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四季面宴,匠心对决资本

换源:

  三丈高的充气面人立在街口,机械臂不停地挥舞着塑料面杖,旁边LED屏循环播放着李记粮行独家赞助,冠军奖银千两的字幕,与林昭家灶台前飘着的、用面汤浆糊粘的四季面宴,免费尝鲜红纸形成刺眼对比。

昭哥,他们把评委都换成自家账房了!陆明玥攥着博览会的邀请函冲进后厨,烫金请柬上还沾着昨夜偷拍到的证据——李乘风正将一叠银票塞进评委袖中。林昭正在揉制秋日夜叉面的面团,闻言手上的力道陡然加重,全麦粉与南瓜汁揉出的面团在案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千两白银买得动评委,买不动街坊的舌尖。

苏婉将最后一筐新鲜芡实倒入竹筛,水珠顺着筛孔落在她绣着稻穗的围裙上:我已让天机盟的人盯着漕道,李乘风想用博览会转移视线。她指尖划过筛中饱满的芡实质感,忽然想起今早去玄武湖采菱时,老渔翁塞给她的那把野生茭白,秋季的鲜货要趁晨露未晞时采,李记粮行冷库囤的陈货,怎比得上这口鲜活?

林父往灶膛里添了块果木柴,火星噼啪溅在百年老灶的砖雕上:昭儿娘当年说,好面要配四时气。春吃野菜清肝,夏拌槐叶去暑,秋煨芡实健脾,冬煮羊肉暖身。他指着墙角四个贴满标签的陶瓮,这是你娘留下的老面引子,春分收的桃花酵母,夏至采的薄荷菌种,如今秋瓮里正发着桂花醪糟。

博览会开幕式那日,朱雀街被看热闹的百姓挤得水泄不通。李乘风站在搭建的高台上,身后是滚动播放李记面粉,科技调制的大屏,几位穿着西装的评委正用银叉挑剔地拨弄着盘中小笼包。突然,一阵浓郁的面香从巷口飘来,只见林昭推着老式面车走出,车上摆着四个冒着热气的砂锅——春之翡翠虾仁面、夏之槐叶冷淘、秋之芡实老鸭面、冬之羊肉烩面,每碗面都配着当季的时令小菜。

各位街坊,老灶头四季面宴开席了!陆明玥举起扩音喇叭,声音比博览会的音响更清亮,春面用明前龙井汁和粉,夏面加了昨夜新摘的薄荷,秋面煨了三个时辰的芡实,冬面选的是六合散养山羊肉!她话音未落,苏婉已将第一碗翡翠虾仁面递给张婆婆,碧绿的面条上卧着三只通红的河虾,汤汁里还飘着金黄的蟹黄。

博览会那边突然传来哗然。有百姓发现评委们面前的面盘下藏着标准答案,李记厨子做的面虽造型精致,面条却带着明显的碱味。而老灶头的面摊前,林昭正亲自为孩童们挑去面里的葱花,陆明玥给老人添上免费的荷包蛋,苏婉则向好奇的姑娘们讲解如何用洛神花染出天然的面色素。

他刚为一位书生续上热汤,那人突然拱手道:学生曾在史馆见过宋代《吴氏中馈录》,里面记载的四季面法,与林老板的做法分毫不差!此言一出,围观百姓纷纷点头,有人想起自家祖母做面时也要看节气,有人记起孩童时闻着灶台香醒来的清晨。

博览会的评委们坐不住了,其中一位老厨师突然掀翻桌子:我不干了!这等昧良心的事,愧对祖师爷!他指着李乘风,方才他塞给我的银票,还没这碗羊肉烩面实在!现场顿时一片混乱,李乘风的脸色比他身后大屏上的科技面粉还要惨白。

暮色渐浓时,老灶头的面车旁仍围着不肯散去的街坊。林昭将最后一碗冬面递给扫街的王大爷,看着他满足的笑容,忽然觉得比赢得千两白银更踏实。苏婉正在收拾面碗,碗底沉着她偷偷绣上的麦穗纹,陆明玥则在账本上记下今日消耗的食材:秋芡实三斤,夏槐叶五两,春虾仁二斤,冬羊肉四斤——全是街坊们自家种的、养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