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两套方案

换源:

  “上面的意思和你们刚刚交谈的差不多,方案究竟如何厉害他们不想知道,

他们只想看到成果,哪怕只是一丝阶段性的成果,至少这才能证明这套方案的可行性。”陈安和轻声说道。

果然。

和他们刚刚交流的差不多,仅仅只是理论上的可行终究是纸上谈兵。

“既然如此的话……”

陆远山微微吸了口气说道:“那咱们就把这个零摄氏度的超导体做出来,而且这种材料一旦问世,受益的不仅仅只是可控核聚变,你们应该很清楚零摄氏度的超导体代表什么。”

最理想的材料就是室温超导,也就是在常温情况下的超导材料。

这也同样是全世界都在疯狂投入研发的项目。

室温超导一旦做出来,那就是纯纯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现在的任何材料在能量传输的情况下都是有损耗的。

比如说芯片。

为什么打游戏的时候手机会发热,正是因为芯片的高功耗运转导致不断散发热量,这才导致的手机发热严重。

但若是以超导材料造出的芯片将不会有任何热量损耗,完美解决功率损耗和热量散发等问题。

这份可控核聚变里面的超导材料方案虽然不是常温下的。

可零摄氏度的超导材料仍旧是能够震惊全世界的。

要知道现在能够实现材料超导性的温度,最高都是在零下两百六十摄氏度,大部分都是使用的液氮冷冻来实现材料的超导性。

这个温度条件下实现的超导材料,能够使用的范围实在太有限了。

但是。

零摄氏度的超导材料可就不同了。

说白了随便一个冰箱的温度都是零摄氏度,这种材料一旦问世,其影响也绝不会亚于可控核聚变。

陆远山说完看向其他人接着说道:“支持我并且愿意出一份力的,到时候研发出可控核聚变算你们一份功劳。”

“虽然我是搞材料学的,但是这个超导材料涉及到的一些内容连我都看不太明白,想要取得这个阶段性的成果好像也没那么容易。”

张远的目光带着些许凝重,实际上从一开始他就注意到了这份超导材料的研发方案。

但里面有很多内容连他这个院士都看不太懂,更何况是其他不属于这个专业的这些人。

“你看不太懂,不代表别人也看不懂。”陆远山淡淡的说道。

“呵呵!你这话我是不赞同的,你知道我为什么能坐上材料学的院士级别吗?”张远淡淡道。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陆远山仍旧古井无波的说道:“但我想说的是,你这位材料学院士并不是万能的,你看不懂的还有其他人能看懂。”

“究竟是谁,你倒是说说看啊,真有这样的人,我把这院士的头衔让给他。”张远说道。

“研发出这份可控核聚变方案的人。”

陆远山一句话直接让张远怔住,说其他人可能存疑,但设计这份方案的人那铁定是没毛病的啊。

“你是说,直接让设计这份可控核聚变方案的团队来接手做这件事?”侯小亮在一旁说道。

“不是团队。”陆远山淡淡道:“是个人。”

“个……个人?”

包括侯小亮在内的其他人再度被惊到了:“你……你该不会是说,设计这份可控核聚变方案的不是团队,是个人完成的吧。”

在场的任何人,从看到方案的一开始,他们就认为这绝对不可能是个人行为。

这铁定是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并且团队内部分工明确,纯纯依靠一个人怎么可能精通这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对啊,就是一个人啊,我啥时候说是团队了。”陆远山淡淡道。

“怎么可能,这……这怎么可能,一个人……”

一旁的陈安和此刻也是深吸了口气:“他是神仙转世不成,一个人怎么可能精通如此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将其融合研发出这一套可控核聚变方案,陆远山你绝对在胡说八道。”

“这种事情我骗你们干嘛,对我又没啥好处,再说了……”

陆远山淡淡道:“而且这些都不重要,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明确,将方案中的超导材料做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这……这倒也是。”

虽然张远的内心仍旧是一肚子疑惑,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也不好意思再继续问下去了。

而陆远山则是接着说道:“我会想办法请这个人出山,但他究竟愿不愿意出马来帮忙还得看我们的运气了。”

如果是别人还好说。

可林天今年才满三岁,他总不能去强迫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做事情吧,即便对方再懂事他也只有三岁啊。

而这次会议也在众人的震惊和疑惑之中草草结束,而所有人心中最大的问题就只有一个。

陆远山手上这份可控核聚变的方案,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

林天倒是不知道这些。

此刻的他正看着桌子上的一个手写清单,随后默默地把清单的第一条后面画了个对勾。

方案一:

1,可控核聚变【表情】

2,人工智能

3,火箭发动机

4,万吨量级核弹

方案二:人类火种

这是林天列出来,想要摧毁小行星最重要的四项技术。

可控核聚变这项技术交给陆远山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距离小行星落地还有十七年的时间。

预留两年时间。

毕竟总不能在小行星来到地球上空了再进行摧毁计划吧。

也就是说还有十五年时间。

十五年。

按照他的方案来说的话是足够把真正的可控核聚变打造出来。

比化学燃料更先进、能量更恐怖的可控核聚变一旦搭载到火箭上,林天相信摧毁小行星的成功几率将会大大增加。

反正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得是为了摧毁小行星而服务,林天自然不敢有半点的马虎大意。

第二项。

人工智能。

这不仅对摧毁小行星有巨大帮助,这项技术对全人类的科技发展都有着深远意义。

林天之所以将其列到第二项。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现在全人类都还没发现对地球会构成直接威胁的小行星。

就算现在林天表现出了极为不凡的能力,可他要说有小行星会在十七年后撞击地球。

不仅是其他人,连陆远山也一定会认为他疯了!

所以林天需要证据。

需要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宇宙深处有一颗小行星会对地球构成直接威胁。

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提前相信地球即将面临毁灭性的危机。

但全世界那么多的天文台,还有专门观测太阳系内小行星活动的机构。

可即便如此也仍旧是在小行星会撞击地球的三年前才发现,林天想要借助普通的工具根本不可能在现在发现那颗小行星。

所以人工智能就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而且若能把人工智能给做出来,不仅能帮林天找到那颗小行星,而且对研发可控核聚变和其他科技的研发也有巨大帮助。

第三项和第四项就不用说了,这是摧毁小行星最关键两项技术了。

至于方案二。

如果最后仍旧没能摧毁小行星,保存人类火种,将其发射到太空或者隐藏到地底深处,这些就不是他林天能决定的了。

但毫无疑问的是即便有系统存在,林天也不能说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完成这件事。

所以方案二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

“接下来就是人工智能,目前国外的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国内才刚刚起步而已,我得找机会去把这种技术录入到系统内才能将其掌握并进行升级。”

林天的小手指头不断敲击着桌面。

这件事凭他自己是没办法完成的。

家里人根本不可能让他单独出门。

所以这还得需要别人的帮助,最大的可能就是让林梦琪带他出去接触到人工智能。

只有这样才有让系统录入这项技术的机会。

就在林天左思右想的时候,林梦琪从门外飞一般冲了进来。

“弟,快给我看看,这道题我不会做。”

林梦琪拿着作业本放到了林天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