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函谷八友之书呆苟读

换源:

  第37章函谷八友之书呆苟读

李长青从没有把怀疑慕容博的事情说出来。毕竟他也没有办法说自己知道慕容博装死,一直隐藏在少林学习武功。

李父嘱咐他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对方还没查清身份,不能放松警惕。

李家过年有点特殊,不用出去拜年,都是下面各个支脉来他们家里面拜年,

上百个十岁以下的来云锦山庄,磕头拜年之后,每个人五两银子的压岁钱,

家族内部书院,有二百多名学子,前五十名的每人二十两的奖励,剩下的每人十两,五两不等,

然后把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安排人送去二十两的慰问金,为家族出力受伤的家属,每人每年二十两,还为了家族因公死亡的,每人每年过年给二十五两。

李家在云锦山庄的下人,每人十两的过年费,前前后后的,花了五万两银子,

李家舍得花钱,家族的凝聚力也大,要不然那些去朝廷当官的,也不会以李家子弟为豪,

只要你能够当了官,只要是李家子弟,不管血脉距离主家多么远,只要你在宗族族谱上,你不用担心为了钱去低头哈腰求人,也不用像那些寒门子弟,当官之后依然拮据,迫不得已走上歧途,

李长青深知家族的繁荣并非偶然,这一切都离不开祖辈的智慧和后辈的勤奋。他作为李家的下一代的家主,自然跟着自己的父亲后面学着。几天后,过年的气氛已经逐渐消退,李家的各个产业基本上全面复工复产,

古代,过年也不怎么停工的,但是李家子弟身为管理人员,还是能够休假的,只要不是特别重要的岗位都会回家过年。

李怀安把李长青叫过去,

“父亲后面您叫我过来!

“嗯,进来吧,”李怀安说了一声,

李长青进门之后,发现不是一个人,除了李怀安的贴身婢女阿萍以外,还有一个人。看起来三十岁出头身上一股大儒的气息,

李长青进门之后,对着父亲一礼,大户人家就是规矩多么在曼陀罗庄就没有什么规矩,

李怀安指着儒士说道“这是函谷八友之一的书呆苟读,他以后就是你的老师,还不见过先生,”

李长青一听是函谷八友之一书呆苟读,也对着他行了一礼“长青,拜过先生!”

苟读摆了摆手,函谷八友也是关中武林人物,目前李家是关中武林领袖,而函谷八友被苏星河驱逐出门派,身边经常出现星宿派的弟子,为了活命不得不分散开来,各自出去避难,

书呆苟读武功很差劲,内力不错,达到了准一流的境界可是对敌手段,没有什么那么出手的,此次担任李家的客卿,负责山庄附近的一家书院,并且教授基础武艺。

此次被安排任务,近期大半年之内要跟着李长青,直到解试结束,十月份左右考试,还得九个月呢。

这不是收徒拜师,苟读也不回收一个基本上成才的人只是教导一些考试的内容,方便应考。

李长青对函谷八友不怎么感兴趣,可能是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些特殊的本事,但是在武侠世界武功才是最重要的是其他的一切你武功高了之后,可以陶冶情操,但是你什么本事没有生死都掌控不了,学那些玩意干什么。

苟读以为自己只是教授一个纨绔子弟,有个过程,科举是凭借本事的,教导半年就能科举那自己就是神仙了。他还是十四岁的毛都没长齐的娃子,着什么急啊,有很多的人五十了都没有过解试呢。

来到了李长青自己的书房,

苟读开始考教起来,“少爷,你可是能把千字文全部认下来?”

李长青一头黑线,这是被小看了,居然问自己认识不认识字,

李长青微微一笑,自信地回答:“先生,千字文自幼便已熟读,六岁就已经全部识得,现在,倒背如流亦非难事。”

苟读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思忖,这李家子弟倒也并非完全不学无术。他接着问道:“那好,你能否解释一下《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含义?”

李长青略一沉吟,便侃侃而谈:“此句出自《论语》开篇,孔子言学习之道,强调学习并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指学习并时常温习,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味着当朋友从遥远的地方来访时,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则表明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应该生气,这正是君子的风范。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品德的修养。孔子的这句话,教导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与朋友交往要真诚快乐,面对误解要保持宽容和大度。

苟读听后,微微颔首,对李长青的回答表示认可。他接着说:“既然少爷对《论语》有所了解,那么对于《孟子》中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又有何理解呢?”

李长青稍作思考,然后回答:“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下》,意在说明任何事物都需要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来约束和指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正如工匠制作器物,必须依照规矩才能制作出方正或圆润的物品。在治国理政中,也需要有法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使国家有序,社会和谐。这同样适用于个人修养,只有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苟读听后,心中对李长青的学识和理解力感到满意,没有想到看走眼了,一连着问啦说个问题,后面越来越偏,都能对答如流,经义这一关不用自己教也能去参加解试了,

接着又教起来书法,

李长青提笔蘸墨,挥毫泼墨,一气呵成。他的书法行云流水,笔力遒劲,字字珠玑。苟读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心中暗自赞叹。李长青的书法不仅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更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

“好字!”苟读忍不住赞叹道,“少爷的书法,既有颜筋柳骨之风,又不失自己独特的风格。看来,我之前对你的了解还是太浅了。”

李长青放下笔,谦逊地回答:“先生过奖了,书法只是我闲暇时的爱好,不敢与古人相比。”

苟读微微一笑,心中对李长青的谦虚态度也颇为欣赏。他接着说:“既然书法已见功底,那我们再来谈谈诗词。你能否即兴作一首诗,以‘春日游,杏花吹满头’为题?”

李长青略一思索,随即提笔挥洒,墨香四溢。他写道: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微风不觉寒,轻步踏青丘。

碧水映天光,柳絮随风柔。

心随景物开,诗酒趁年华。

苟读接过诗稿,细细品读,只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是对春日美景的描绘,更有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自在。

他不禁感慨,不能用之前刻板印象对待这位少爷啊,完全没有之前见过的那些纨绔子弟的样子,

“少爷,你的诗作颇有古人之风,意境深远,用词精炼。看来,我之前对你的刻板印象,让我误会了少爷,少爷之才不需要我跟随,去解试没有扔的问题,说不得解元也不是不可能,”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