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鹏看见李元拿着厚厚的一本电子电路设计这本书,他本来是想劝一下的。
这本书是他买来放在实验室里面给自己的研究生用的是作为一本工具书,哪里忘了就去查一下。
作为一本查阅知识,作为知识库的书来说,它是合适的
但是作为初学者的入门知识书那就是绝对的不合适了
卢鹏知道一般人看到这种大头目的书,根本学不了多少,10厘米后几十个章节,其中的内容相互关联能让人痛不欲生
不过李元拿起书来就在那使劲翻,翻的飞快,那速度让卢鹏都怀疑李元有没有看进去
所以卢鹏还没来得及说出话,李元就已经翻完了
只听见李园对卢鹏说:“老师,我这边好了!”
卢鹏刚想回答一句好,然后才反应过来,他结结巴巴的问:“李元,你看完了吗?这才多少时间你确定?”
李元点点头:“看完了!”
10分钟不到。怎么看得完,卢鹏在内心疯狂的吐槽,这也太逆天了吧,不对,李元肯定是在说假话。
卢鹏说道:“那你来上手试一下!”
他要看看李元究竟是不是在说大话。
李元点了点头:“好”
无线输电技术的核心就在于天线和电子系统,就是一个天线一个电路板。
李元拿起架子上的一款漆包线,然后用3D打印技术打印了一个塑料材质的骨架,按照设计的图纸一点一点的把铜线给缠绕到天线上。
接下来是电路板,他拿起一个电路板,然后拿起电烙铁仪在里面挑选出合适的各类芯片以及元器件,电阻电容等等。
按照相应的位置把这些东西都焊起来,然后用电线连接上。
李元的动作行云流水很流畅,没有一点阻塞,整套动作,宛如练习了千百遍一样,让人赏心悦目,各个元器件被整齐的,固定在他们应该待的位置,焊口紧密整齐,布线合理,美观,哪怕丝毫不懂电路设计的人看了也会被其中蕴含的美感所折服。
而卢鹏就震惊,他可是看着李元,从不会到熟练的这个过程的。
这个过程有多短?才不到10分钟!
10分钟能干什么?上个厕所都不够!
喝两口茶水就过去了!
可偏偏李元用这么一点时间看完了那厚厚的一本电子电路设计,不仅看完了,还深刻的学会领悟了其中的知识,从他的动手能力就可以看出他学的已经比自己那些研究生好像不知道多少倍了!
而自己的那些研究生练习了多少次才有这样的熟练度,李元仅仅上手一会儿就已经完爆了他们!
这怎么比已经没有办法比了!
妖孽,实实在在的妖孽!
如鹏感觉天才这个字都没办法去形容李元了,或许只有逆天妖孽这样的字眼才能去形容它。
李元做的飞快,这点东西对自己来说简直小菜一碟。
他又看了几遍,确定没有错误。
毕竟这可是自己第1次做,虽然有悟性,逆天加持,这些都是小儿科,可是谨慎的态度还是要有的。
要不然做错了就尴尬了。
李元对卢鹏说,老师我做好了。
卢鹏被震的浑身麻痹,他看了一眼时间,距离两人来到实验室,不过过去了半个小时。平时这一点时间给自己的那些研究生学生,连读篇文献的时间都不够,而李元奏在这么低点时间就已经开始要做实验了!
没法比,一点都没法比!
卢鹏说道,行,那开始吧。
李元带着卢鹏到实验区的房间,那里墙壁都是白色的,背后是吸收电磁波的隔层材料。
一元在实验台上放置了第1个天线,然后接入电元,如果没有打开。
李元在另外一边又放置了一个天线,然后插入实验检测仪器,这是接收天线用来测试远距离输电的性能,然后观察情况如何。
李元小心翼翼的作者,毕竟这可是。关系到自己第1个黑科技的成果,做好了,说不定还能挣钱呢。钱这东西谁会不爱呢。
他在发射端设置了一个延迟书店信号哦,将会在一分钟之后发射电元电磁波,然后。接收天线这边就可以接收电能了。
李元和卢鹏坐在接收端这里,仪器上连接着天线显示屏上的仪器显示着天线传输的电压和电流,有传输效率。
李元点点头,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现在已经可以开始了。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预设的延迟信号,输电的时间点。
随着发射天线,工作信号灯的亮起,可能被正式的传输了过来。
两人紧张的看着示波器屏幕上的波形,很快一到正弦波电流电压。就在显示屏上出现了。
卢鹏点点头,然后他说到第1步成功了,你这个天线确实能够传输电流,现在就要看输电的效率如何了,毕竟现在无线书店的核心难点就在输电效率这一块。
卢鹏知道无线输电技术,听着好听,但是实际应用很难,就是因为效率始终提不上去,白白浪费了许多电能在空间中。
近距离书店的效率往往只有百分之五六十,相当于近乎一半的电能被浪费在了空气中。无论是什么应用场景,这都是难以接受的。
李元看着示波器上的数字,他等待电流稳定之后,它算出了输电效率。
95%。
卢鹏听到之后差点以为自己耳朵坏了,他赶忙在问道多少
李元说95%啊
你是不是算错了?卢鹏说完这句话之后,自己看着示波器上的电流电压值自己又动手算了一遍,发现结果还是一样的。
你是怎么做到的?
卢鹏震惊的问道
李元说电磁波在空间中传输,就主要是因为会扩散,我从激光的传播获得了思路,如果我们使用特殊的结构进行电磁波聚焦,防止他们扩散不就行了。
卢鹏听完之后,恍然大悟。
他用难以置信的语气说:“这个思路并不是没有人吓到过,实际上学术界早就有人想到了,但是聚焦电磁波实在太难了,这涉及到了多个领域的知识,无数科学家和顶级工程师尝试之后就放弃了,就是因为他们想象不出有哪种结构能够聚焦电磁波!而你居然做到了!”
“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