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侯方域的故事——别离

换源:

  就在侯李二人心事重重之时,听见门外传来急匆匆脚步声,同时抬头,看见杨县长快步走来。

侯方域能免费抱得美人归,得力于杨县长发扬风格保媒拉线,他赶紧迎了上去,笑道:“今天早起时见喜鹊枝头闹,便疑有贵人要来,果然如此”。

杨县长摆摆手道:“见了喜鹊固然高兴,我却是只报丧的乌鸦,你摊上事了”,当即顾不上会议的保密要求,将会议的情况全部竹筒倒豆子全说了出来。

侯方域听后大惊:“杨县长没开玩笑吧?话先说清楚了,我没杀人没放火,朝廷抓我干什么?我是有功之臣,没有我只怕南京已陷入战乱,怎么我就成了内奸?!”

杨龙友道:“事实是什么你不说我也知道,问题是我相信没用,大家都不信。这么跟你说吧,你得罪了阮胡子,阮胡子硬要给你栽赃,众人为了自保也想先抓了你,估计一会官兵就上门了。”

侯方域大怒:“这阮胡子也太不是东西了,过河拆桥,敌破臣亡。早知如此我又写什么信,就该让左良玉来了弄死这帮没良心的狗东西。”

杨龙友看着侯方域一阵无语,心想你还说阮胡子不是东西,你又是什么好东西?你打了阮胡子、散布阮胡子的谣言,连如今的临时配偶还是阮阮子给你争取来的,你可曾记过阮胡子一点好?该下嘴时照样不留情。

不过这话杨龙友没说出来,只是说:“现在说什么也没用,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好不容易找了个机会来报信,你还是赶紧跑吧”。

侯方域道:“我清清白白一个人,这一跑可就成了畏罪潜逃。随便他们抓好了,我好歹还有些薄名,相信朝廷做事有规矩、有底线的,没有任何凭据不会把我怎么样了。”

杨龙友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侯方域,说道:“《水浒传》没看过吗?不知道监狱里面故事多吗?朝廷想收拾你需要找理由吗?只要把你抓进去,喝凉水、藏猫猫都有套路,哪怕是正常睡觉,任何一件事都能导致你自然死亡。好的,你胆子大、不想跑,要见识监狱风云成全你,只要进去了你就别想囫囵出来,大明律法总有一条适合你,我还真不信阮胡子治不了你。”

侯方域一听害怕了,赶紧软了下来说道:“我跑倒是没什么,只是这仓促之间,一时想不起来该去哪里。跑回老家只怕惊吓了我家老爷子。况且若真有事,老爷子也保不住我,请杨县长给指条明路。”

杨龙友道:“刚才开会时,阮胡子一直欲置你于死地,马士英也要收拾你,一般人只怕保不住你。倒不如去投靠左良玉怎么样?左良玉势大,保你安全没问题。”

侯方域苦着脸道:“我说杨县长,你这是坑我还是害我?我一直在撇清与左良玉关系,若真投奔左良玉,罪名一下可就坐实了,没事也变成了有事。况且左良玉这人不靠谱,真有什么异动怎么,我该助纣为虐还是背叛他?”

杨龙友道:“这也是个理。刚才史可法一直替你说话,倒不如去投奔史可法怎么样?一来史可法有军权,可以庇护你安全,再者你可效仿班超,投笔从戎,借军营历炼做出一番事业来。”

侯方域点头:“这个可以有。史可法是老牌东林党员,又是我爸的老下属,为人正直,我就去他那里暂避得了。”

李香君这里也吓傻了,又能有什么主意,只能是催着侯方域急走,手忙脚乱帮助侯方域收拾行礼。

新婚离别总是难分难舍,更何况李香君身份特殊。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想到今后的生活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李香君愁肠百结。将来侯方域走了,楼里不可能供着她白吃白住,没有了侯方域光顾撒币,肯定楼里要催她做业务。培养她成名已经花了不少银子,不可能继续赔本养她。再过几年人老珠黄,即是想做业务也不值线了,楼里必定是血亏。

即使李贞丽仁慈不逼着她做零售,她也不可能一直让楼里白养着。做人不能如此没良心,不能只想得到不想付出、只想自己不想别人,叫上一声“妈妈”便真当自己是李贞丽的亲女儿了?即使李贞丽不逼她,她也不会厚颜无耻不去工作。

况且没了工作便没了收入,连点脂粉钱、衣服钱也没有了,总不能每天素面朝天光着腚吧?如果侯方域不回来,她空闺寂寞,又是为谁守节?

但是如果去做业务,以后可就没有回头路了,侯方域再大方也不会接受她,不会认为这是他的过错,侯家人更不会允许她进门。

这些事越想越闹心,李香君都不敢想下去,都怪阮胡子这个王八蛋:本想着来日方长徐徐图之,阮胡子打乱了她的计划,看老娘改天逮住机会了怎么收拾死你!

