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臣等附议,小太监验明正身

换源:

  朝堂上,文武百官的确等得太久。

还以为太后病入膏肓,摄政王和礼部尚书等几位重臣,都忙着找太医去了。

后来看见摄政王带着郭荣臻等人,灰头土脸地返回太极殿。

心里疑惑,但也没人敢上前询问一句。

以为要不了多久,大顺又是国丧。

一个个正默默伤感。

没想到过了半炷香,太后她老人家还是拖着病体来垂帘听政了。

这下,包括韩世春的心腹党羽,多多少少都还是有些感动。

而摄政王,可能是感动得不行了。

四十老几的人了,而且还是大顺朝堂一直嚣张的关键人物,居然一反常态,对着龙椅后面躬身抱拳。

“启奏陛下和太后娘娘,南域边关告急,番邦入侵,滨州两丢两座城池。”

“是战是和,还请陛下和太后定夺!”

以前韩世春可不是这样的。

就连龙椅作者的是蔼帝,朝廷的大小事情,也都是他拿好主张之后,象征性地禀报一句。

今天,破天荒请陛下和太后定夺。

番邦入侵,的确是大事。

但是区区五万人马,就敢进犯大顺疆土,其实也就是像聂拓请战那样,一句话就能解决的小事。

摄政王居然把这事当做天要塌下来的带大事。

而且群臣也很纳闷。

摄政王等人去了慈宁宫这么久,难道对边关告急的事情只字未提?

“且慢且慢!”

但是,古慧央就是不给韩世春面子。

“先让大理寺卿宣布一件重要的事情吧。”

群臣哑然。

难道朝廷之上出现了更大的事情?

李俊彦显得有些无奈。

和韩世春跑了慈宁宫一趟,竟然被古慧央和杜宇辰放在烛台上烤了。

当然,借押解周云鹏家眷去北疆之机见大皇子萧炎骏,对他很有诱惑力。

于是干咳两声,面向群臣。

简单扼要地宣布了周云鹏护驾不力,议论太后是非等罪行。

以及奉旨将周云鹏及其党羽六人斩立决的情况。

瞬间,朝堂之上鸦雀无声。

斩立决,太后可是开了大顺之先河啊!

随后。

李俊彦又宣布撤销内务府,扩充南厂等事宜。

群臣找不到南北,也只能面面相觑。

都等着看古慧央这个太后,接下来将会怎么把玩大顺江山。

朝堂上一片死寂。

古慧央的声音特别动听。

“摄政王,你且说说南域的情况……”

韩世春的汇报被古慧央打断,就一直躬身抱拳,一动不动地等着。

等李俊彦捅完刀子,韩世春又把身躬下了几分。

“一月前,番国纠集五万兵马,进犯南域滨州。”

“五日时间就连占两城。”

按理说,韩世春已经回答了古慧央的问题。

但是韩世春想趁机奏南陵王萧炎辰一本。

“南陵王拥兵十万,却采取不抵抗的消极措施。”

“区区五万番兵,竟然长驱直入。”

“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两座城池,践踏我大顺疆土,凌辱我大顺子民。”

“更是大放厥词,要我大顺给番国纳贡称臣。”

过了过了。

韩世春之所以夸大其词。

目的就是巴不得九岁的小皇帝和十八岁的太后,连续颁发圣旨懿旨,盖上被古慧央攥着的玉玺。

八百里加急赶赴南域,将二皇子萧炎辰贬为庶民。

然后,韩世春就让自己的心腹党羽柳寅岗,去接管南陵王的十万兵马。

接下来,再找什么理由,也把北域王萧炎骏拉下马。

毕竟两位前皇子、当今的皇叔封地称王,手握重兵,对他这个摄政王下一步的行动有着很大的威胁。

“朝廷是该出兵御敌,还是追究南陵王责任,还请陛下和太后定夺!”

九岁旭帝,其实并不傻。

他知道,现在根本没有自己说话的份。

但是群臣却傻了。

以前,朝堂上一言九鼎的人物,不就是摄政王嘛?

今天是怎么了?

躲在帘子后面只会描眉画唇的前皇后、今太后,终于第一次在朝堂上开了金口。

而且一上来就给了群臣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将大内总管周云鹏斩立决!

做给谁看呢?

古慧顺着韩世春的话,朗声道。

“小小番国也敢进犯大顺,简直就是蚍蜉撼树,螳臂挡车。”

“哀家决定挥师南下,出兵抗敌。”

“就让哀家的掌事太监小辰子做阵前监军。”

“且慢!”

韩世春突然挺直了身子。

一改之前卑躬屈膝的谦卑姿态。

硬邦邦地说:“太后,常侍监军,史无前例。”

“太后这般急着推荐随身常侍小辰子阵前监军,莫非太后的这个随身常侍,是个正常的男人?”

瞬间,朝堂上炸锅了。

就连杜宇辰也猝不及防。

韩世春这是玉石俱焚啊?

老子没有当场让罗铭拆穿你的丑恶嘴脸,大家来得去得,彼此留一点情面,江湖好相见啊!

现在你倒好,反过来要拆穿老子的身份……

大意了!

什么时候被老贼看穿的?

珠帘背后。

古慧央当场发飙。

“大胆!”

“你身为摄政王,竟敢怀疑哀家身边的常侍!”

“你质疑本宫,就等于质疑先帝……”

韩世春一看古慧央着急了,心里更是有了八九不离十的分寸。

朝堂之上,百官面前。

韩世春面对古慧央的怒气质问,依然持不卑不亢的状态。

姜,还是老的辣啊!

“回太后!”

“本王承蒙先帝厚爱,被赐封为摄政王,一直以来不敢有丝毫怠慢,担心一点疏忽就有损大顺朝纲,江山动摇。”

“本王诚惶诚恐。”

“恳请陛下和太后颁职,着礼部、监察院和大理寺三四会审。”

“当场为闵常侍验明正身,以正视听,还太后一个清白。”

这下,古慧央也不好狡辩了。

“太监身份的真伪,事关大顺朝纲,后宫安全。”

“相信太后也会大力支持。”

此话一出,全场哑然。

韩世春的话,没半点毛病。

不要说韩世春的亲信,就连很多保持中立态度的忠臣良将,也用惊愕的表情支持韩世春。

而且……

经韩韩世春这么一点,大家伙这才醒悟过来。

这闵常侍,今天的确很反常。

大家虽然没有说话。

但是整个朝堂上弥漫的只有四个字。

臣等复议!

古慧央暗暗叫苦。

小辰子,哀家还不想离开龙椅背后的珠帘。

只有对不起你了。

古慧央这一沉默,杜宇辰就知道自己已经被她放弃了。

想着自己在慈宁宫威胁韩世春的时候,不觉好笑。

别人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轮到自己,时差却不到两个小时。

做人留一线,这句古话不知道是不是来自于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大顺时代。

但是看现在的韩世春。

却是要将自己置于死地而后快的态度。

“郭尚书,李大人,王院长。”

“还得麻烦你们三司会审,现场为闵常侍验明正身。”

这是,三位负责朝纲整饬的重臣,还没有理由推脱。

是心里话,他们也认为韩世春的要求没毛病。

郭荣臻是老资格。

当场发问。

“摄政王,你说的现场,不会是当着百官的面吧……”

这下,韩世春瞬间恢复了摄政王的架势。

当即呵斥:“你是怎么做官的,还要本王教你吗?”

“这点道理都不懂,不如主动让贤。”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