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苏天回家

换源:

  痛苦还未远去,生活仍在继续,时间进入了1994年的4月份。此时大地已然复苏,春意盎然、百花争奇斗艳,古老的土地开始展现她磅礴的生命力。

北山村已是耕牛遍地,进入了繁忙的播种季节,张爱云、刘福在这期间又一次拜访曹家,在院外跪了一天一夜后仍然无功而返。看着村民们陆陆续续地走向田间地头,三家也不得不放下巨大的悲痛开始春耕。生活还在继续,他们得坚强地活下去,三家人像疯了一样,每天奔波在那贫瘠的土地上。别人收工回家时他们在忙,别人还在熟睡时他们已然走进地里,他们似乎以劳动的方式来化解内心巨大的悲伤。

王剑峰的脚好了,重新投入到工作中,牛兵、张峰处于休息中,李云贵就像人间蒸发的一样,没有一点消息,没有人知道他身在何方,也没有人知道他是死是活。

好在人们对此事的关注度大幅下降,谈论声也越来越少,风波渐渐平息。小城每天都发生着新鲜的故事,即使如此重大的事件,也不可能永久地占据人们的视线。生活仍在继续,每个人都在奋力里打造着自己的故事,演现着更多精彩绝伦的篇章。在历史的长河中,最悲壮的故事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何况是他们这种小人物。

马上就是清明节了,苏天正在为回不回家而犹豫时,收到了一封来信,信是弟弟苏亮写的。看到来信后苏天站在窗口沉默了良久,来信足有七八页,弟弟把北山村近期所发生的事情详细的介绍了一遍。田宝云的流产让他很担忧,一股寒风吹进苏天打了个寒颤,他下了决心这次清明节无论如何都得回去一趟,一是上坟,二是看看宝云。

苏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回到了北山村,刚进村就感到感受到村里弥漫着一股令人压抑的气息。这时正是傍晚时分,由于天阴更显压抑,令人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不仅是苏天有此感觉,整个北山村的人都跟他一样心里发堵。苏天的回归给苏家带来的欢喜,他这次带了不少吃的,都是北山村所见不到的一些小吃。跟家人们打完招呼后便提着两盒营养品前往田宝云家。

此时天色已暗,不知何时已下起了蒙蒙细雨。一阵激烈的犬吠声响起,田昆开门走了出来。

“田叔,我来看看宝云。”

“天空点了点头,去哇!”苏天喜欢女儿的事他是清楚的,之前他并不看好苏天,觉得他就是个书呆子不会有什么前途,直到苏天考上大学,他的想法才发生改变,才知道苏天并不是一条虫,而是一条龙,并且是一条已经腾飞的龙。

杨计武像以前一样坐在田宝云身边,讲述这近日的见闻,听到狗叫声后他站了起来。当他走出窑门时田昆正在跟苏天说话,两人说完后,杨计武开口道:老苏、什么时候回来的?

苏天看到杨计武后愣了一下,心想到他怎么会在这儿?听到杨计武的发问后才回过神来:我今天刚回来,你也是来看宝云的?

“这段时间我每天都来。”

田昆看了看两人:计武、你带小苏进去哇!我先回窑了。田昆是有心人,这段时间扬计武的一言一行他都看在了眼里,他已经接受了他。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这段时间他才知道了杨计武对女儿的那片真情,从他的一举一动中,都能感受到杨计武对女儿那浓浓的深情,每当看到杨计武为女儿梳头时,他都无比感慨。杨计武每次为田宝云梳头时,都好像在面对一件稀式珍宝,动作无比轻柔,生怕对方受到一丝伤害,尤其是他的眼神温柔而深情,却又无比的专注。

在他的精心护理下,田宝云变得干净整洁,尽管有杨计武、田昆无微不至地照料,田宝云的面色依旧憔悴。她受到的伤害实在太大了,她所承受的痛苦实在太多了,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压力。而他们能做的十分有限,一切还得靠它自己,内心的伤痕只有时间才能抹平。

看到憔悴而消瘦的天宝云时,苏天的心里很不好受:宝云、你还好吧?

田宝云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却并未开口。

旁边的杨计武拍了拍苏天的肩膀:她的心已经封闭了,谁都不理,唉!她受到的伤害实在太大了。

“怎么会这样?”

杨计武叹了口气:咱们出去说哇!

走出窑洞后,杨计武沉声道:苏天、我就不绕弯子了,有啥就直说了。

苏天愣了一下,疑惑道:咱们之间还绕什么弯,有啥你说就行了。

“宝云的情况你应该了哇?她的样子你也见了?她已经不是以前那个灵动漂亮的田宝云了,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来找她了,李星柱已经把她伤的够深了,我不会再让任何人来伤害她,她再也经不起伤害了。”随即杨计武双目紧盯着苏天。

苏天陷入了沉默,他知道杨计武可能误会了他,他只是单纯的来看看,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别的想法。苏天想了一下,真真道:计武、我答应你以后不来了,宝云就交给你了。他停了一下,换成了严厉的口吻:我警告你,好好对她,如果让我知道你对他不好,别怪我翻脸。

杨计武我认真的点了点头:我会的,你放心。

昨天拍了拍他的肩膀后转身离去。

苏天回到家里时,母亲已张罗好了晚饭,苏天进门后母亲开口道:小天,宝云的情况怎么样?

