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老子讲道

换源:

  女娲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紧锁。

她对于镇元子的性格已经了解得极为透彻。

他是个典型的利益主义者,每一步行动都围绕着利益打转。

但女娲并不因此看轻他,毕竟在这洪荒世界,利益是每个人的动机。

这只是她对镇元子的客观评价,不含任何贬低的意味。

她暗自思索,人族中是否有什么宝物或者秘密能吸引到准圣后期的存在?

而老子不庆祝成圣,隐匿于人间千年,或许是在寻找人族那非凡之处的答案。

女娲心中明了,这一切可能与镇元子目前的处境不无关系。

眼见鲲鹏、帝俊、东皇太一等人对镇元子虎视眈眈,他竟还未有所收敛。

虽然她理论上可以施以援手,却也有诸多限制。

女娲突然摇了摇头,似乎在否定某个念头。

“谁说我要帮他了?我根本就不想插手。”她心中自嘲地想。

即便是出于深厚的渊源,也不能说明是我自己愿意去的!

绝不!

镇元子突然打了个喷嚏,这太奇怪了,以我的体质,怎么可能感冒?

这显然不可能,肯定是有人暗中诅咒我。

女娲的目光依旧停留在人族的动态上,当她目睹燧人氏引燃火焰,唤来象征功德的祥云时,

她甚至感到一阵激动,毕竟人族的命运与她紧密相连。

人族每强大一分,她的运势也水涨船高。

既然人族能够获得功德,她自然也能从中受益。

然而,当女娲看到镇元子贪图人族功德之力的一幕,她心中不禁感到不快。

她未曾料到镇元子竟会如此贪得无厌,连人族的功德也要据为己有。

自己的那部分就罢了,算是他应得的吧。

但人族的功德被他这样攫取,实在是有些过分。

作为人族的创造者,自己都没有获得,镇元子竟然能够得到。

作为母亲,面对这一切,她感到格外的不公。

但女娲很快冷静下来,虽然心中仍有几分不快,

作为圣人的她明白,功德是天道所定,即便是鸿钧也无法更改。

因此,镇元子所得也是他应分的。

女娲于是继续关注着人族的成长与变迁。

在碧蓝的天空之下,老子紧随镇元子的步伐,带着燧人氏的背影,他兴高采烈地与镇元子搭话。

“镇元子道兄,我能否有幸得知通往圣人之道的奥秘?”

镇元子对老子的发问显得有些错愕,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之光。

老子见状,内心也不免生出疑惑,难道自己有所失误?

“难道这么明显的事,你竟然还未洞察?”

镇元子对老子的迟钝表示了极度的惊讶,这不应该啊。

他可是准圣,被誉为三清之首,拥有盘古元神的化身,怎能显得如此迟钝?

老子一脸茫然,心想你未曾明言,我如何得知?

难道他只是在戏弄我?

老子面上露出了天真的困惑。

……

镇元子却毫不客气,直接开口嘲讽。

“你这家伙,答案我早已通过行动演示,你竟然还未参悟?难道你并非真正的三清之首?难道是被他物附体了?”

面对老子那困惑的表情,镇元子似乎感到一丝不安,下意识地退后了几步。

即便老子素来心性平和,面对这样的侮辱也难免心生怒火。

但一想到自己还未获得答案,老子强行压下心头之火,挤出一个笑容,再次望向镇元子。

“我的天,你这也太让人受不了了吧!我如此数落你,你竟然还能笑得如此灿烂?”

镇元子显然被老子的反应惊到了,身形一晃,立刻撤后了几步。

面对这样的局面,老子也按捺不住了,尽力压制心头的火气,带着几分无奈说道:“镇元子道友,请别再戏弄我了,我自认才智不足,还望您能给予指点。”

在这东海之滨,除了他们两位准圣,再无旁人,自然不怕他人知晓。

若能忍受镇元子的戏谑,从而获得成圣之机,老子认为这是值得的。

他清楚什么是首要的,与尊严相比,力量显然更为重要。

正如他的恩师鸿钧老祖,想收谁为徒便收谁,何人敢违抗?

众多宝物,如鸿蒙紫气、先天至宝,老子都看在眼里,知道许多人对此觊觎。

但无人敢轻举妄动。

这正是实力的威慑力。

“镇元子道友,一旦我证道成圣,太极图将是我献给您的第一件礼物,还望您能不吝赐教。”

镇元子审视了老子一番,见他如此诚恳,便决定再给他一次帮助,也算是因为那太极图的诱惑。

“罢了,你既已说到这份上,我就再给你一些忠告吧。”

镇元子的话语令老子心中喜悦,他忙不迭地表达感激之情:“镇元子道友,您的深厚恩情,我将铭记于心。”

镇元子却对此付诸一笑,在他看来,这种所谓的恩情在洪荒之中不过是一场空谈。

那些愚钝的善良在世事纷争中显得微不足道,相较之下,利益交换显得更为可靠。

“你可还记得我曾提及,人族未来将成为洪荒的主角,即便是强盛的妖族和巫族也无法阻挡这一趋势?”

