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大汉,因为各地军阀割据,连年征战,朝廷早已无力控制边塞各郡。朔方,五原,云中,定襄以及雁门的一部分都已被匈奴掌控。匈奴首领于夫罗之前想要继续进取中原,却被袁绍击败。后来匈奴为了争夺王庭继承权,各部自相残杀,纷争不断。
赵云自代郡出兵之后,所过之处皆皆望风而降,更有无数汉人争相投奔。兵力不仅未减,反而大增,出兵时千余人,如今竟然已有兵马四千余人。更有汉人豪杰张焕,弓马娴熟,带领四百余人前来投靠,赵云任其为百人将,余下军兵皆编入军中。
自出兵至今不过半月时间,赵云已据定襄全境,甚至还占领了一部分雁门郡。
而此时却传来消息,公孙瓒被袁绍和刘虞联军大败,逃往易京,深沟高垒,坚守易京,以拒袁绍。
看来因为自己的到来,历史的进程已经加快了,本来公孙瓒还要和袁绍相斗好几年的,如今看来,恐怕距离败亡就在旦夕之间了。
自己也必须再度加快脚步了,否则等公孙瓒一旦败亡,自己可就要直接面对袁绍这个庞然大物了。
“公台,今我军已攻下定襄,又占据了几乎雁门郡的一半,接下来是否可以进军并州了?”
赵云攻下定襄后,其实有些想要继续攻占云中,毕竟这时候匈奴各自为战,正是驱逐异族的大好时机。
陈宫道:“主公今已收复定襄郡,何不向朝廷报捷?”
“向朝廷报捷?公台觉得此时合适?”
赵云现在名义上仍是公孙瓒的部将,直接越过公孙瓒,向朝廷报捷,恐怕会有僭越之嫌啊!虽然赵云也不在乎这个。
然而唯一担心的是,自己职位不高,朝廷恐怕不会理会他一个小小骑都尉,反而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此时正合适,此时朝廷已无力控制各诸侯,正需拉拢各地诸侯。我军虽弱,然而收复定襄,已有两郡之地,此后更可牵制袁绍。此时上表,朝廷定会应允。”
“好,那就劳烦公台替我上书朝廷报捷。”
于是陈宫即刻修书,表明赵云不忍百姓遭异族压迫,愤然起兵,大破匈奴各部,并收复定襄及雁门郡。又为赵云求取代郡郡守,田豫为定襄郡守,赵虎为雁门郡守。
赵云看后欣然应允,令人快马送至洛阳。若朝廷能够应允,那么赵云也就有了名份,对于接下来的行事,自然事半功倍。
不待朝廷回复,赵云留下三千兵马,召田豫前来驻守定襄,赵虎依然驻守代郡。自己则率领陈宫,张焕领一千七百余人向雁门继续进发。
而袁绍自从在常山击败黑山军后,此时也已打通了前往并州的通道。趁着并州混乱,袁绍自然是想要将其收入囊中。于是认命高干为并州刺史,前往并州收服各部。此时吕布不敌张扬,已退出并州,四处流串。高干入主并州后,实际上也就控制了上党郡,太原郡以及西河郡的一部分而已。
赵云拿下雁门郡的时候朝廷的认命也到了,不仅答应了赵云的所有请求,更封赵云为破虏中郎将,并州刺史。
赵云得知后哭笑不得,这个破虏中郎将是个什么官职啊!另外朝廷果然是希望自己与袁绍相争,袁绍认命高干为并州刺史,朝廷也认命自己为并州刺史。为了让自己给袁绍找麻烦,朝廷也算是大手笔了。从一个小小的都骑尉到并州刺史,自己都不知道到底升了多少级。
一州不可能有两个刺史啊!看来自己要想入主并州,还就必须得和袁绍对上了。只是希望公孙瓒还能再坚持两年,起码给自己占领并州争取多一点时间。
拿下雁门郡之后,将直面太原郡,也就是说此时赵云已经和高干直接面对面的对上了。
此时赵云已拥兵一万两千余,除去代郡两千,定襄三千。赵云尚有七千多人,只是新卒居多,大部分士兵都缺乏操练,自然更算不得强军。
然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自从赵云出代郡以来,一直征战。确实也没有时间好好整顿训练,
时不我待,也只能是以战代练了。
“今高干率领一万五千余人,屯兵太原,我军若想继续西进,恐怕不易,不知公台可有良谋?”
