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心灰意冷

换源:

  参与制定行业标准,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丁宇轩的公司也不例外。消息传来,整个公司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张雅琪和丁宇轩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他们深知,这不仅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对他们多年努力的肯定。

然而,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突如其来的阴霾所笼罩。标准制定委员会的会议上,气氛异常凝重。赵先生一改往日的和颜悦色,神情严肃地翻阅着手中的文件,锐利的目光不时扫过坐在对面的张雅琪和丁宇轩。

“关于贵公司提出的技术标准,”赵先生清了清嗓子,语气冰冷,“我们委员会经过仔细研讨,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

张雅琪和丁宇轩心头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比如,关于数据安全方面,”赵先生指着文件上的一处,眉头紧锁,“贵公司的方案虽然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否经过了充分的实验验证?能否保证数据的绝对安全?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任何一家机构能够做到这一点。”

“赵主任,关于这一点……”张雅琪试图解释,却被赵先生挥手打断。

“还有,关于数据处理效率方面,”赵先生翻过一页文件,语气更加严厉,“贵公司提出的指标虽然很高,但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现有的技术水平,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效率吗?我们对此表示怀疑。”

赵先生的每一个问题,都如同尖锐的刀锋,直指丁宇轩公司技术方案的要害。张雅琪和丁宇轩尽力解释和辩护,但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似乎并不买账,纷纷表示认同赵先生的观点,要求他们提供更多的证据和研究报告。

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张雅琪和丁宇轩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他们意识到,赵先生这次是有备而来,他并非真的对技术方案有疑问,而是想借此机会发难,阻挠他们参与标准制定。

“赵主任,我们提出的技术方案都是经过了反复验证的,也得到了业内许多专家的认可,”丁宇轩沉声说道,“我们相信,我们的技术能够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口说无凭,”赵先生冷笑一声,“我希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报告,而不是空洞的承诺。”

会议结束的时候,张雅琪和丁宇轩已经心力交瘁。他们知道,想要说服标准制定委员会,仅仅依靠口头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拿出更有力的证据,才能打消委员会的疑虑。

然而,时间紧迫,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走出会议室,走廊里寂静无声,张雅琪和丁宇轩的脚步都显得格外沉重。他们没有说话,但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身上散发出的沮丧和无力。

“雅琪,别担心,我们还有时间。”丁宇轩停下脚步,轻轻握住张雅琪的手,试图给她一些安慰。

张雅琪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但眼中的焦虑却掩饰不住,“可是,赵主任他们明显是故意针对我们,就算我们拿出更多的证据,他们也未必会认可。”

丁宇轩沉默了,他知道张雅琪说得没错。这次标准制定,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绝非技术层面那么简单。

回到公司,他们立即召集了技术团队,将会议上遇到的问题和质疑一一说明。技术专家李博士,作为公司技术骨干,主动请缨,带领团队连夜进行补充实验和数据分析,希望能找到突破口。

然而,事与愿违。经过几天的奋战,李博士和他的团队依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关键指标,始终无法达到委员会提出的要求。

“丁总,张总,目前来看,我们遇到的技术瓶颈确实很难突破。”李博士疲惫的声音里透着一丝无奈,“委员会的要求过于苛刻,以我们现有的技术水平,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

听到这个消息,张雅琪和丁宇轩的心彻底沉了下去。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他们离成功又远了一步,甚至有可能失去这次宝贵的机会。

办公室里,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张雅琪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揉着太阳穴,试图缓解内心不断滋生的焦虑和绝望。丁宇轩则一言不发地站在落地窗前,眺望着远方,眉头紧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更糟糕的是,公司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动摇的声音。部分员工对公司能否成功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产生了怀疑,甚至开始担心这会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

就在张雅琪和丁宇轩感到绝望之际,李博士匆匆走进办公室,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丁总,张总,我们有新发现!”

他的话如同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张雅琪和丁宇轩黯淡的内心。难道,事情还有转机?

李博士的兴奋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张雅琪和丁宇轩心中阵阵涟漪。他们猛地站起身,异口同声地问道:“什么发现?”

李博士深吸一口气,压抑着内心的激动,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一组数据说道:“你们看,这是我们之前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我一直觉得有些奇怪,但又说不上来是哪里不对。直到今天,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

他指着数据中一个不起眼的参数说道:“这个参数,我们之前一直按照行业惯例来设定,但实际上,我们的产品在设计理念上就与市面上的主流产品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能够根据产品的特性对这个参数进行微调,或许就能达到委员会的要求!”

李博士的话语如同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张雅琪和丁宇轩黯淡的内心。难道,事情还有转机?

然而,还没等他们从惊喜中缓过神来,现实的压力又如同一盆冷水当头浇下。

“可是李博士,时间已经不多了,”张雅琪焦虑地问道,“我们还有时间进行调整吗?”

“而且,”丁宇轩补充道,“就算我们调整了参数,也不能保证就能完全符合委员会的要求,万一……”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如果他们孤注一掷,最终还是失败了,那公司将面临更大的损失,甚至可能失去未来发展的机遇。

办公室里,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起来。张雅琪和丁宇轩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是继续坚持,还是就此放弃?

就在这时,公司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动摇的声音。部分员工对公司能否成功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产生了怀疑,甚至开始担心这会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

“听说公司最近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连标准制定都过不了关。”

“是啊,我也听说了,好像技术上遇到了很大的瓶颈,不知道还能不能解决。”

“哎,真不知道公司以后会怎么样,我们这些员工怎么办?”

员工们的议论声,如同无形的压力,压在张雅琪和丁宇轩的心头。他们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否则将会动摇整个公司的军心。

就在张雅琪和丁宇轩感到绝望之际,李博士的发现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希望。他们迅速召集技术团队,根据李博士的发现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技术方案,并进行了多次模拟和验证。

然而,这个意外的发现能否改变公司的命运?他们能否在最后关头力挽狂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