老子轻轻点头,表示记忆犹新。

“正是如此,女娲造人之后,因人族而积累了庞大的功德,大气运环绕着她成就圣位。燧人氏仅凭传授火技,亦为人族带来福祉,从而获得功德。”

“那么,你应当如何作为?你应对人族有何贡献?”

即便镇元子已经提示得如此明显,老子却仍旧显得有些迟钝,眼神中透露着迷茫。

镇元子投来轻蔑的目光,心想:难道我已提示得如此明显,他竟还未能领悟?

老子感受到了镇元子的目光,心中不免感到羞愧。但事已至此,已无反悔的余地。

镇元子叹息,他未曾想到老子对他的暗示竟然如此不解,心中暗自疑惑:难道这便是所谓的代沟?

镇元子心中暗笑,这老子智力真是令人堪忧。

他看着老子那迷茫的神情,内心不断提醒自己保持冷静。

这道理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女娲和伏羲凭借对人族的贡献赢得了功德,我照做便是。

讲授道理,有何难?

随意书写,如道德经一般,传授给人族。

功德自然到手。

为何老子对这样简单的事情还摸不着头脑?

难道真是自己的错?

不,镇元子确信自己无错,只是老子太愚钝。

他甚至怀疑,修行的智慧是否各有分别?

看着一脸迷茫的老子,镇元子差点儿忍不住想替他完成。

帮他讲授道理,实际上还是为了那太极图。

如今吸收功德之力尚早,待到成圣之时再吸收也不迟,功德之力又不会逃走。

老子一脸困惑地看着镇元子,他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彼此的差距。

“镇元子道友,能否说得更明白些,我还有点不理解。”

镇元子不禁怀疑人生,自己究竟造了什么孽,竟遇上了老子。

罢了,就当是弥补自己的过错吧。

镇元子轻咳一声,目光投向人族所在之地,老子也随之将视线转向那片繁忙的区域。

在这洪荒之中,人族仅存千年,显得尤为脆弱。

“人族若要在洪荒中立足并强大起来,必须修炼提升自我,但目前他们缺乏高人指点。”

老子缓缓点头,沉思镇元子所言。

说到此处,镇元子停下话语,等待老子消化这层深意,若他还是不得要领,镇元子已准备亲力亲为。

老子沉思片刻,突然间眼神一亮,明白了镇元子的暗示。

镇元子目睹老子开悟,心中感慨,这番智慧终于开花结果。

“感激你的启示,我若成就圣位,必当履行承诺,将太极图借你一用。”

言毕,老子转身向人族部落行去。

镇元子长舒一口气,对于老子终于理解自己的意图感到如释重负,心想如此简单之事竟变得如此曲折。

燧人氏静立于镇元子身后,目睹了这一切,虽未发一语,但他对师尊的决策深信不疑,相信这对人族定是一大福音。

燧人氏目光随着老子的背影,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曾以为镇元子对人族的未来并不上心,却没想到这么快就为族人找到了一位能够引领他们的导师。

尽管燧人氏的修为停留在金仙巅峰,但他那敏锐的感知能力让他清楚,老子的力量虽然不及镇元子,却也相差无几。

因此,燧人氏确信老子有足够的能力教导人族,不追求族人能达到他或镇元子的境界,只愿他们能够自保,抵御外敌。

老子的降临如同神迹,人族部落中的族人纷纷跪地,表达出他们对老子的敬仰。

这样的虔诚态度令老子感到欣慰,他坐在中央,环视四周,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燧人氏内心对镇元子充满感激,若非他的帮助,人族的强大之路或许会更加漫长。

老子的周身洋溢着微微光芒,这异象紧紧抓住了人族的目光,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向他们传授至理。

“道若可述,便非恒常之道;名若可定,亦非恒常之名。”

这镇元子早已烂熟于心的开场白,从老子口中说出时,却带有一种无法言喻的神秘感。

在无形的指引下,人族众生为之着迷。

镇元子在高处凝视着老子传道,决定留在东海之滨不走。

按照既定的故事发展,老子封圣不过是迟早的事。

他心想,不如在此守候,也免得老子事后不认账。

待老子成就圣人果位,便向他索取天机图,随后自己也将闭关修炼千年。

但镇元子也担心,若老子真的厚颜无耻到极点,拒不承认承诺,自己似乎也无可奈何。

与圣人抗衡,对镇元子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

随着时间流逝,燧人氏也开始踏上修行的道路。

老子在人族部落中,从未停歇,始终不懈地讲述着道的真谛。

然而,在这短短数日内,人族中已有三成之人离他而去。

他们非不愿听,实在是不能理解,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离开。

对于这些离去的人,老子却未加阻拦。

再过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的人族都离开了这里,仅剩下一小批的人族。

但是剩下的一批人族里还是可以理解并掌握老子的修行之法。

就这样他们的实力也在老子逐渐深入的讲道中缓步提升着。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