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遗迹危机

换源:

  老灶头面馆的青瓦洇出深浅不一的黛色。林昭正用枣木面杖将面团擀成薄如蝉翼的面片,手腕翻转间,面皮在案板上转出银亮的弧光。

绣娘苏婉抱着一摞靛蓝布匹推门而入,发间沾着细密的雨珠,指尖捏着半片碎瓷:林大哥,西市掘井挖出的瓷片,纹路和您家传的面碗一样。

瓷片边缘刻着缠绕的麦穗纹,缺口处露出暗金色的夹层。林昭接过碎片时,指腹触到内侧极细的刻痕——那是个面字的篆体,笔画间藏着机关启动的楔口。

两人对视一眼,苏婉从绣筐底层取出幅泛黄的帛画,画上枯井旁的老槐树,树干皴裂处隐隐有暗门轮廓。

林昭系紧腰带上的面杖,苏婉将金针别进发髻。井壁湿滑的苔藓下,果然嵌着与瓷片吻合的石楔。

当楔口完全卡合时,井底数块青石板轰然下沉,露出螺旋向下的石阶。火把照亮的石壁上,无数个陶碗浮雕排列成行,每个碗底都刻着不同的面食名称:刀削、抻拉、拨鱼...苏婉轻抚过猫耳朵浮雕,突然缩回手——那陶土竟带着微温,仿佛刚出锅的面食。

石阶尽头是座八角形石室,地面用糯米灰浆砌着太极图案。

林昭刚踏上阴阳鱼的分界线,头顶突然坠下青铜网兜。他旋身甩出面杖,黑铁杖身撞在网丝上迸出火花,却听见苏婉惊呼:看地砖!太极图的鱼眼处渗出暗紫色液体,在石缝间蜿蜒成蜿蜒的面条形状。

穿过狭窄的甬道,眼前豁然开朗。穹顶垂下的钟乳石被打磨成面杖形状,地面用不同颜色的陶土拼出巨型灶台图案。

十几个玄衣人背对着他们,正在破解中央石台上的九宫格机关。林昭注意到他们靴底沾着特殊的面粉——那是他独家秘制的八粮粉,只供给城中几位老主顾。

苏婉的绣针突然指向石台上的青铜匣:看匣盖上的纹样。那是幅浮雕:老者站在灶台前,左手持面杖,右手抛出的面团在空中化作剑影。林昭心中剧震,想起祖父临终前的遗言:面宗传人,当知面团里藏着江湖。

此时,为首的玄衣人已按下最后一块机关石。青铜匣应声开启的瞬间,林昭突然发现匣底暗格反射的光——那不是宝物,而是个倒置的弩机!

他来不及呼喊,本能地将苏婉推到身后,同时甩出腰间所有面杖。

激烈的缠斗中,林昭发现敌人的剑招暗藏揉面手法:劈砍如切面,挑刺似抻条。

他灵机一动,用面杖使出摔面十八式,杖影翻飞间,竟将对方的兵器震得脱手。苏婉趁机甩出绣线,将散落的兵器捆成一束,丝线在火把下映出奇妙的光泽——那是她用面汤浸泡过的特殊绣线,遇水则韧如钢丝。

当最后一名玄衣人退入暗门,石室中央的青铜匣仍在微微震动。

林昭打开匣盖,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套九节竹制面杖,每节都刻着不同的武学招式:揉云式擀月式抻星式。苏婉轻抚竹杖末端的莲花印记,突然惊呼:这是...前朝御厨兼武林盟主林岳的遗物!

石壁上的暗门突然传来机关转动声,林昭将竹杖收入背囊,与苏婉对视时看见彼此眼中的了然。

原来那位隐姓埋名的武林高手,竟将毕生武学融入面食技艺,用最寻常的面杖藏下绝世秘籍。而莲花帮追寻的,恐怕不仅是武功,更是面宗传承的以食载道之理。

走出古井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苏婉看着林昭手背上被毒针划伤的痕迹,从绣筐里取出金疮药:这竹杖...往后怕是要当兵器用了。林昭接过药瓶,指尖触到她掌心的茧子——那是常年握针留下的痕迹。他突然笑道:或许该开个新菜单,叫武林臊子面,用面杖拌出来的臊子,保准劲道。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