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看着兴奋的学生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轻轻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同学们,你们的表现让我非常满意。”
沈明的声音充满了赞许,
“但这只是我们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方一凡忍不住问道:“沈老师,我们已经背完了所有的古诗文,还有什么需要学习的吗?”
沈明微笑着回答:“背诵只是基础,真正的学习是要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乔英子:“沈老师说得对,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背诵阶段。”
“没错。”
沈明继续说道:“接下来,我们要学会分析这些古诗文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学会用这些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桃子有些担心地问:“这听起来好难啊,我们真的能做到吗?”
沈明肯定的说:“当然可以。”
“你们刚才不是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吗?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季杨杨也表示赞同:“沈老师说得对,我们既然能背下来,就一定能理解。”
沈明看着学生们充满期待的眼神,继续说道:“从明天开始,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我会教你们如何分析古诗文,如何理解其中的含义,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写作中。”
方一凡兴奋地说:“太好了!我感觉我们要成为语文高手了!”
沈明笑着:“没错,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不过,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大家付出更多的努力。”
“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洪亮,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沈明满意地看着眼前这群充满活力的学生,心中暗暗为他们感到骄傲。
“那么,”
沈明的声音充满了期待。
“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课程吧。相信我,你们会发现学习古诗文可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依依不舍地收拾书本。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迎接明天的新挑战。
方一凡走出校门,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回想起今天在学校发生的种种奇妙经历,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然而,当他踏入家门的那一刻,一种异样的感觉突然袭来。
“奇怪,”方一凡皱着眉头自言自语道,
“怎么感觉突然失去了什么?”
他快步走到书桌前,拿起一本语文书,翻到刚刚在学校背得滚瓜烂熟的《出师表》。
然而,当他试图背诵时,却发现自己竟然卡壳了。
那种流畅自如的感觉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往日那种对文言文的生涩感。
“这是怎么回事?”
方一凡喃喃自语,“在学校的时候明明记得清清楚楚的。”
他又尝试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
那种在学校里如有神助的感觉彻底消失了。
真就和第一次超常发挥后的意外一模一样。
方一凡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中。
正当他苦苦思索时,母亲方母推门而入。
“一凡,你回来了?”
方母笑着问道。
“今天在学校学习得怎么样?”
方一凡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妈,我遇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
“什么事?”
方母好奇地问道。
方一凡犹豫了一下,然后将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以及刚才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
方母听完后,脸上也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这确实很奇怪。你是说在学校的时候能记住所有的内容,但回到家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我记得之前你也发生过,但是那时候你说是沈老师教的好才会记得快背得牢。”
方一凡说:“对,就是这样。我当时也以为是自己没有抓紧时间复习导致的遗忘。”
“但是现在,上学刚背好的东西,回家就忘了。这怎么回事呢……”
方母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道:“也许是因为学校的氛围比较好,让你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方一凡摇了摇头。
“不是的,妈。那种感觉完全不一样,就像是突然开了外挂一样。”
看到儿子如此困惑,方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别太纠结了,也许是你太累了。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再看看情况吧。”
……
第二天早上,方一凡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学校。
当他踏入教室的那一刻,那种熟悉的“神功”感觉又回来了。
他惊喜地发现自己又能轻松记住昨天背诵的内容了。
课间休息时,方一凡忍不住向同学们倾诉了自己的困惑。
“你们听我说”
方一凡压低声音说道。
“我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乔英子、桃子和季杨杨都好奇地凑了过来。
“什么事?”
乔英子问道。
方一凡:“我发现我只有在学校才有超能力。一回到家,那种能力就消失了。”
“超能力?”
桃子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问:“你是说昨天那种背诵古文的能力吗?”
方一凡:“对,就是那个。你们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
季杨杨摇了摇头,说道:“我倒是没注意。不过昨天回家后,我确实感觉没有在学校那么厉害了。”
乔英子说:“这确实很奇怪。你们说,会不会是和新来的沈老师有关?”
“有可能。”
方一凡说:“但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楚。”
就在他们讨论的时候,沈明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沈明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昨天的内容。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册,我们来做一些阅读理解题。”
方一凡拿出练习册,心里暗暗期待着。
果然,当他开始做题时,那种奇妙的感觉又来了。
他发现自己能够轻松理解文章的内容,甚至能够洞察作者的潜台词。
不一会儿,方一凡就完成了所有的题目。
他抬起头,发现自己又是第一个做完的。
沈明走到方一凡身边,看了看他的答案,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做得很好,方一凡。看来你对这些古文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方一凡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谢谢沈老师。”
沈明转向全班,说道“同学们,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题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