无滥发通胀之虞;其二,每一枚汉币皆有独一无二之印记,记录于链网之上,不可篡改,不可复制,杜绝伪造之患;其三,汉币之兑换,全凭自愿,绝无强迫摊派之举。汉币的信誉,将由全民共识共同维护,任何人,无论身处何地,皆可参与验证每一笔交易的真伪!”

这番宣告,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巨浪。

咸阳街头的商贩们最先骚动起来,他们苦于货币混乱久矣,货物难以定价,交易风险巨大。

此刻听闻汉币的特性,无不眼前一亮。

摊位旁的木板传来敲击声,有人激动地拍案而起:“锚定土地粮食?还能防伪?不用担心官府乱发?”一个经验老到的绸缎商人喃喃自语,随即眼中爆发出精光,“若真如此,我第一个注册节点,支持汉币!”

消息传到田间地头,辛勤耕作的农夫们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他们用沾满泥土的手,点开接入链网的简易终端——那是子阳早前推广的民用版链网节点器,有些是村社公用,有些富裕些的则是自家购置。

“俺们种的粮食,出的力气,也能变成钱?”一个老农不敢置信地问道。

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并了解到汉币不会像官府的征调那样层层盘剥,而是直接与他们的劳动成果挂钩时,质朴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仿佛连风都变得温柔了些。

远在边疆的戍卒们,同样收到了消息。

他们常年戍守,军饷时常被拖欠克扣,即便拿到手,也可能因为地方货币不通而难以使用。

“全民共识维护?人人可以验证?”一个百将反复琢磨着这几个字眼,他手下的士兵们更是议论纷纷。

这意味着,他们的军饷将不再轻易被贪墨,每一分钱的来路和去向都清清楚楚。

几乎是同一时间,无数个链网节点注册请求从军营中发出。

数日之内,华夏大鼎内的数据流急剧攀升。

首批汉币,依据早期链网贡献者的贡献度、土地登记信息以及初步的劳动数据评估,通过链网空投至数百万用户的个人账户之中。

许多人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链网账户里凭空多出了一笔可以直接使用的“钱”。

他们尝试着用汉币去购买生活所需,或者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一担米,一匹布,甚至是一天的劳役——去换取汉币。

子阳选择在咸阳最大的市集“渭水集”进行了一次公开演示。

他选中了一位来自巴蜀的茶商和一位远在渔阳郡的马贩,他们此前通过链网达成了交易意向。

在众目睽睽之下,子阳操作链网终端,发起了汉币支付。

茶商的账户扣除相应汉币,几乎在同一瞬间,数千里之外的马贩账户便收到了这笔款项。

整个过程,从发起、验证到清算完成,仅仅用了三秒!

“轰!”人群炸开了锅。

三秒!

跨越数千里的即时结算!

简直是神迹!

要知道,以往这样的跨郡大额交易,没有十天半个月,甚至数月,根本无法完成,中间还要承担镖局的费用和被劫掠的风险。

而现在,安全、快捷,几乎零成本!

在场的所有官员,包括一些闻讯而来的宗室权贵,无不面色骇然。

他们终于明白,这汉币和链网,究竟是怎样一种颠覆性的存在。

就在此时,人群中几个接入了链网高级节点的终端突然弹窗示警,发出清脆的鸣响。

有人高声念道:“链网急报:汉币总流通量已突破一千万枚!市场信心指数飙升至警戒高位!”

咸阳宫,章台宫内。

嬴政听着内侍从宫外传回的奏报,脸色铁青,猛地一拍御案,震得案上笔墨简牍一阵跳动。

瓷器碎裂声中,空气中弥漫着愤怒与失控的气息。

“竖子!竖子子阳!他这是要架空朕的财政!他这是要另立中央!”嬴政的怒火如火山般喷发,咆哮声在空旷的宫殿内回荡,连屋檐下的蝙蝠都被惊得扑棱棱飞起。

中车府令赵高如同鬼魅般侍立一旁,见状立刻膝行上前,尖声道:“陛下息怒!此子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龙币不成,便弄出个什么汉币,蛊惑民心,侵蚀国本!若再不严厉干预,只怕用不了多久,国库将无银可用,百官俸禄都发不出来,这大秦,怕是要改姓了啊陛下!”

赵高的话语极尽挑拨,每一个字都像毒针般刺向嬴政最敏感的神经。

然而,一向对赵高言听计从的丞相李斯,此刻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袖中捻动。

汉币的构想之精妙,锚定之稳固,流转之便捷,远非粗制滥造的龙币可比。

这不是一种简单的货币变革,而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秩序,一种基于民信而非君权的秩序。

最终,在嬴政凌厉的目光注视下,李斯选择了垂首不语。

他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宫外的局势,却已然失控。

儒家名士淳于越,这位曾因反对郡县制而与嬴政当庭激辩的老者,此刻竟也站在了人潮涌动的街头,振臂高呼:“汉币有根,植于土,出于农,成于工!此乃民之币,心之所向!顺天应人之举,何错之有!”他的声音苍老却洪亮,引得无数儒生和百姓应和。

商贾们更是用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

他们自发地抵制价值混乱、兑换繁琐的旧铜钱,无论是大宗交易还是零星买卖,都优先使用汉币。

一时间,咸阳乃至周边郡县的市场上,旧币几乎绝迹,汉币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铺开。

旧有的钱庄、票号纷纷转型,开始提供汉币的存储和兑付服务,以期在新的浪潮中分一杯羹。

数日后,当华夏大鼎再次光芒闪耀,一道更为震撼的弹窗讯息通过链网传遍了整个大秦疆域:“链网共识达成:汉币正式成为大秦境内唯一法定通货!旧有一切货币即刻废止,限期兑换!”

咸阳宫深处,嬴政无力地跌坐在龙椅上。

他颤抖着手,紧紧握住那方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传国玉玺,尝试着像往常一样通过玉玺调动政务系统——那套由他亲手建立,依赖各级官僚体系层层上报、下达指令的帝国机器。

然而,往日里只需心念一动便能号令天下的玉玺,此刻却变得冰冷而沉寂。

他发现,无论是调拨粮草,还是查阅郡县税收,甚至是下达一道最简单的政令,都变得滞涩无比。

链网,以及在链网基础上运行的汉币系统,已经悄然接管了帝国经济的底层逻辑,进而开始影响政务的方方面面。

官员们,为了俸禄,为了政绩,为了不被时代抛弃,都已主动或被动地接入了链网。

他茫然地望向殿外,目光穿透重重宫阙,投向遥远的天际。

那里,依旧是秦时的明月,却似乎照耀着一个不再完全属于他的天下。

“朕……朕还剩下什么?”沙哑的低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苍凉。

而在咸阳城另一端,子阳立于华夏大鼎之畔,感受着鼎内澎湃汹涌的数据洪流与亿万民众的共识之力。

他微微侧首,仿佛能听到咸阳城中百姓的欢呼,商贾的笑语,以及旧秩序崩塌时发出的细微碎裂声。

他伸出手,轻轻拂过冰凉的鼎身,轻声道:“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时代,开始了。”

夜色渐浓,咸阳城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气息,紧张与期待交织,躁动与希望并存。

旧的阴霾正在散去,新的晨曦尚未完全降临,但所有人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已经彻底改变了。

一股无形的力量,正悄然重塑着这座古老都城的秩序与未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