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六耳猕猴

换源:

  鸿钧未发一语,仅以指端轻指镇元子天灵盖。

一束神光自其指尖迸发,镇元子顿感脑门三花受其感召。

镇善子身着白袍,应召显现于二者之前。

镇元子面色微僵,心中惊疑:这莫非非我之善尸?鸿钧一指之力竟有如此神通?

罢了,鸿钧之道,非我所能穷究。

“弟子镇善子,参见鸿钧道祖。”

鸿钧微微颔首,目光转向镇元子。

虽未言一语,镇元子已深知其意。

尚有何辩词?

“道祖明鉴,方才弟子确实与东王公有过一面之缘。”

镇元子之言,令鸿钧微微点头,显见满意。

“仅是一面之缘?恐不止如此吧?”

镇元子有心遮掩,试探着回应。

“或许并非如此,我二人交情淡薄。”

“那你又如何解释,东王公之九龙金杖,竟会落入你手?”

闻此,镇元子心知不妙。

看来鸿钧已尽知一切。

却也正好,借此一试真伪。

镇元子干笑一声,取出九龙金杖,恭恭敬敬奉于鸿钧面前。

鸿钧接杖在手,稍作端详,金杖之上,隐约龙威流露,彰显其深厚实力与洞察之能。

鸿钧轻轻收起九龙金杖,目光再次转向镇元子。他看似轻描淡写地将这件重要的法器收归己有,实则付出了极大的努力。镇元子心中虽有不舍,却也不敢表露出来,毕竟性命要紧。

“你似乎心有不甘?”鸿钧淡淡地问。

“弟子绝无此意。”镇元子连忙回答。

鸿钧微微点头,似乎要为他解释一二:“东王公,乃我亲封,这九龙金杖不仅是他的信物,更附带着深重的因果。若它落入你手,恐怕会引发不可预料的因果纠葛,影响天道的平衡。”镇元子听后若有所悟,明白若自己持有此物,恐怕会给自己和鸿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东王公已是无忧,但鸿钧却不能让天道有失。

“对于三仙岛和杨眉的事,我可以不再追究。但你不可再如此鲁莽。”鸿钧继续告诫,“你可知杨眉的实力?他已尽斩三尸,修为直达准圣巅峰。若非他正在休养,你恐怕难以全身而退。”这番话让镇元子心头一震,他原本以为杨眉不过是大罗金仙巅峰,至多准圣中期的实力,如今才知道自己远远低估了对手,心中对鸿钧的提醒充满了感激。

镇元子深知在洪荒世界中,不懂得审时度势者唯有死路一条。

“我对你还有一项要求。”

鸿钧的话让镇元子心中不免有些许不快,毕竟鸿钧的要求似乎有些过分。

若非自己的实力远不及对方,他恐怕早已不愿再忍受这样的压迫。

然而,身处人下,唯有顺从。

“道祖请吩咐。”

“未来五百年,你不得再干涉洪荒之事,尤其是涉及东王公的部分。”

鸿钧的语气随着话语的推进变得越来越冷,不带任何情感。

那股令人压抑的威严再次笼罩住镇元子,几乎让他窒息。

镇元子心中迅速回想起故事的发展脉络。

五百年后,正是巫妖两族冲突最为激烈之时,东王公的生死亦悬于一线。

这一刻,他明白了鸿钧的禁令背后真正的用意,这便是鸿钧的底线。

于是,镇元子点头应允。

“弟子遵命,但弟子能否在洪荒中自由行走?”

尽管鸿钧更希望他安分守己,呆在五庄观内。

他清楚,只要镇元子在洪荒中行走,便免不了带来层出不穷的纷争。

然而,鸿钧此次对镇元子的行动限制,已是不慎涉足洪荒纷争,心中自觉逾越,却也无奈。他心中明白,若再进一步,便是不妥。

他皱起的眉头,透露出无法两全的困扰。

“你啊,还是少惹些是非为好。”

镇元子却装作懵懂,回以一抹似愚实智的微笑,对鸿钧的规劝未予明确回应。

似是想起了什么,鸿钧忽然对镇元子说:

“这点小物,便作为对你的一点弥补吧。”

言毕,他屈指轻点,一个晶莹剔透的白玉宝瓶——传说中的“八宝琉璃瓶”便落入镇元子掌中。

“此瓶名为八宝琉璃瓶,内可自生三光神水,实为难得的先天灵宝。”

镇元子喜形于色,连忙谢过鸿钧的赏赐。这宝瓶不仅是极品先天灵宝,更是原著中元始天尊所有之物。对镇元子而言,既能获得此宝,又能让元始天尊无形中吃个小亏,心中自是欢喜。

他暗忖,若是元始天尊得知此事,恐怕会更加开心。毕竟,直接的对抗总比背后的议论更能让人感到满足。

待鸿钧无言,镇元子便试探性地询问:

“那么,道祖,弟子这便告退了?”

