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众里寻他

换源:

  八月十五,长安城,华灯初上。

李景初站在曲江池畔,这里离勤政楼还有一段距离。看着楼上人影绰绰,似乎都在忙碌着。

周围人流如沸。

“听说今天皇太子要在勤政楼赏月观灯,咱们赶紧往那边去,如果运气好,还能看到皇太子一面!”

“什么皇太子!过完八月十五,皇上就会传位给太子,我们应该叫他皇上!”

“勤政楼那面人满为患,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太子要去那里与民同乐,所以人都围到那里去了!”

“金吾卫在外围都已经拉满了警戒,现在已经不让人靠近勤政楼了!”

李景初听着百姓的议论,站立在人流中搜索着那些突厥人的行踪。看着如梭的人流,李景初才感到了美女李中郎和裴中郎的不易。

想从这些人群中找出突厥细作,何止是大海捞针。

李景初正犯愁时,就见一袭红色甲胄在远方闪过。李景初仔细望了过去,那穿红色甲胄之人,正是美女千牛卫李中郎。

这美女今天穿着一身甲胄,头戴银盔,很是飒爽。

对于曲江池这一片,李景初并不熟悉。在测“昭”字时,解出欲炸楼的那些突厥细作,需要从枯井或暗洞中实施。

至于这附近哪里有枯井暗洞,他并不知晓,但做为千牛卫的中郎将,这个美女必然早已派人把这里查个遍。

所以,她一定知道。只要跟着她,就一定能找到那里。

何况,这次来,主要是为了救她一命,跟着她准没有错。

李景初出来的时候换了一身白衣。他悄悄的挤过人群,靠近了美女。

平阳公主站在人群之中,警戒地望着四周。她并不相信那个算命先生说的话,可若是想在这几万的人群中,找出突厥人,也实在没有办法。

曲江池畔五十米外的一处破旧宅院中,确实有一口枯井。这户宅院在隋朝时,是一个大户人家,听说唐军攻向长安城,就提前挖了这口枯井。

枯井里面也修好暗道暗室,本来是打算唐军入城,全家躲在这里。后来,这户人家搬走,这处宅子没有人住,就变成了一户破败宅院。

平阳公主眼见着在这熙熙攘攘的百姓之中,根本无法发现那些突厥细作的踪迹,也只能把那座枯井做为最后的目标了。

死马当做活马医吧,与其在这里无所事事,还不如去枯井那里守株待兔。

平阳公主带着两名千牛卫向着那户宅院走去。因为距离并不远,三人很快就到了宅院大门前。

平阳公主见那宅院大门虚掩,有些不满。

自己留下四名千牛卫在这里守户,嘱咐他们关好大门,此时大门开着,说明那四名千牛卫并没有履行好职责。

只是平阳公主伸手推门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不对劲。风中传来一股血腥气味。

平阳公主右手握住刀柄,轻声对身后两人说道:“不对,有血腥气!”

她身后的两名千牛卫都抽出了佩刀,其中一人拉住平阳公主,两人当先走了进去。

那两名千牛卫一进入院中,就听“嗖、嗖”两声羽箭破空声,急速而至。

前面那名千牛卫还没有反应,就被一箭贯喉,连哼都没哼一声,倒地身亡。

后面那名千牛卫听到声音,赶紧闪避,只是还慢了半秒,羽箭射中肩膀,手中佩刀,掉在地上。

接着又是两声破风声,又有两枝羽箭穿空而至。那名千牛卫再也无法躲闪,胸口连中两箭,丢了性命。

平阳公主随后跟进,就见对面十米开外,两名身穿寻常百姓衣服的强壮汉子,手持弓箭,正抽箭搭弓。

平阳公主一脚踢起那名千牛卫掉落在地上的佩刀,激射向放箭两人。其人闪身躲避,撞开了另外一人。

平阳公主借着这片刻功夫,已经冲到了两人身前,挥刀砍落。那人眼见刀光闪过,赶紧抽刀抵挡。

只是他还没有抽出刀来,只觉得喉头一紧,接着看到一枚短羽箭插在喉头之上,箭羽尤在颤抖。

他甚至都没有看明白是哪里发出来的短箭,就已经没了命。

原来,裴行远依照李景初给他设计的连弩设计图,连夜赶造出四副诸葛连弩。

他自己左右双臂各带一副,剩下两副留给了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带在臂上,挥刀同时,触碰开关,一支弩箭激射而出,正中那人喉头。

平阳公主射杀一人,回手反劈另一人。那人举刀格挡。平阳公主故技重施,又是一枝短箭射出。

因为两人距离实在太近,加之诸葛连弩弹簧极其强劲,羽箭射出要比弓箭射出更强几倍。

那人眼见着对手袖中出箭,却是连反应都没有,胸口就已经中箭。

平阳公主连杀两人,仔细看去,就见那二人身材短粗,颧骨突出。这是很明显的突厥人长相。

想到突厥人已到了这里,平阳公主心里猛的一紧。看来,这口枯井真的就是他们动手的地方。

再向屋内望去,就见地上躺着四个身着千牛卫服饰的人,显然四人已遭了毒手。

平阳公主抬头看了看天上,一轮满月已升起。李景初提醒过她和裴行远,月圆之时引爆火药。

突厥细作,已进入枯井之中,现在回头去找帮手,已经是来不及了,唯有依靠自己来解决了。

平阳公主咬了咬牙,提刀走向了那口枯井。

李景初远远跟着她,见他进入一户院子,等了一会,走到了大门口,隔着门缝向内望去,地上躺着四个不知是死是活的人。

李景初没见到美女,赶紧推门走了进去。蹲下身子一探离自己最近那人气息,却是死了。

前后查验了一遍,没见平阳公主,却找到了那口枯井。

果然是这里。看到枯井,李景初心里有了底。趴到井口向下一望,就见井里有一个木梯。

李景初仔细听听,井下并没有什么声音,李景初顺着木梯下了井。

井下一片漆黑,适应了一会,李景初差不多能在黑暗中模糊的看到一条甬道,他沿着甬道向里走去。

走了大约二十多米后,就见前面隐约有一丝亮光。借着那道亮光,看清前面有两个人影伏在那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