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外,李墨道和尹喜缓缓睁开眼睛,那满天紫气已经消失不见和它一起消失的还有李耳。
尹喜走到李墨道身边,李墨道低着头没有说话或许是在伤心,尹喜也没有说话或许是在同情。
久久未言,过了许久尹喜打破了这尴尬的气氛。
“师兄,如今我得老师传承今后便要苦心钻研其中大道。不知师兄有何打算?”
尹喜的话让处在悲伤中的李墨道回过神来,他一脸懵逼地看着尹喜我什么时候变成呢师兄了?:“我又何时成你师兄了?”
“圣人走前曾传音入密与我,收我为记名弟子,并赠下这五千言。”
原来是这样,李耳消失前得知自己与尹喜有一段师徒之缘单这份缘分被穿越的李墨道鸠占鹊巢为了弥补尹喜李耳就收他为徒。
“你年长于我还是叫我师弟便好。”
虽说李墨道入门早于尹喜可是他实在不习惯有一个比自己大几十岁的人叫自己师兄所以让尹喜换换,至于兄弟争斗?李耳门下就他和尹喜,《道德经》可是老子集大成之作两人都有何必去争?
“师兄入门先于我,我虽虚长几岁但许多东西都还有学习,师兄不要再推辞了。”
尹喜不依不饶地想让李墨道当这个师兄,李墨道无奈遂告诉他在外面尹喜为师兄毕竟一个二十的少年怎么看都是师弟才对,而私底下就随便尹喜吧。
尹喜想了又想虽然固持己见但还是答应了李墨道。
“我自小与师傅游山玩水,但许多地方依旧没去过,还有这么武功落下太多。我要去这天地间走走。”
谁是师兄,谁是师弟这个问题他们大概算解决了李墨道也回答了尹喜开始的疑问。说完就告别尹喜随便找了一个方向就慢慢地走着。
尹喜望着李墨道逐渐消失的背影做了个礼,随后便准备回去。不久后尹喜辞官钻研《道德经》发现其中奥妙无穷,遂开门收徒,之后慢慢壮大,后世人称其为道家。
而李墨道呢?他此时漫无目的地来到了一个神秘山谷内,这里风景优美,走进去的瞬间李墨道就发现自己的两个内力竟然自行运转起来。
正好奇间一个少女便赶着羊群路过这里,那少女一张瓜子脸,睫长眼大,皮肤白皙,容貌极为秀丽,身材苗条,弱质芊芊。手中挥舞着一根青绿色的竹棒。
两人四目相对,少女瞪着自己那明亮的大眼睛好奇地问道:“你是怎么进来的啊?”
李墨道回答:“在下也是无意中来到此地,不知姑娘你?”
少女将羊群赶到一边让它们自行吃草随后说:“我也是,当时离开范蠡就带着羊不知不觉就走到这了,然后就住下了。”
范蠡?李墨道记得在金庸短篇小说《越女剑》的主角就是帮助范蠡灭吴然后隐居起来的,而且书上所说的样貌和眼前这个女子极为一致。
“姑娘莫非是阿青?”李墨道不确定地询问那少女。
少女眨了眨眼睛,有些好奇地反问李墨道:“你认识我?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认得你呢?”
李墨道可不会说谎自己是从书里认识她都,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阿青虽武功高强但终究还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女也没多在意。
要说这阿青啊,在金庸笔下所有女性里她的武功可以排在第一名,甚至可以排在全部高手的前五。
她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放羊女,一日忽然背一白猿偷袭,少女心性的她便随手找了根竹棍和白猿对打起来随后变学到了一套不是人间的剑法。
金庸表示即便武功再强再军队面前也只能取巧,但阿青就厉害了,原著中描写阿青最后出场的片段:蓦地里宫门外响起了一阵吆喝声,跟着呛啷郎、呛啷朗响声不绝,那是兵刃落地之声。这声音从宫门外直响进来,便如一条极长的长蛇,飞快的游来,长廊上也响起了兵刃落地的声音。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剑士阻挡不了阿青。
只听得阿青叫道:“范蠡,你在哪里?”
范蠡向西施瞧了一眼,朗声道:“阿青,我在这里。”
“里”字的声音甫绝,嗤的一声响,门帷从中裂开,一个绿衫人飞了进来,正是阿青。她右手竹棒的尖端指住了西施的心口。
那三千士兵可不是什么善茬,虽有范蠡不可伤害到阿青的命令但要是一般的高手是不能在一瞬间同时打掉三千人手中的武器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