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换源:

  2012年8月18日星期六晴

军训第二天,依旧是在刺耳的哨声和教官的催促声中开始。身体的酸痛感比昨天更加强烈,每动一下都感觉肌肉在抗议。但奇怪的是,精神上反而没有昨天那么紧张了,似乎已经开始慢慢适应这种高强度的节奏。

早操依旧是跑步和热身。我努力调整着呼吸,尽量跟上队伍的步伐。昨晚睡前看的《奇术色医》最新章节中,王洋为了提升自己团队的整体实力,制定了一套严酷的体能和技能训练计划。他常说:“医者,先要强健自身,方能救死扶伤。若自己都弱不禁风,何谈为患者遮风挡雨?”

这句话像一剂强心针,让我在疲惫中找到了一丝坚持的动力。是啊,无论是学医还是考古,都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军训,正是锻炼我们体魄和意志的开始。

上午的训练内容依然是站军姿和队列练习。太阳比昨天更加毒辣,汗水像小溪一样从额头流下,模糊了双眼。张教官的要求也比昨天更加严格,任何细微的动作不到位,都会招来他严厉的批评和加倍的训练。

我们考古系的方阵里,已经有几个女生因为体力不支,被扶到场边休息了。陈宇的脸色依旧不太好,但他仍在咬牙坚持。我和李明、赵磊互相打气,尽量保持标准的姿势。

休息的间隙,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惨痛”经历和应对“酷刑”的小窍门。赵磊绘声绘色地模仿着张教官的训话,引得大家一阵哄笑,暂时忘却了身体的疲惫。

“我发现,只要不想着时间,专注于动作本身,感觉会好一点。”李明分享他的心得。

“没错,”我表示赞同,“就像《奇术色医》里王洋练功一样,要达到‘心无旁骛,意守丹田’的境界。”

“哈哈,你又开始扯你的小说了!”赵磊打趣道,“不过,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有点道理。”

下午的训练增加了新的内容——学习军体拳。这是一套简单而实用的拳法,动作刚劲有力,充满了阳刚之气。张教官亲自给我们示范,一招一式都干净利落,虎虎生风,引得我们阵阵喝彩。

学习军体拳的过程,比枯燥的队列练习有趣多了。虽然我们的动作还很笨拙,常常手脚不协调,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训练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连一直有些沉默的陈宇,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傍晚,训练结束后,我们考古系的辅导员王老师带着西瓜来慰问我们。看到我们一个个汗流浃背、疲惫不堪的样子,她心疼地说:“同学们辛苦了!军训虽然苦,但也是大学生活难得的体验。希望大家能坚持下去,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冰凉甜美的西瓜,驱散了我们一天的疲惫和暑气。大家围着王老师,七嘴八舌地分享着军训的感受。

“王老师,张教官太严格了,我们都快被他练残了!”有同学开玩笑说。

王老师笑着说:“严师出高徒嘛!张教官也是希望你们能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培养良好的纪律观念。”

我则向王老师请教了关于考古专业学习的一些问题,她都耐心地进行了解答,并鼓励我要多读书,多思考,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和实践活动。

晚饭后,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已经逐渐适应了军训的节奏,让他们不用担心。妈妈在电话那头依然有些不放心,但语气明显比昨天轻松了一些。

回到宿舍,我第一时间拿出平板电脑,点开了《奇术色医》。王洋的团队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终于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找到了治疗之前那位并发症患者的新方法,并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这个情节让我看得热血沸腾。

小说中,王洋在总结这次经验时说:“医学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和从头再来的决心。”

这句话,再次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军训的苦与乐,正如王洋的医学探索之路一样,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也同样充满了成长与收获。

夜深了,宿舍里鼾声四起。我躺在床上,虽然身体依旧酸痛,但内心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满足。军训第二天的经历,让我对集体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同学们并肩作战的情谊。

《奇术色医》的故事还在继续,王洋的传奇仍在书写。而我的大学生活,也在这军训的苦与乐中,一步步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新的挑战。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去体验,去成长。

带着这份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我在疲惫与满足中,沉沉睡去。梦中,我仿佛和王洋一起,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云海翻腾,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向往……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