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杨哲的第一课 3

换源:

  他微笑着说道:“各位姑娘,虽然你们已经认得字,但《大学》和《女训》的深层含义需要我们一起来探讨。”

贾迎春微笑着说:“杨先生,请您继续吧,我们都很期待您的讲解。”

“不过在此之前我要问你一个问题。你们几人可谓读书,这件事儿有什么看法?”,杨哲去也没接这个话茬儿,倒是换了个话题。

几女被杨哲天马行空的思维,长得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倒是黛玉早就习惯了。

“那我所认为读书就是要理解书中的事物的深刻寓意,明白主人公的感情。”,黛玉率先回答道,很明显他有在姐妹面前打个样的意思。

“不错,还有呢?”,杨哲对林黛玉的说法颇为满意,对她轻轻颔首。

这个道上黛玉一时间答不上来。

“迎春姑娘,你的意思呢?”,杨哲见林黛玉没有答上来,也不为难她,便即向着最大的迎春说的。

“我之前倒是没有想过读书是用来干什么的。我是个男子,我这回说是考科举的。然而我是一个女子,就是从没想过这方面的,平时读书的时候也只是图个兴趣。如今被先生如此一说,我倒真的去好好想想了。”

“嗯,这倒也真是,那你慢慢想吧。”,杨哲看见迎春没有回答上来,运转转即的向着探春看去。

“先生,我平时都不是怎么喜欢看书,只是看一些喜欢画本的吧。”,很明显这个话题让她觉得很尴尬。

“是什样的话本?哦,莫不是才子佳人之类的?”,扬州对于这一点倒是很意外,他们所说的话本小说就是后世类似于女频网文的那种。

“前些日子,我让丫鬟去买那个《梦幻花间集》。”

“哦,原来是这个,我一早有听闻。不过这些话本之类作为消遣即可。”,杨哲听到这话也不恼,这几位姑娘相比上早上的那几位大爷来说,要好的时候很多了。

说罢,杨哲就要转头向着惜春望去,只是杨哲看到那个小小的傻姑娘,脸憋着通红。抓耳挠腮地不知道想要说什么,并也就放过了她。

迎着电子便是嘴角轻微一笑,也就接着不去问她了。

他很明显的看到惜春为此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也是姑娘们所答的也是不错的,读书的见解,读书的目的方法也各有不同。虽然当下朝廷以科举取士,而我所认为的读书不应该仅是以功利为目的的,就迎春小姐所言读书使她快乐,而黛玉又能够从书中得到自己的领悟,这就是读书的作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然后我刚才去迎春小姐少读那些话本,是因为那些话版全是由女子或者是男子所写,这严重与事实不符合,如果只当做消遣即可,也就还行,但若真的是沉迷其中便也是伤身了。

所以诸位姑娘请感,读书的作用是如此之大。所以说无论是谁,男女老幼,都应该读书,也是读那些好书的。”

杨哲开始讲解到《大学》和《女训》。

“今日我们要讲的是《大学》和《女训》的第一篇。”,杨哲开始步入了正题。

姑娘们,这是要课时正式开始了。

“诸位姑娘们可曾有疑惑《大学》为什么叫《大学》?那是否也有《小学》呢?”

“莫非是指大的学问?”,惜春说道。

“姑娘果然聪慧。确实不错的。”,杨哲默默地为贾惜春这个捧哏点了个赞。

“大学朱姑娘可将其认为是儒学的大门,其文章言简,而直接说明了儒学的本质。”

“全文两千余字,不过这位姑娘不必担心。”,杨哲见到了听到这句话之后,脸色有些发白的惜春,他觉得惜春是个厌学的孩子。

“但又可分为六章,即日起我们每日一章,姑娘们在听完课后要仔细整理,要做到朗朗上口。“”

“既然姑娘们已经开了门,那想必已经是能读经文的。

不知道每一位姑娘可愿?”

“我是家里的长姐,自然是由我来的。”

说把贾迎春便是打开《大学》,用青涩的嗓音开始朗诵送起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辽亮而清脆的女音响彻在整个学堂里,听的林黛玉是如痴如醉。

“不错,想来迎春姑娘确实是有几分功底的。”

“这篇经文便是讲:

大学之道,在于显明我们自身本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亲近民众,使人人恢复原本就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让我们自己和他人都回归到圆满的本性中来。

知道要止于至善,然后才能志有定向;志有定向,然后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目前的处境;安于目前的处境,然后才能虑事精详;虑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事万物都有根本和枝末,有终结和开始。能够明了万事万物本末始终的道理,皆接近于明了大学之道了。

自古以来那些想要让全天下人都显明其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先要修好己身,要修好身,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念,要端正自己的心念,就要保持真诚恭敬之意,要想能保持真诚恭敬之意,则要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要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则要革除我们内心的各种物欲。

