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缝纫机上的补偿金

换源:

  1994年的江洲市,空气里弥漫着铁锈和焦虑的味道。棉纺厂的大喇叭不再播放生产标兵的事迹,取而代之的是改制文件的宣读声。林卫国蹲在家属院的老槐树下,手里捏着一张薄薄的纸,上面写着“一次性工龄买断补偿金:3000元整”。三千块钱,像个滚烫的山芋,烫得他指尖发颤。

王秀兰把钱数了三遍,每一张都在台灯下照了又照。“当家的,这钱……”她声音发颤,“得缝进枕头里,夜里睡觉都得搂着。”

林夏在里屋听见母亲的话,手里的缝纫机针“噗”地扎进手指。她正在改一条旧裤子,想拿到夜市去卖。窗外,陆远正在给梧桐巷的老人们拍照,相机快门声像断断续续的心跳。

深夜,林夏被父母的争吵声惊醒。

“建国妈说了,印刷厂最后一个临时工名额,给送礼就能成,”王秀兰的声音压得很低,却透着狠劲,“500块押金,咱们咬咬牙凑凑……”

“送什么礼!那是歪门邪道!”林卫国的声音带着怒火,“小远说了,拿这钱做服装生意,夏丫头手巧,准行!”

“陆远懂个啥!”王秀兰突然哭了出来,“他一个玩相机的,能知道过日子的难?钱捏在手里才是钱!万一生意赔了,咱们拿什么给你买药?拿什么给夏丫头攒嫁妆?”

林夏蜷缩在被子里,指甲掐进掌心。她想起陆远说的话:“夏丫头,你做的那些改良旗袍,要是摆在精品店,能卖大价钱。”可母亲的哭声像针一样扎进她心里——是啊,万一赔了呢?三千块,是父亲三十年的工龄,是这个家最后的救命钱。

第二天一早,王秀兰红肿着眼睛,把一沓钱塞进枕头深处,用线密密缝好。林夏看着母亲佝偻的背影,突然觉得那枕头像个沉甸甸的枷锁,锁住了所有人的希望。

陆远来的时候,林夏正在院子里晒衣服。他手里拿着一本《服装裁剪大全》,封面上画着时髦的连衣裙。“夏丫头,你看这个,”他翻开书,指着一页改良旗袍的设计图,“用你那些碎玻璃和丝线做装饰,肯定好看。”

林夏接过书,指尖触到纸页上的折痕,显然被翻过很多遍。“我妈……把钱缝枕头里了。”她低声说,不敢看陆远的眼睛。

陆远沉默了一下,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没关系,钱可以再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不对?”他的笑容很灿烂,可林夏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手腕上,似乎多了道新的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