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安民告示

换源:

  草丛里的人蹑手蹑脚的跨出草丛,猫着腰一点一点的向树林外摸去。

待的来到了官道旁,仔细确认了四下无人之后,这才手扶胸口,花痴呼哧的喘了几口粗气。

只见他一身黑色夜行衣,头巾紧紧地裹住自己的头和脸,只漏出了二只阴森森的三角眼,一闪一闪的亮着光。

他随便找了块大石头,喘着粗气坐了上去,半晌呼吸才平复了下来。

“妈的,铁血无情,太他妈狡猾了,呸!”

他愤愤的冲着铁血无情消失的方向啐了一口。

“老子早晚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坐在大石头上休息了好一会,看看天色,估摸了下时间,黑衣人这才站起身来,摘下头巾,退去身上的夜行服,漏出里面平常的衣物,恢复成一幅普普通通的行人的模样,这才慢条斯理的顺着官道向前走去,前行的方向不是大梁城又是何处呢?

东方鱼肚发白,即将天亮的时候,大梁城北城门突然提前打开了,早在这里等候的附近乡下的农夫,还有一些赶路的商人有点不明所以。

这还没到开城门的时候呢,怎么今天这城门就提早开了呢。

“呦,今个合适啊,这个点儿,这城门就开了?老天爷开眼,看来我这2筐菜今天是不愁卖了,一会肯定能先占个好位置。”

一个排队等待进城的农夫心里乐开了花,赶紧挑起扁担,伸着脖子往前凑。

“哎哎哎,看着点,着什么急呀,没看这吊桥还没落呢吗?你这是要着急跳河呀?”

农夫前面的一个樵夫打扮的人,手里拄着扁担,脚下踩着自己的柴火捆,回头白了农夫一眼,伸手揉了揉被农夫的扁担撞了一下的肩膀。

“你才急着跳河呢,你急着投胎呢你。”

农夫毫不示弱,一边回嘴,一边白了樵夫一眼,腿脚不听,继续跳着扁担往前挤。

“嘿你个不要脸的,你他妈撞了人,你还有理了你。”樵夫火冒三丈,伸手就薅住了农夫的后脖领子。

农夫正挑着扁担往前挤呢,突然后脖颈子一紧,脚底下拌蒜,一个踉跄差点摔倒,赶紧放下扁担,回身扭住了樵夫的手腕。

“干吗?想打架吗?我他妈你弄不死你!”农夫瞪起眼睛一副要打架的气势。

“嗨你他妈的找死呢你。”樵夫更不示弱,随手抄起了一根柴火,骂骂咧咧道。

本来大清早的人就不多,这边一争一吵,瞬间就引来了周围群众的围观,有起哄的,有劝架的,还有怕事的,赶紧收拾收拾自己的东西往远处挪了挪,生怕一会打起来,碰坏了自己的东西。

这边吵吵闹闹,惊动了吊桥对面的官兵:

“嗨,吵什么吵,找晦气是不是,这大喜的日子你们要是找不自在,老子他妈一会好好的收拾你们。”

这边两个人推推搡搡扭作一团,根本没理会对面官兵在说神么。正争执间,只听得稀溜溜的几声战马的嘶叫声,城门内款款的开出了一乘豪华马车。

“这不是咱们城主的专用马车吗,呦呦呦,你看仪仗队也出来了。”

“啊?真的诶,这,这,这,这是要闹哪样呀。”刚才还在看热闹不嫌事大起哄让二人快点动手的人们,立时就被这场景吸引了过去,没人再理会那两个纠缠在一起的人了。

那两个互相揪着脖领子,吐沫星子飞溅问候着对方全家的肇事者,一边继续扯着脖子怒骂,一边也禁不住拿眼睛瞟着城门口的方向。

还真是城主的专用马车和仪仗队出来了,这驾马车平时很少上街,除非有特别重要的人物,比如说韩国朝野的各位大员,或者是别国特别重要的使节,他们来访大梁的时候,宁缺毋滥为了表示隆重,才会派车这套阵容来。

平日里宁缺毋滥是从不乘坐这套马车的。

随着马车出城,城门口的官兵们指挥者也赶紧放下了吊桥,恭恭敬敬的目送着马车和仪仗队浩浩荡荡的出城,向北方而去。

人去中嘀嘀咕咕的猜测着马车的去向,没人再去理会刚才那二位打架的人。

那二个人互相拉拽的手没有放下,但也是扭着脖子注视着马车的方向。

此时回过神来,再次互相盯着对方。

此时没有了周围人的起哄,他二人顿时也觉得有些尴尬,农夫首先放松了对方的衣领。

对方见状,也悻悻的松开了手,在自己身上擦了两下,冲对方翻了个白眼,扭头收拾起自己脚边的柴火捆。

农夫打扮的人在背后冲樵夫做了个举手要打的姿势,然后无声的做了个鬼脸,也不再理会对方,挑起扁担过了吊桥,向城门口涌去。

城门口的士兵指挥众人排好队,嘴里喊着,说现在还不到离开城门的时间,大家还得等一会,老百姓只得无奈一边的排好队,一边央告守城的士兵,让他们通融一下。

这差不了几分钟了,看大伙那么辛苦,早点开城门,让大家进去得了。

这时,又有两名士兵从城门里走了出来,一人手里拿着几张超大的海报,另一人手里提着一桶浆糊。

二人来到城墙下,在专用的一块告示栏里,麻利的张贴着告示。

刚刚那个农夫爱看热闹,见有告示贴出,随即放下自己扁担,放在自己刚刚站队的地方,用货物代替自己排着队,然后再跟队伍前后的人打着招呼:

