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推荐发改委副主任高育良】

换源:

  可惜,汉东还是有些过于贪婪。

不止想要获得省委副書记的举荐权,居然还想一次让两人入常,无疑触碰到他们的底线。

裴一弘忽然朝着右边首位的那个老人望去。

却见他学着上手中年男人一样,端着一杯茶水慢悠悠的喝起来,仿佛汉东的事情和他无关。

“老裴说一说仲組部的建议。”

最开始说话的老人忽然问了句耐人寻味的话。

此话一出,右首老人端茶的手明显一颤,虽然掩饰的很好,却瞒不过在场的诸多老者。

说话的老人面色平淡,心中也不由开始思索,今天这最后一个提案,恐怕是老裴早就准备好的,为的就是给某人铺路。

他又想到一月前收到的文件,看来那份文件是时候交出去,既能释放风声,也能承一个情。

老裴转而看向坐在末尾的一个男人说道:“我记得发改委的党组副書记、常务副主任高育良同志,此人就是汉东出身吧!”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纷纷明白过来,某些人的眼神也不由朝着坐在首位的威严男人望去。

原本想要争夺的想法顿时消失的干干净净。

高育良他们是知道的,相较于能力,高育良在九十年代的护驾之功更让人津津乐道,正是如此,一阶白身的高育良才能走到现在。

最开始说话的老人,也是主管帝国纪律的二号人物,大汉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章主任。

此时他心中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作为此次会议记录的秘书开口介绍此人履历。

“是的,高育良同志最早就是汉东出生,未进入政坛前,高育良同志曾担任汉东大学副校长。”

“说来此人年轻时也是个传奇啊。”

“高育良,1964年出生,1970年上学,三年读完小学开始上中学,四年读完初中和高中。”

“高中毕业刚好赶上77年恢复高考,十三岁时以全国文科状元身份,就读于汉东大学政法系,仅七年时间就完成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业。”

“1984年汉东大学给他开出副教授的待遇,高育良也开启了任教生涯,并成为全国最年轻教授。”

“往后十四年,先后在汉东大学政法系担任教学部的部長,政法系副主任、政法系主任,1998年升汉东大学副校长兼法学院的院长。”

“2000年,高育良同志走出学院,调往淮东省烟城担任政法委書记,在位期间烟城市治安大有改善,于2002年担任市委副書记。”

“往后六年先后担任过烟城市長和書记等职务。”

“2008年淮东省委推荐高育良同志入常,同年调任淮东省委,担任省委常委兼政法委書记。”

“2010年,高育良同志调任淮东省岛城,担任省委常委兼岛城市委書记,最终于2013年调任燕都,担任发改委党组副書记、常务副主任。”

说完,这位秘书便退下去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裴一弘开口道:“育良同志也是政法出身,早年他在政法领域颇有建树,加之又是汉东人,我建议,可以适当给育良同志加加胆子。”

“关于政法这块,清远書记作为主管一把手,恐怕更有发言权。”裴一弘又将问题丢了出来。

李清远怎会不明白现场局势,看似副書记,实则是省長啊,汉东省長刘振东已经六十二岁。

快的话两年时间,晚的话也就两年半左右。

刘振东必然要从位置上退下来,到时接任刘振东位置的有很大概率,就是省委专职副書记。

本想要置身之外的李清远见皮球踢了过来,也只能说下他的建议:“那我也浅谈一下个人的想法,汉东这个地方较为复杂。”

“特别是政法这块,半年前,京都和汉东联合办理了一个案件,结果虽不错,却不太理想。”

说完,李清远也不再继续言语。

众人自然明白意思,地方的权利过于集中。

前任汉东省政法委書记梁群峰,于汉东政法系统耕耘十几年,要说没有拉帮结派谁也不信。

虽说,中枢三令五申不准拉帮结派。

但有些事情是难以避免的。

“老裴啊,你找育良同志好好谈谈。”

首位的威严男人此话一出,关于汉东省委副書记人选基本拍板,其他人再有想法也只能放弃。

“好的……”

裴一弘也是点头应了下来。

其他人自然没有意见。

至于举手表决,区区一个省委副書记,还不值得众人去举手表决,除非省長和省委書记。

这场会议正式结束后。

“老裴啊……”

正准备回办公室的裴一弘忽然被叫住。

“一起走走……”

裴一弘忽然笑着邀请起来。

“正有此意啊。”

两人朝着湖边漫步而去。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