赵云想要拿下并州,就必须打败高干,而高干虽然镇守并州时间并不长,但是奈何袁绍名望高,兵马多啊!
“今朝廷已认命主公为并州刺史,正可谓名正言顺,那高干不过是袁绍派遣,名不正言不顺。主公入主并州正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欲胜高干,也并不难。”陈宫似乎早已成竹在胸。
“公台还请快快道来。”
“主公勿急,且容我卖个关子,待我军兵临太原,我自有破敌之计。”
“好,那我等就兵进太原。”
赵云令一员偏将领兵两千留守雁门,自引大军与陈宫继续向太原进军。
却说太原高干,听闻公孙瓒的部将赵云前来争夺太原,心下大喜。袁绍与公孙瓒大战,而自己却被袁绍派到并州,无法参与。如今得知这赵云竟然不知死活的前来争夺并州,自己正好大展身手,将其斩杀。
于是高干不等赵云前来,就带领一万人出太原,迎头而上,准备将赵云歼灭在太原之外。
陈宫道:“想不到这高干,有坚城不守,竟然主动前来迎战,何其愚蠢!袁绍派此人镇守并州,识人不明啊!我料此战,我等必得并州。永宁地势险要,乃必争之地,此时守军不多,主公可领三千人飞速前往,占住永宁。那高干纵有十万人马,恐怕也休想拿下。主公只需拖住高干数日,我必为主公拿下太原。”
“公台莫非是要自己去袭击太原城?”
太原城池坚固,更有高干留下的五千人马防守。赵云知道陈宫并不是单纯的谋士,领军征战也是武略过人,乃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难得全才,然而只带两千人就想攻下太原,恐怕难度不小。
“主公无需担心,此一战之关键还在主公,只要高干无法返回,则太原必破。而主公的大业也将由此而兴。”
赵云也知道自己如今处境艰难,不冒险恐怕不能快速崛起。
“公台务必小心,我宁可退回代郡,也不愿公台有任何意外。”
陈宫感动万分,跪地叩首道:“主公待我情深义重,陈宫万死难报。”
赵云扶起陈宫道:“公台此去需谨记,无论何种情况,都必须安然回来。”
于是,赵云命陈宫,张焕带领三千余人,绕道前往争夺太原,又嘱咐张焕一定要保护好陈宫,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要护陈宫安然。
赵云则只带两千人马直扑永宁,永宁守军不多,望风而降。赵云拿下后,修楼筑堡,依山而守,只待高干大军前来。
高干率军到达后,见永宁已失,便挥军攻打,关上顿时箭如雨下,滚石檑木纷纷落下。高干连攻三次,永宁关纹丝不动,反而自己损伤不少人马。无奈只得下令结营扎寨,将永宁关团团围住,每日令人挑战,叫骂不休。
一连三日,赵云均坚守不出,高干军皆以为关上守军胆怯,不敢出战,军中士卒逐渐松懈。第四日,午时刚过,烈日当空,高干军或坐或躺,正在休息。突然关门大开,赵云引军冲出,直取高干。
高干军大乱,惊慌失措,不及着甲,赵云直取帅账,一路连斩数十员战将,片刻之间已杀至高干面前。高干慌忙挺动长枪,接住赵云厮杀,未及三合,被赵云一枪刺与马下。
“高干已死!”赵云一声大吼,声震如雷。众亲兵护卫也随之大喊,高干已死,投降不杀。
赵云领军往来冲杀,所过之处皆无一合之敌,犹如猛虎入羊群般翻起腥风血雨。太原军见主将已死,军心涣散,人马自相踩踏,争相逃命。赵云一路追杀,直杀至天黑,方才返回永宁堡。
此役,赵云以两千人马击败高干一万余人,以少胜多,更是斩杀敌方主将,其战绩足以彪炳史册。太原军战死两千多人,被俘四千余人,其余人皆已逃散,赵云军又缴获战马三千余匹,刀枪剑戟,旗帜粮草无数,可谓大获全胜。
自此一役,赵云声威大振,又命人将俘虏打散收编,休整三日,赵云军不减反增,拥兵已达六千余人。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