“哎哥们,我在这排着队呢啊,我东西放这,过去看看啥意思。”

他前后的人也想知道告示里说的啥,也就点头同意道:“行,你去吧,我给你站着地儿。”

农夫搓着双手,一步步的跟着几个人来到告示前,伸头张望着墙上的告示,无奈他不认识字,只能左右看看众人,看看人群中能不能有个识文断字的人,给大家念叨念叨。

谁成想这爱凑热闹的人里面,还真没有几个能全篇把告示读懂的人。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嘴里不停地打听着:“哎哎哎,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站在农夫前面的一个人,个子比他高半头,挡住了他的视线,他伸手拍了拍那人的肩膀,满脸堆笑的问道:

“哎哎哎,兄弟,说啥了,那上面都说啥了?”

那人也看不懂告示上的文字,这跟那上面找自己可能能认出来的一两个字呢,见有人问自己,随即尴尬的回头答道:

“靠,我也没弄明白呢。”

这一回头不要紧,正看见刚才和自己打架的农夫一脸谄媚的望着自己。

樵夫一愣,随即翻着白眼扭回头去,懒得理会这个傻逼。

农夫一脸期待着对方的回音,见回过头来的是刚刚那个臭砍柴的,还他妈敢一脸的嫌弃,真想上去给他一巴掌。

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敢动手,呸了一声转身挤到人群的另一面打听去了。

这时,城门守军的文书,一个年纪不大,文质彬彬的年轻人走上前来,众人自觉地让开一条通道,那文书一步三摇的走到了告示前。挺胸叠肚一脸的自豪像:

“让让让让让,各位乡亲,听好了啊,好消息好消息!”

围观众人闻听是好消息,纷纷点头一脸的喜悦,前面的还不忘回头给后面的人转述道:

“哎,好消息,好消息。”

后面的人正聚精会神的等待下文呢,不耐烦的一推前面的:“闭嘴吧你,我他妈听得见。”

前面的不以为意,嘻嘻讪笑着回过头去,继续认真的听着。

“宣,黑风崖匪患,聚啸山林,为祸一方,一十五载,我大梁百姓深受其害,无不对其深恶痛绝,欲除之而后快。今我大梁城主宁公,身先士卒,勇闯匪巢,率我大梁士卒于昨夜,英勇出击,尽剿匪祸,匪首武大疤瘌以下一应人等,已尽数伏法,我大梁勇武之师,即日还城,望我各界军民奔走相告,共享盛况,境内军民即日起放假三天,以示庆祝。至此,1259年,4月初10”

“欧~”

现场一片惊呼声,“大帅威武,大帅威武!”

人群自发的欢呼着口号,围着布告栏手舞足蹈,相互拥抱庆祝。

农夫欢呼雀跃着,逢人便抱,高兴地手舞足蹈。

其实武大疤瘌是谁他根本就不知道,黑风寨在哪他也不知道,这股土匪到底做过哪些坏事,他更不知道。

只是知道我大梁军队出击剿匪获胜了就高兴的不知所措了。

其实老百姓就是这样,平日里柴米油盐的顾着自己的小日子,什么军国大事在他们眼里那都不及自己的老婆孩子重要,那都是对自己来讲遥不可及的事情。

能过上平淡安逸的生活,就已经很满足了。就已经很幸福了。

同时这也不妨碍他们茶余饭后,打听点自己生活范围之外的奇闻趣事。给自己平淡的生活增加点新奇的色彩。

眼见打仗打赢了这么大的事情自己得以亲眼所见了,其实也就是第一时间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获得了比别人更早更权威话语权而已,那也难以掩盖此刻他们激动的心情。

农夫忘我的拥抱着在场每一个人,其他人也一样兴奋地拥抱了他。

不可避免的,又遇到了那个臭砍柴的。

农夫一愣,张开的双臂略一犹豫,脸上略显尴尬。

哪知道那个樵夫却更加的大度,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把农夫给抱了起来,还然后一用力还把农夫举过了头顶,骑在了自己的肩上。

原来这个消息对樵夫来说,确是个实实在在的好消息。

他是常年要进山砍柴打猎的,黑风寨土匪他是早有耳闻,虽然避而远之,他也从未往黑风寨的方向去过,但是宁缺毋滥剿除了匪患,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起码增加了他可以砍柴的范围嘛。

农夫吓了一跳,直到骑在了樵夫的脖子上,这才松了一口气,低头望着在场的欢呼的人群,不禁更加高声的呼喊着:“大帅威武,大帅威武。”

守城的士兵们骄傲的绽开了笑容,心情大好,没到时间就大开了城门。

等候多时的百姓肩挑手抗,拿着自己的物品有说有笑的缓缓地进入,一个三角眼,一身商人打扮,50来岁的中年人,也默默地随着人群涌入了城门。

与人不同的是,他一直在刻意躲闪着守城的士兵的视线,把自己深深隐藏在人流中,进城后的第一个路口,他就闪身脱离了大队的人流,闪进了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里。

求收藏,求鲜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