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惊才初绽,灵智闪耀
在灵荒星球这灵力匮乏的绝境之中,大梁国度的梁氏家族宅邸内,一颗闪耀的新星正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崛起,他就是梁阳阳。
当梁阳阳刚满两岁,大多数孩童还处于混沌懵懂、对世界仅有最粗浅认知的阶段。他们在家人的呵护下,咿呀学语,含糊不清地喊着爸爸妈妈,每一次发音的尝试都是成长的小步。小手紧紧抓着长辈的手指,迈着蹒跚不稳的步伐,在庭院中追逐着风中飞舞的蝴蝶,或是被色彩斑斓的花朵吸引,蹲下身子好奇地触摸、嗅闻,沉浸在童真无邪、无忧无虑的世界里,眼中只有最纯粹的好奇与快乐。
然而,梁阳阳却截然不同。他家那宽敞明亮、摆满书架的书房,成了他每日流连忘返之地。从启蒙读物到一年级课本,各类典籍琳琅满目,这些书籍在普通孩子眼中,无异于天书,满是陌生与晦涩,那些复杂的笔画、抽象的数字、深奥的文意,足以让他们望而却步。但在梁阳阳眼中,这些书籍却仿佛是一扇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每翻开一页,都有全新的知识宝藏等待他去挖掘。
识字,对于寻常两岁幼童来说,是一项艰巨无比的任务,往往需要大人反复教导、多次重复,孩子才能勉强记住几个简单的字词。可梁阳阳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他坐在书房的矮凳上,小手轻轻翻开识字课本,黑亮的眼睛专注地盯着书页,仿佛世间万物都被他隔绝在外。当目光扫过那些生字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几乎瞬间就能记住字形,不仅如此,字音、字义也能一并领会。
有一次,家中来了客人,听闻梁阳阳识字天赋超常,便有意考考他。客人随手拿起一本一年级课本,指着其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字“骛”问道:“小公子,可知这个字怎么读,是何意?”梁阳阳眨了眨那双灵动的大眼睛,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骛’字,读音为wù,有追求、强求之意,像成语‘好高骛远’便是用的此字。”客人闻言,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随后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在算数方面,梁阳阳更是展现出了超乎常人想象的才能。简单的加减法对他而言如同儿戏,他甚至早早地开始自学乘除法。家中书房角落里摆放着一套古老的算筹,那是祖辈流传下来、用于计算的工具,梁阳阳对其爱不释手。他常常独自坐在地上,小手摆弄着算筹,沉浸在数字的海洋里,研究着一道道复杂的数学问题。
一日,私塾先生为了测试他的真实水平,特意出了一道颇有难度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题:“3 5-2 8-4 6=?”题目刚说完,梁阳阳几乎是瞬间在脑海中完成了计算,清脆地回答:“16。”速度之快,准确率之高,让私塾先生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先生又接连出了几道更复杂的题目,涉及两位数、三位数的运算,梁阳阳依旧对答如流,每次都能迅速给出正确答案,引得私塾先生惊叹不已。
诵读诗词更是梁阳阳的一大强项。家中珍藏的古典诗词集,是他最爱翻阅的书籍之一。那些优美的词句、深远的意境,仿佛有着独特的魔力,深深吸引着他。他不仅能够流利地背诵课本上的诗词,还常常主动深入那些古典诗词的世界。每一首诗词,他都能用心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并用稚嫩却充满韵味的声音绘声绘色地朗诵出来。
一次,家族举办小型聚会,长辈们听闻梁阳阳在诗词方面天赋异禀,便让他现场朗诵一首。梁阳阳毫不怯场,站起身来,小小的身躯挺直,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专注。他选择了李白的《将进酒》,当那激昂的诗句从他口中倾泻而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的声音清脆响亮,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将诗中的豪迈、洒脱展现得淋漓尽致。朗诵到高潮部分时,他眼中闪烁着光芒,小小的脸蛋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仿佛他就是那痛饮美酒、挥洒豪情的诗仙李白。在场所有人都被他的精彩表现深深打动,掌声如雷。
梁阳阳如此出色的表现,自然引起了家族的高度重视。为了让他能得到更系统的教导,家族特意为他请来了一位资深的私塾先生。先生初来乍到,看着眼前这个年仅两岁的孩童,心中难免存有疑虑。毕竟,在他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未见过如此年幼却被寄予厚望的孩子。
然而,很快,私塾先生就被梁阳阳的才华彻底折服。课堂上,梁阳阳总是全神贯注,无论是讲解新的知识,还是复习旧的内容,他都能迅速掌握,举一反三。先生布置的作业,他总是第一个完成,而且准确率极高。有时候,先生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在教导梁阳阳,而是在与一位聪慧过人的小友共同探讨学问。
