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生死簿的真义

换源:

  郭沫若从虚空走了下来。

他走过的步伐就像舞步一样,宛如一个个绽放的花瓣,舒展飘洒。

黑白无常两位,看到了他的优雅和柔情。

更真切地看到郭沫若的时候,眼睛都被他迷住了,他身上带着很美的光环。

那是郭沫若周身自然形成的光芒,而且这种光芒不断围绕。

对于白无常刚刚提到的问题,郭沫若思考了一下,现在除了要有居住的地方。

还需要记录。

他看着天空后说道:

“生有所记,死有所录!”

“灵魂大多数都会受到生前的性情和思想而束缚,显得异常沉重,故而记录他们的名字,你们便能了然他们的一生。”

此话一出,天空之中落下了一本簿子。名为:

生死簿!

黑白无常又在惊讶郭沫若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真义,突然间觉得名满天下的九大世间的真义也不过如此。

“生死簿!”黑无常疑惑。

“天下生死,唯有无常,尔等便是无常的记录者,此书可以了然一人一生,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什么修行的人,此书只要查阅其名,都可以知道。”

“哪怕是三圣,渡天?”白无常问道。

“是!”

简直不敢相信,这书能有如此大的能力。

“对于大修行者,他们的一生都会在变化,命格属于天命系列,对于普通人和普通修行者,他们的一生已然注定,什么时候死,都在里面。”

“此物不可丢失,不然有罪!”

“罪?”

“生死薄是记录,要是落入他人之手,了其真义,便会篡改生死,有人当死,有人不当死,随意篡改,会破坏天地法则,尔等需要谨慎!”

他们两个点点头。

“你们先去记录这些死去魂灵的,之后,你们到整个天下,召集所有死去的魂灵,他们有些死后,并没有任何的归路,一直流浪,凄凉无比!”郭沫若悲悯地说道。

“郭圣,请问如何归类这些呢?”白无常问道。

“生死由善恶,善与恶是一切存在的象征,他们左右了生的业力,死的归宿,这是对于灵魂而言,你们先按此分裂,一定要细细区分生死簿上的记载。”

“另外,这些灵魂孤独地在深夜中诉说他们的痛苦,你们要仔细听闻,你们犹如一个火中,无论灵魂善恶,都要试图去照亮他们。”

“谨遵郭圣之令!”黑白无常说道。

可是魂灵太多,归类后,又应该如何呢。

“且将他们安置在奴族!”

随后,郭沫若手掌一会,将奴族分化为一个场地,里面有数不清楚的屋子,由黑白无常记录后,分管居住,等待郭沫若的下一步计划。

郭沫若步入虚空,伴随着曼陀罗花,山峦那边迎来了另一次的灿烂,郭沫若的光辉让群山披上了一件景色的棉袍,于苍茫中显现着端庄,宁静的圣洁之美。

郭沫若需要再找多一些人,来管理,毕竟就黑白无常,一时间也忙不过来。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郭沫若把第二世间砺节山掌间之子,以及妖帝之女九尾黑狐都变成了管理灵魂的人。

还把魔族长老变成了一件法器。

无疑就是在挑战魔族、砺节山和妖族。

很快,消息传遍了整个天下,有人在感慨,有人在抱怨。

渡天在常思林修行,也感受到了郭沫若的圣举,他以真义创造黑白无常和法器,拯救了邪魂丧尸。

也是旷世之举了,毕竟救了如此多的灵魂,并且将携有饕餮之血的魔族长老变成了法器,使得秦王的招数一下子就被破了。

救赎了邪魂丧尸!

惩戒了魔族!

镇压的了大秦王朝。

还随便用真义境创造了新的人。

无疑都是匪夷所思的举动。

魔族听闻这个消息后,十分震惊,又十分可憎。

他们联系了大秦王朝。

可是胡亥回去后,一个劲儿地说郭沫若的坏话,并且挑拨离间了砺节山和妖族,说他们故意在这件事情和大秦王朝作对。

公子复苏听出了一些门道,觉得胡亥这件事情也办得不妥,遇到了砺节山和妖族,就不应该正面冲突,破坏了其中的关系,对于大秦王朝,没有什么益处。

胡亥听不进去,一直说公子扶苏就是在跟秦王作对,藐视权威。

其实现在的公子扶苏心中已经有所向往,他听到了郭沫若对于邪魂丧尸的做法,还有黑白无常的真义,知道此人定然是绝对强大的存在,并且凌驾于一切之上。

以后郭沫若一定会有一波又一波震动天下的举动。

秦王的气不能就此咽下,连同魔族的,都要一起出,毕竟魔族是因为秦王才去的奴族,现在遭受了这么大的打击,绝对不能就此别过。

秦王忽视了扶苏的说法,让帝师前往魔族相商。

妖族这边,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也是大为震撼,妖帝和妖后都决定前去奴族看个一二。

砺节山的掌间知道后,只是微微一笑,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儿子自己做的决定,任由他去便可。

但是砺节山一些长老觉得不妥,就算是王朝和各大世间的掌间,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怎么可以随意将人留下,这是无视世间威严。

公子扶苏提议自己要去寻找奴族。

不,现在奴族已经改名为:

渡魂窟。

胡亥提议要一起去,他倒是想要看看这个人,这一次又能有什么作为。

但是,他心中更多的是怨气,之前东阳境的人也是胡亥去了不成,他去了就成了,心中早已经挤满了怨恨,早想伺机而动,无奈父王和东阳境都在支持他,所以不能随意就动手。

“弟弟,是一定要跟我去吗?”扶苏问道。

“当然了,难道兄长有什么顾虑吗?”胡亥眼神邪魅。

“倒也没有,只是我觉得此去,我是不是会一去不复返啊!”

扶苏望着渡魂窟的方向,心中似乎有所悟。

郭沫若的道便是如此,所到之处,皆有真义,而真义,也都是因人而异,可是让不同人对同一个真义有所觉悟,从而有了自己的道。

对于扶苏的话,胡亥觉得很是惊讶,难道心思已经被看穿了。

其实并没有被看穿,只是两人的觉悟点不一样罢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