苏天情绪低落道:她现在很憔悴,都不开口说话。

“唉!这闺女的命可真苦,怎么摊上了这么多事儿?”

二妹看气氛不对,连忙道:妈、大哥也回来了,快点开饭哇!都饿的不行了。

“行,咱这就吃,小天,妈专门给你弄的莜面饺,多吃点。”

看着人都到齐后,苏有福开车道:小天、跟你说件事。

苏天看着父亲:爹,啥事?

“小红5月1号出嫁,你到时候能不能赶回来?”

苏天惊喜道:我肯定回来,男方是谁?

“是邻村的唐小明,身体没什么毛病,就是文化低了点。”

“挺好、挺好,小红跟人好好过。”苏天边说边看向妹妹苏红,他由衷的替妹妹高兴,妹妹的情况他是清楚的,从小体弱多病,直到现在都得隔三差五的喝药,而且妹妹的容貌也是一般,苏天曾一度担心妹妹嫁不出去,如今却能找那么好的人家,他心中松了一口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小雨下了一夜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第二天一早苏天冒着沥沥小雨去上了坟,上坟回来后便匆匆地向车站出发。他现在身负巨债得赶紧赶回去,再说明天就是上课时间更不能耽误了上课,此刻他才真正的感受到了生活的艰难,人生的不易,看着车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苏天陷入了沉思。

开年以来北山村都笼罩着一股压抑之气,接二连三的事情让每个北山人都倍感压抑。如今终于迎来了一件喜事,苏家的二女儿苏红要出嫁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驱散了那种压抑之感,北山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正在苏红担心大哥能不能赶回来时,苏天的身影出现在了院中,此时家里的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只差他这个当大哥的。

苏江已沉浸在了巨大的喜悦之中,大门贴上了艳红的对联,门口挂着两个崭新的灯笼,各个窗户上都贴着大大的喜字。在当地的风俗中嫁女的隆重程度远远比不上男方娶妻的程度,男方往往是大摆宴席,一摆就是十几桌甚至几十桌。

宴席上菜品的规格也很高,而女方就差很多,毕竟是自家人嫁给人家当媳妇,添一口人跟减一口人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看到苏天的身影后,苏红连忙跑出院中高兴道:大哥,你回来了,我还以为你回不来了。

“妹妹结婚当大哥的怎么能缺席?我要不回来估计你的记恨我一辈。”

看着兴高采烈的妹妹苏天打趣道:这到底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这红光满面的一看就是旺夫相。

苏红脸色也红:大哥,你说啥呢!边说边接过了苏天手上的东西。

苏天这次回家只带了一些坚果,背上背了一个书包里边放着一套衣服,那是等明天送妹妹的行头。

进窑后几个弟弟妹妹正在一起吃瓜子,纵是苏家贫寒,在嫁女儿这种大是大非的时候,苏有福咬牙买了大量的瓜子、花生、糖果,分量足足是过年时的3倍,可美坏了苏家的几个孩子。

在他们的记忆中,父亲还是第一次下这么大的血本,看到苏天进门几人才急忙放下手中的瓜果,七嘴八舌的跟苏天问好。

苏天回应着弟弟妹妹们的问候,刚走两步别觉得不对劲,低头一看,好家伙地上铺了一层杂物,瓜子皮、花生皮、果和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弄的都看不见地面,哪里还有一点家的样子。

苏天眉头一皱:地都脏成这了也不懂得扫一扫。他边说边从门口拿起来扫把准备扫地。

二妹急忙到:大哥,你先等一下,不要扫这个,你先听我说是这么回事儿。

正当二妹准备解释时,苏天母亲推门走了进来。

“大哥,还是让妈跟你说哇!省得你不相信。”

苏天母亲疑惑道:让我说啥?

“大哥嫌我们不扫地。”

苏天母亲看了看地、看着苏天,笑道:小天,你误会弟弟妹妹们了,是我不让他们扫。

苏天愣了一下,疑惑道:为什么不让扫?明天小红就要出嫁了,地这么脏怎么迎客?男方的人看见会怎么想?还以为咱们不想让人进门了。

苏天母亲笑道:小天,这是咱们这儿的风俗,女方聘女儿时,前三天、后四天是不能扫地打扫卫生的,而且地上的杂物越多越好,寓意新婚夫妻的日子红红火火,杂物就就寓意着他们未来的家底,肯定是越厚越好。

苏天这才放下了手中的扫把,扭头对几个弟弟妹妹们:是大哥误会你们了不要生气,小梅,不要用这种眼神看我,你大哥又不是神,不可能什么事都知道。

苏家人难得欢聚一堂,以往是苏天、苏亮外出求学,一年中只有很少的时间留在家中,如今苏红就要出嫁,以后更是难得回一次家,因此苏家人格外珍惜这个夜晚,直到后半夜苏家的话语声才渐渐平息。

苏家人虽然睡了一会便起了,开始筹办各项事宜,苏家人在忙忙碌碌中迎来朝阳,亲戚们陆陆续续赶到。

八点左右村口传来了激烈的鞭炮声,男方的迎亲队进村了,对于唐小明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天,从今天开始他又多了一个角色。

在家人的不舍与祝福中,苏红被迎亲队接走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