能够革除内心的私欲,就能够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宇宙宇宙人生的真相,(万物皆是我自性所现)就能够对一切人、事、物保持真诚恭敬;能够对一切事物保持真诚恭敬,我们的心念就能够端正;我们的心念端正了,就能够修好己身;己身修好了,家自然就能够整治好;把家整治好了,就能够把国治理好;把国治理好了,国泰民安之后天下也就太平了。

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身没有修好而希望家国天下得到治理,是从来没有的事情。对修身应该视为首要的反而视为次要,对治国平天下应该视为次要的反而视为首要,这样要想使恩泽及于天下,是不会有的事。明白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源头,这叫知道根本,这就称为是知的极致。



“姑娘啊,刚才所读的经文大体可分为三部分:明明德,齐身治国,格物致知,而且这三者还是循环相扣的。”

“所谓明德就是指明确的道德。这也是儒家核心的要义,讲究的是完备自身再救助他人。”

“是故后面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古代文人的大多追求。”

“然而后世的儒生们却往往忽略了后面这一点,即是格物致知,各位小姑娘们可对格物有所听闻。”

“先生如此说,想来我是听说过了吧。”,惜春小葫芦蛋的话语里透露着几分不自信。

“格便是观和感,物便是存在,致也就是得到的意思了,知这是最宝贵的智慧。”

“格物致知,是指通过观察事物来获取知识,从而使心智更加开阔。”杨哲的声音温和而又深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一株小草还是一片树叶,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扑朔迷离之间的关系,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启示。只有用心去感悟,用心去体会,我们才能真正领悟格物致知的真谛。”

“这个才是求学者一个最高的境界,也是我要求姑娘所能做到的。”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过,温暖而又清新。

“姑娘们,大学第一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不有感悟,下堂课并告知我。接着我们就来讲讲女子四书。”

“想必姑娘们对此文还是了解,这些都是用来规范女子言行的文章。

包括《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

《女诫》为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对其女儿所作。全书分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共计7篇。这本是用来规范妇女自己言行的。

《内训》是明成祖的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于永乐二年所编著,共有德行﹑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节俭﹑警戒﹑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等20章。而这本主要是讲述了如何管理府上女眷。若是有空,你们倒可以推荐给琏二嫂子读一读。”

杨哲说完话惹得林黛玉一阵遮嘴轻笑。



《女论语》为唐朝女学士宋若莘撰著。体例仿效《论语》﹐而有12章﹕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柔和﹑守节。语句均为四言韵文﹐亦非问答体。不过我却觉得这本书不像是宋大家所做的,想来应该是挂名罢了。

《女范捷录》为明朝末儒学王相之母刘氏所作,此书分有统论﹑後德﹑母仪﹑孝行﹑贞烈﹑忠义﹑慈爱﹑秉礼﹑智慧﹑勤俭﹑才德11篇,这一部倒是讲的是如何善待家中后辈的。

“姑娘们,“

面对这些规范女子言行的文章,杨哲的声音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的眼神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思考。

他缓缓地走到窗边,抬起手指轻轻拂过窗帘上微微泛黄的绸缎,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这几本书固然是为了教导女子,但是否真正代表了每一个女子的内心愿望呢?”

他的目光转向坐在教室一角的林黛玉,那清丽的面容上泛起一丝疑惑的神色。

“林妹妹,你对这些女子文章的看法如何?”

林黛玉微微侧头,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这些文章,虽然言之有理,但却是以父辈的口吻。”

她的声音清柔而坚定,仿佛是一股清泉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涟漪。

杨哲凝视着林黛玉,心中泛起一股赞赏。这个少女,虽然柔弱如柳,却拥有坚韧的内心和独立的思想。

“姑娘们,黛玉所言甚是。这些文章虽然都是劝人向善,教育人的,仍然有可学的价值。但却是在一种画地为牢的束缚。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姑娘们在读的时候更应当想一想,这些条条框框里是否有真的值得采纳的?”

“这也是今日我为你们讲的最后一节,怎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

他的声音中透露着一种温暖和睿智,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在座每一位姑娘的内心。

在教室内,微风轻轻吹过,窗帘在风中轻拂,仿佛是为了配合这温馨的场景。林黛玉的发丝随风飘动,她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种坚定和思索的神采。

窗外的花香轻轻飘进教室,混合着杨哲温和的声音,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杨先生,您说的太对了。”林黛玉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她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明澈的光芒。“这些文章虽然有其教化之功,但却局限了女子们的思维和行为。”

杨哲微微一笑,他对林黛玉的深刻理解感到欣慰。他转身面向全体姑娘们,温和地说道:“读书之道,不在于死读书,而在于活读书。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超越传统的束缚,才能真正获得智慧。”

窗外的风渐渐渐大,窗帘簌簌作响,仿佛是在为这股新的思潮欢呼。林黛玉的心中涌动着一股莫名的激动,她觉得自己仿佛站遇到了知音一样,这几天总觉得她对书中的疑问似乎是在今日得到了解惑。。

“这个杨教习果然是带人谦和,教学的方式去与别的人有所不同呢。果然就像话本里说的那样,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探春一直没有发言,然而心里却是如实想到,她平日里小心谨慎惯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