鸿钧轻轻颔首,算是恢复了镇元子的自由之身。

镇元子的话语未竟,已被鸿钧匆匆送出紫霄宫,那急促的举动令昊天满腹疑云。镇元子对昊天关于“杨姓”的疑惑,仅以一抹淡笑和“天机不可泄露”四字作答,身形如风一般飘然而去。昊天愣在原地,心头满是思索:自己并未涉足过洪荒,又怎会与人结下梁子?镇元子内心明了,他提醒昊天已算恰到好处,过多的天机泄露,恐会引发因果纠葛,甚至可能影响到杨戬及封神量劫的进程,那样深重的因果,他避之唯恐不及。

镇元子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望向鸿钧,正欲开口:“道祖,您看是否可以……”,话未毕,人已出现在紫霄宫门外。心中不禁暗自腹诽:鸿钧道祖也真是,好歹让人把话说完啊。正当他准备离去,昊天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困惑地问:“镇元子上仙,您方才所言提防姓杨之人,这是何意?”镇元子报以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天机不可泄露,你自个儿小心便是。”说罢,不等昊天再问,便径自飞向洪荒,留下昊天独自迷茫。

“究竟为何要防备姓杨的?难道他们会对我构成威胁?”昊天自语,他从化形以来一直随侍鸿钧左右,鲜少踏出紫霄宫,何来仇家?难道是和自己有所牵连之人?他百思不得其解,回过神时,镇元子的身影早已消失无踪。镇元子在心中回想昊天的问题,他知道,说得太多,恐引出日后无尽的因果纠葛,甚至可能撼动杨戬与封神量劫的宿命,那样庞大的因果,他绝不愿轻易涉足,适当的提醒,已是他的极限。

镇元子穿越洪荒,终于抵达了不周山,山脚下那浓郁的煞气令他心生警觉。这让他忽然忆起鸿钧二次讲道之后,巫妖二族于三十三重天的那场激战,巫族的煞气曾令他感觉肉体都受到了冲击。自那时起,他心中便埋下了前往巫族一探的想法,期待能借此机会强化自己的肉身。

他思忖着,与巫族的接触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以东王公目前的实力,恐怕还不足以引起巫族的重视,他们定会谨慎行事,这样一来,双方的接触几乎为零。心中有了决定,镇元子便加快了速度。

在紫霄宫中,鸿钧对镇元子的行动感到颇为头疼。他虽然曾劝诫镇元子不要轻举妄动,但无奈算不出镇元子的命运究竟会对洪荒产生何种影响,因而也不敢轻易出手阻拦,心中暗自抱怨:留在自己的道场难道不好吗?

然而,镇元子并未接收到鸿钧的这些思绪,他顺利降落至不周山之巅。尚未有所行动,他便感知到有一股气息正迅速逼近,似乎是一名巫族正在追逐妖族。从他们慌乱的言谈中,镇元子察觉到了事态的紧迫。

“休逃,孽畜!给老夫定住!”

镇元子本欲抽身离去,却忆起了某种熟悉的身影,那妖猴?

难道这不周山之巅的猴妖,便是传说中的六耳猕猴?

想当年鸿钧老祖讲法之际,此猴便曾窃听,终遭老祖惩处。

那时,镇元子便存了收其为徒的心思,其异能对情报搜集实乃天赐之助。

洪荒之内,有何事能逃过其耳?

然而,自讲道之后诸事繁杂,竟将此事淡忘。

今朝偶遇,必是天定之缘,若不把握,岂非错失良机。

相较身后那巫族的高大身影,六耳猕猴显得格外瘦弱。

每一次巫族肉体力量爆发,都让六耳猕猴心惊胆战。

若非它凭借听声辨位的绝技,预判每一次攻击的方向,恐怕早已命丧黄泉。

正当六耳猕猴企图逃脱之际,一道身影突现于它与巫族之间。

巫族瞬间止住了攻势,目光上下审视着镇元子,心中暗忖:这神秘来者究竟是谁?

他如何做到悄无声息地出现?又有何意图?

“何处狂徒,竟敢干涉我巫族之事!”

巫族心中明白,能如此出现之人,手段定非凡品。

因此,并非将自己对立于镇元子,而是将整个巫族置于其对立面,从而引起了他的深深忌惮。

镇元子只需一瞥,那凌厉的目光便足以释放出无形的压力,使巫族心生畏惧,不敢轻举妄动。

在场的巫族心慌意乱,不禁想,这位究竟何方神圣,竟能仅凭目光便施展出如此威能?

这也难怪,对于仅仅是天仙级别的巫族来说,镇元子的威力显然是难以抗衡的。

即便是在大罗金仙的境界,镇元子也同样是游刃有余。

当他把视线转向未化形的六耳猕猴时,后者立刻感受到了那股不容小觑的威胁,不由自主地退却。

六耳猕猴虽未化形,却已能辨识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与那巫族相比,这位神秘人物仅凭一眼就能让对方束手无策,显然更加深不可测。

“你就是六耳猕猴?”镇元子问道。

六耳猕猴颤抖着身体,虽然害怕,却还是勇敢地点了点头,表现出对镇元子的敬畏与顺从。

尽管尚未化形,六耳猕猴早已理解人言,否则又怎会去偷听那难以领会的道祖讲道呢?

“我乃镇元子,洪荒大仙是也。念及你我缘分匪浅,今赐你一项恩典,你可愿意拜入我门下,成为我的弟子?”

听闻此言,六耳猕猴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