侯方域这里没个着落,前路漫漫,愁云惨淡,只好安慰李香君先在院里待着,等着他安顿好了马上安排赎身的事。

这都是些没影子的事,侯方域不是个洁身自好的人,能为他从一而终才怪。过段时间感情淡了、新人胜旧人了,没准哪天又碰上了真爱,斥巨资给哪个新相好的狐狸精赎身了。

侯方域不知道李香君的肠子在下水中怎么盘的,这时也顾不上揣摸她的心思,只是接过李香君简单收拾的几件衣服几两碎银,背上行礼出门。

到了完门口,杨龙友已雇好了小轿。侯方域匆匆上轿,李香君坚持多送一段路,跟着坐上了轿。

二人到了秦淮河畔,下轿。侯方域叫停一艘船,跟李香君拱手一揖,头都没回乘船而去,留李香君一人在岸边。

眼见舟影消失在河道拐弯之处,李香君登觉心里空落落的。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644年3月,武昌。朝廷抽调的三十船粮食到了左良玉军营,同时到的还有圣旨:加封左良玉为太傅,享受副国级待遇;任命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为军长,左家军登时沉浸在欢乐气氛中。

为表示对朝廷的感恩,左良玉安排举办了盛大的“迎军粮,振军威,心连心,保和平”文艺晚会,军队领导和杰出指战员代表一起欢度清明节,左手黄鹤楼,右手白云边,边看演出边吹牛聊天。

作为晚会的重头戏,左良玉军团文工团团长柳老师亲自上场,表演了拿手绝技——评书《秦叔宝见姑娘》——这里的“姑娘”指的是姑姑。

该故事为认亲故事而非相亲故事,取材于《隋唐演义》,主要情节是:秦琼误杀黑店掌柜,由山东历城公安局局长变为在押犯人,发配登州劳改。服刑期间碰上了亲姑父罗艺。罗艺借公济私,有意让秦琼露一手以给他个公职,安排校场练兵,并命秦琼表演了一套双锏。作为山东第一、全国十八强、能和关羽打平手的人物,秦琼确实有两把刷子,一番表演下来技压群雄,赢得满堂喝采。

秦琼在正史中是妥妥的英雄,武力爆表,战功赫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国民偶像,受人祭拜,“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至于凌烟阁有没有王之策藏起来的天书黑石,这只能向陈长生师徒求证。

秦琼的盛名来源于演义小说,这也是其形象能走入影视、评书和百姓心中根本原因。演义小说中,秦琼的标配武器是两条重达128斤的镀金熟铜锏,不需要锋利,随便抡便能砸死人。不过这相比李元霸800斤的双锺和宇文成都400斤的镏金镋差距较大,这也是他全国仅能排十八的原因。

秦琼最高成就是取得神格——门神,获得宇宙意志认可,成为代表部分宇宙意识的智慧生命体。门神属于神祇,高出保安小哥和门卫大爷好几个层级:一般几个保安只能管理一个小区,而秦琼而化身为千万影分身,其保安范围可全面无死角覆盖全国。

柳老师此段书改编自戏曲《秦琼起解》。《秦琼起解》对票友来讲也算是洗脑神曲,其中有几句唱词耳熟能详: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尊一声过往宾朋听从头:

一不是响马并贼寇,二不是歹人把城偷。

杨林与我来争斗,因此上发配到登州。”

这曲牌与唱词有点熟,没错,与《苏三起解》有点像: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二者唱词相似,且同时流传下来,说明人类欣赏的焦点始终不变:英雄、美女、暴力、凶杀、官场、金银……以及别人的各种倒霉事。

高中语文课本中学过,柳老师表演功底极深,行业皎皎者。

时人认为一个成功的评书表演艺术家仍分三个级别:最低级的是照本宣科,把传奇故事演绎为填鸭式教育,相当于给人吃屎味巧克力,有营养但无趣味;中间级则是能让听众哈哈大笑,不过不能有所触动,甚至有时还搞三俗的那一套,可谓巧克力味的屎,有趣味但无营养;最高级则是柳老师这种人,不止于把人逗笑,而是把人给搞哭,硬是把听书休闲变成思想洗礼和革命教育。

《秦琼起解》是一个英雄未路却又喜适亲人、再次崭露头角的故事,本就跌宕起伏,经过柳老师的演绎更是十分感人。

这让温柔多情、眉目如画、多愁善感的左司令触景生情,不停地对号入座:

——故事讲到秦琼卖马时,左良玉伤感自己的身世;

——故事讲罗艺八面威风时,左良玉骄傲自己的成就;

——故事讲到讲到秦琼技惊四座时,左良玉抽出宝剑瞅了瞅,又摸了摸髀肉,照着镜子感叹:“俺左良玉立功边塞,万夫不当,也是天下一等好健儿,如今杀贼未尽,白发渐生,好不恨也。”

大家正在感慨之时,通信员忽然报上一则明朝立国三百年来最最火爆的新闻:“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梅山自杀。”

祟祯,明朝末代皇帝,除朱无璋外的又一大名人,其知名度甚至超过了永乐大帝朱棣。

崇祯这个皇帝当的实在不值得人羡慕。与人们想象的锦衣玉食、三宫六院、香车宝马、权倾天下不太一样,用一个词概括崇祯的皇帝生涯,最准确的词莫过于:“悲催”。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满怀雄心壮志、努力挣扎半生却抱憾而死,早知如此只怕他早就躺平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