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K星【求V收】

换源:

  机器怪侠和J博士雇了几十个人把在火柴岛上发现的七八只装满精灵族书籍的大铁箱,运回了机器岛。

遗憾的是这些整齐堆放在铁箱里的书籍,大部已布满了虫卵,被蛀虫啃食的千疮百孔,

最下面的几层用手摸上去还潮泘泘的,有的甚至还往下滴水呢。

于是,在机器天气好的时候,地面树上绳子上,还有房顶上都摆满了书。

有一次,机器岛上突然刮起了一阵遒劲的风,把一些书刮进了海里又被巨浪肢解了,机器怪侠和J博士为此惋惜了好久。

而对于清理这些上古世纪初期,精灵族留下的宝贵遗产,他们可不能像考古学家一样得心应手。

精灵族的图书,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医学,天文,地理,科学,机械。

其中,最有意思的一本莫过于叫《药到病除》的医学书了。

它的里面记录了各种各样的偏方怪方。

像什么驼鸟屎治疟疾,锤子治腰椎间盘突出,草木灰可消毒止血等等。

在众多的图书中,也有两本让机器怪侠和J博士爱不释手的书,它们分别是机械类的《机器帝国》跟科学类的《科幻与科学》。

精灵族的书,大多部分是用精灵语写成的(精灵语跟古闪米特语大致相同)这两本书也不例外。

懂古希伯来语和闪米特语的J博士成了这两本书最早的译者了。

在《机器帝国》翻译的过程中,J博士吃惊的发现早在上古世纪,精灵族就指出了机器是文明进步的直接推手。

如果没有机器话,那么任何一个种族都将无法摆脱原始的生存状态。

同时,精灵族也指出过度的依赖机器,也可能会导致这一文明的陨落。

机器能成就一切,也能扼杀一切的。

“在翻译到《科幻和科学》第五十页时,几个字眼清晰地跃入J博士眼前,只见他摘下黑色镜框的小眼镜,用拇指和食指捏了捏眉心,然后喃喃自语道,

“造大气层……”

造大气层,放在现在也是一个新鲜的名词。

其实,在J博士翻译《科幻和科学》第二十页就提到了精灵族在K星上成功的进行了人工合成大气层实验。

从这一页开始详细介绍精灵族是怎么样造大气层的——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精灵族在书里面还说:因为在一个星球上制造大气层,首先要看这颗星球的基本条件是不是合适。

就是这个星球够不够大,如果星球够大的话,大气层不用制造就有了,因为质量够大的星球可以吸附空气,自动形成大气层。

如果质量不够大,就是制造大气层也没用,星球的引力不够,吸不住空气,那么就是有空气也还是会跑掉。

而离太阳不远也不近的K星恰恰是最适合制造大气层的……

与此同时,机器怪侠在《机器帝国》里也有新的发现——水位仪。

所谓的水位仪就是测量水位的仪器。

里面还附有一表,记录了撒旦海各个时期水位的情况。

通过对比,他吃惊的发现,在距今最近的一次泰萨利大地震之后,撒旦海的水位上涨的幅度是过去的总和。

“伯尔尼高原也就是现在的泰萨利海,正好处于地壳的断裂带上,这里之所以海啸频发并导致海陆变迁,我想与地震引发的海平面上升……还有就是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博士。”

机器怪侠把手里的书摊在J博士的桌前,一只手掐腰另一只手扶在案头道。

“如果伯尔尼高原上的人都移民K星,那会怎么样?”

J博士突然问道。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