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了,感觉我的三千月薪在嘲笑我,人家建国了,我还在格子间里摸鱼...”
震惊、调侃、自嘲、难以置信的情绪充斥着每一条热评。沈飞的名字,从一个略带争议的“买岛博主”,一夜之间变成了带着传奇色彩的“建国者”。
这股热潮并未局限在国内。很快,嗅觉灵敏的网友和海外自媒体将“夏国成立”的消息搬运到了外网。
推特上,#“夏国#、#新国家#等标签迅速蹿升热门话题。
油管上,沈飞插旗建国的视频片段被配上各种语言的标题和字幕,播放量呈几何级暴涨。各大国际社交媒体论坛如“世界新闻”版块,关于夏国的讨论帖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热度以惊人的速度攀升。
“突发:兔子年轻男子在无人太平洋岛屿宣布成立新国家!”
“是真的吗?拥有宪法和国旗的微型国家“夏国”成立!”
“从博主到国王:沈飞的不可思议故事”
全球各地的网友看到这些新闻,反应比国内网友更为激烈,因为对他们而言,这完全是一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爆炸性新闻:
“卧槽!这不是电影剧本?真发生了?!”
“等等,所以这家伙就……买了个岛然后宣布建国?还合法?我三观碎了!”
“不只是宣布!他有国旗、国徽,还有起草的宪法!看看他写的宗旨!“创建完善国家、保障公民安宁、增进全民福利”……跟某些地方比,听起来简直像乌托邦。”
“这速度太疯狂了!上一秒还在众筹,下一秒就在岛上插旗了。这家伙的行动力和执行力简直逆天!”
“怎么申请公民身份?认真的!在一个新的岛国重新开始,现在听起来相当有吸引力。”
“如果他能这么快搞定买岛和架设卫星通讯,我相信他真能在那里建起点什么。持续关注!”
“这感觉像是对“内卷”的巨大嘲讽。一个年轻人直接跳出了整个体系,自己建了一个。瑞思拜。.”
海外的官方媒体也迅速跟进报道。虽然措辞相对严谨克制,多采用“宣称建国”、“自封国王”等字眼,但也普遍承认了沈飞在程序上似乎并无明显瑕疵——他合法购买了无争议的无主岛屿,并公开宣布建国。
从国际法的理论角度看,“夏国”确实具备了成为一个国家的初步要素“确定的领土、永久的人口——至少沈飞自己、有效的政府——他本人、与他国交往的能力——卫星通讯”。
这让整件事超越了娱乐八卦的范畴,带上了几分严肃的国际政治色彩。
全球性的关注带来了全球性的讨论。各大论坛关于夏国的帖子热度急速飙升,网友们热情高涨,自发地开贴积极讨论这个新生国家的建设蓝图。
“兄弟们,理性分析一波!730平方公里,热带海岛,首要任务绝对是渔业!周边海域资源肯定丰富,发展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是王道!这将是立国之本和初期主要收入来源!”ID为“深海渔夫”的用户在热门帖子里分析道。
下面立刻有人跟帖:“同意楼上!渔业是基础!但别忘了配套!得赶紧建个小码头,还有冷冻仓储设施。不然鱼打上来烂掉就白瞎了!”
ID“热带农夫”则提出不同意见:“渔业重要,但农业也不能完全放弃!岛上气候这么好,种点高价值的热带水果不好吗?椰子、香蕉、芒果,甚至搞点特色种植园?自给自足一部分,还能出口创汇!”
马上有人反驳:“搞农业?开荒不要成本?淡水灌溉够不够?病虫害怎么防?周期长见效慢,初期投入太大不现实!还是先搞来钱快的渔业靠谱!”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ID“海岛包租公”插话道,“既然现在全球关注度这么高,干嘛不把部分区域租出去?比如租给科研机构做生态研究,或者租给大公司建个高端度假村?躺着收租金不香吗?用别人的钱建设自己的国家!”
“租出去?那主权会不会受影响?感觉不太妥吧?”有人担忧地问。
“只要合同签好,限定用途和范围,明确主权归属,问题不大。很多小岛国都这么干,这是快速获得启动资金的好办法。”“海岛包租公”解释道。
帖子里的讨论越来越热烈:
“别忘了基础设施!淡水处理厂、小型发电站“太阳能或风能”、基础道路网络,这些才是发展的根基!”
“人力资源是关键!光靠国王一个人怎么行?得赶紧吸引移民啊!技术工人、渔民、建筑工、医生教师…得拿出有吸引力的移民政策!”
“旅游!旅游绝对是未来的金矿!原始风貌的无人岛,碧海蓝天白沙滩,这噱头无敌了!等基础条件好点,搞生态旅游,高端定制游,绝对火爆!”
“安全问题呢?总得有点自卫力量吧?哪怕先组建个海岸警卫队呢?”
讨论中,九成以上的建议都围绕着如何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渔业,将其视为夏国最现实、最迫切的产业方向。
大约一成的人坚持认为农业也需要适度规划,实现部分自给。
而“海岛租赁”作为一种快速获取资金的特殊方式,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争论。
虽然观点各异,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网友们对这个新生“国家”未来发展的巨大好奇和热切期待。
他们仿佛在参与一场宏大的模拟建设游戏,只不过,游戏的主角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在一个真实存在的岛屿上。
PS:更新到了,有没有人看的啊?求鲜花求收藏求点数据支持下,还有人看的没?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