随着时间的推移,梁阳阳的学习范围不断扩大。他开始涉猎历史、地理等更多领域的知识。在历史课上,私塾先生讲述着灵荒星球百万年来的沧桑巨变,从外域魔族的侵袭,到人族超神域主的英勇抗争,再到如今灵力枯竭的困境。梁阳阳听得如痴如醉,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对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充满了敬佩之情。他常常会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比如对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对历史人物决策的思考,让私塾先生都为之惊叹。
“先生,我觉得当年超神域主若能提前联合其他星球的力量,或许那场战争就不会如此惨烈,牺牲也不会这么大。”梁阳阳眨着眼睛,认真地说道。
私塾先生微微一愣,随后欣慰地笑道:“阳阳,你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历史,这非常难得。不过,当时的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各星球之间的联系也不像现在这般紧密。”
在地理课上,梁阳阳对灵荒星球的山川地貌、资源分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仔细研究着地图,记住了每一座山脉的走向,每一条河流的源头与归宿。他还好奇地询问先生,在灵力枯竭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改善星球的生存环境。
“先生,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将那些废弃的灵晶重新利用起来呢?说不定能从中提取出一些有用的能量。”梁阳阳满怀期待地问道。
私塾先生摸了摸他的头,说道:“阳阳,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其实,家族中的一些前辈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只是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你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梁阳阳的才华不仅在家中得到了认可,在家族举办的一些小型学术交流活动中,他也崭露头角。一次,家族中几位年轻的学者讨论关于灵荒星球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梁阳阳也被允许旁听。当听到一位学者提出通过发展农业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时,梁阳阳忍不住发言:“叔叔,我觉得单纯发展农业可能不够。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土地的肥力、水资源的利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而且,我们能不能尝试培育一些适应灵力匮乏环境的新作物品种呢?”
他的一番话,让在场的学者们都陷入了沉思。一位年长的学者不禁感叹道:“这孩子小小年纪,思维竟如此缜密,考虑问题如此全面。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然而,梁阳阳的出色表现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家族中有几个年龄稍大的孩子,原本在家族中也被视为佼佼者,如今却被梁阳阳的光芒掩盖。他们心中满是不甘,常常在背后说梁阳阳的坏话。
“哼,他不过是运气好,学了点东西就到处显摆。”一个孩子酸溜溜地说道。
“就是,等他长大了,说不定就没这么厉害了。”另一个孩子附和道。
这些话传到了梁阳阳的耳朵里,他心中有些难过,但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知道,自己不能被这些负面的言论影响,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生活中,梁阳阳也将所学知识运用得淋漓尽致。有一次,家中的水井突然堵塞,仆人们想尽办法都无法疏通。梁阳阳听说后,来到水井边,仔细观察了一番,然后说道:“我觉得可能是井壁上的泥沙和杂物堆积太多,导致水流不畅。我们可以找一根长竹竿,在一端绑上一个刷子,伸到井里去刷,把泥沙刷掉,说不定就能疏通了。”
家人们半信半疑地按照他的方法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水井就恢复了畅通。大家都对梁阳阳佩服不已,他却只是笑着说:“这都是从书上学到的知识。”
随着梁阳阳的名声越来越大,引起了大梁国度一些权贵的注意。一位高官听闻梁阳阳的事迹后,亲自来到梁氏家族,想要见识一下这个天才少年。高官见到梁阳阳后,提出了一些关于治国理政的问题,梁阳阳虽然年纪小,但凭借着对知识的广泛涉猎和自己的思考,也能给出一些独特的见解。
“依我看,治理国家就像管理一个大家庭,要关心百姓的生活,合理分配资源,还要注重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梁阳阳认真地说道。
高官听后,对他赞赏有加,临走时还表示,将来梁阳阳若有需要,他一定会给予帮助。
梁阳阳并没有因为这些夸赞和关注而骄傲自满。他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在这个灵力匮乏的灵荒星球上,他渴望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家族、为大梁国度,甚至为整个星球带来一丝希望的曙光。每天,他依旧早早地来到书房,翻开那些散发着墨香的书籍,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着未知的世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