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 李自成的故事——自强

换源:

  第一六六章李自成的故事——自强

隔墙花影动,疑似玉人来。无论白天或黑夜,无论胜仗或败仗,无论春花还是秋月,李自成都在思念着金儿。

当然了,思念已经离去的佳人只是捎带,主要还是想给无情无义无理取闹的生活增加点调料,提升格调,减少俗气,主业还是不能荒废,因为生活除了有诗与远方,更多的是眼前的苟且,该打的仗还得打,该杀的人还得杀。

杀人既需要体力,也需要脑力,更需要强大的心理,不能有任何紧张、怜悯、恶心、愧疚等不良情绪。历史上有不少人骨格精奇的战斗天才,因为不忍见生灵涂炭,过不了心理这一关,最终心态崩了,退出江湖,白白浪费了出人头地的良机。

李自成开始时也反感杀人,还好他心理强大,成功度过了新手适应期,往后越杀越顺手,便是连愤怒、兴奋等情绪也没了,只是将杀人当成一份工作,冷血,平静,出征就像出门打猪草、割麦子,敌人不再是有血有肉的生命,而是奖金、是战功、是KPI考核指标。

到了战争后期时,李自成感觉自己魔怔了,每每看见人群,他第一反应总是一批新鲜的头颅,下意识想要拔刀收割,心里默默计算如果都砍下来能换多少军功、可以提拔到什么级别。

这便是李自成——一个认真的人,做什么事都很认真:以前当流氓时完全躺平摆烂不务正义,后来恋爱脑时毫无保留轰轰烈烈,现在工作了又拼了性命疯狂内卷,力求登顶高峰。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候,杀一人为罪犯,杀万人为将军,李自成的终极目标杀到天下无敌。

当然了,李自成不乏扶危济困的正义感,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既有倒解民悬的格局,也想当活菩萨、救世主和道德婊。不过他现在没资格对自己的人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其当一个惨死的好人,不如当幸福的流氓。

想救人的李自成还得继续杀人,杀更多的人,以杀止杀,以战止战,以暴制暴,以恶证道,一直到杀光敌人,成就宏图霸业,顺便实现天下太平人间无战事,铸剑为铧牧马南山。

至于会不会背上杀人狂、反人类、屠夫等恶名不用考虑,成王败寇,若是到时身死道消,又何惧后世滚滚骂名,谁不服可以下来单挑;若是能位及至尊,自然有御用文人来帮着洗恶名、树形象、立人设、建牌坊。

李自成的人生规划与世俗道德观冲突,不能宣之于众,只能藏着掖着,否则可真就成了大反派了。

尽管他从来没想过忠诚朝廷保卫崇祯,从来没有被什么情操情怀感动过,但他打出的旗号始终是救苦救难,喊出的口号必须是保家卫国,信誓旦旦,忠心耿耿,一遍遍重复着谎言。该装还得装,民心可用,借此赢民心聚智集民力,收智商税,煽风点火,挑拨情绪,借机行事。

不得不说,李自成学坏了。小时见到民生凋敝饿殍遍地,他也曾树立过倒解民悬天下太平的远大理想,也曾痛恨贪官污吏奸商大骗,如今才发现长大后我竟成了你,活成了曾经最讨厌的样子;曾经恨透了军阀,现在恨自己不是军阀。

李自成将学坏归咎于社会,认为在现任朝廷的英明领导下,他已成为**,一无所有,但是良心也没有了,唯一拥有的是新鲜出炉的通辑犯身份。活到了这份上,要是还想着忠诚朝廷报效社会,那才是脑子进水、不识好歹和认贼作父。

并且李自成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相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满腹牢骚,满脸委屈:我本善良,心向光明,只是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都是社会逼的,凭什么好人总是吃亏?凭什么大家都装就我不装?我有什么理由不装?我有什么资格当好人?举世皆浊,那便淈其泥而扬其波;举世皆醉,那便哺其糟而啜其醨。?

是这个万恶的旧社会把我这么一个老实巴交的大好青年逼成了一个丧尽天良的王八蛋。

既能力卓著又头脑清醒,既坚持原则又处事灵活,既讲战术又讲战略,既讲当下又讲长远,既知道该怎么做又知道该怎么说,这才是真正的李自成。

是李自成脱胎换骨了吗?没有,他还是以前的他,只是换了平台,便如李斯眼中的厕中鼠与仓中鼠,“在所自处耳”

李自成真正的才能不是勾心斗角,不是吹牛打屁,不是贱买贵卖,不是投机倒把,不是匠心出精品,不是妙手着文章,这些年来蜗居乡村,坐困愁城,一丘河和苟苟营限制了他的发挥,埋没了他的才华,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李自成是先天战争圣体,限制他做出业绩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逼仄的空间。他真正的才能是硬功夫和大智慧,擅长两军对垒阵前厮杀,刀兵相见的战场才是他的用武之地,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奔驰才能看出他的速度与激情,腾挪的空间越大,他的才华越能得到充分展示,兵越精、人越多、场面越大越能体现他卓越的军事天分。

参军后的李自成找到了平台,于是开了挂,启动了加速键,油门踩到底,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乡亲们口中的“李枣儿”和金儿面前的舔狗已成为威名赫赫杀人如麻的军中大将。

以前是人穷志短马瘦马长,坐井观天宥于一域,现在是心越大舞台便越大,舞台越大心便越大,站在山顶方知天更高地更远。

李自成忽然明白了古笑话中的燕雀之志,明白了金儿眼中的土鸡瓦狗,以前的他连这些都算不上,最多是只虫豸,有筋无骨,还是只懒虫。

想当年,比他富有的在努力,比他聪明的在学习,比他有前途的在奋斗,他却在玩什么安贫乐道、淡泊名利、高洁脱俗、知足常乐、心态平和。

现在看来,这种表面安逸的本质是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小富即安。悲莫大于贫贱,乱世从来不给小民流活动路。面对危机四伏,小民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不能掌握命运,只能逆来顺受,随波逐留,便如李自成曾经没有挽留金儿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她离去。

站在这个角度讲,接受平庸对自己、对家人是不负责任,甚至是犯罪。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李自成拒绝平庸,志存高远,拼了性命嘎嘎乱杀,力求逆天改命,杀出一方净土和一片天地,别说什么留住金儿银儿,便是同性、二尾是也要多少有多少,欢喜谁就是谁。

李自成的部队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很多人愿意跟着他干,觉得他有人格魅力,而这份魅力来自于李自成领兵的两个特点:一是与子同袍,与子同食,以身作则,同甘共苦,慷慨大方,不贪不占不搞特殊。二是与子偕行,亲临一线,亲冒矢石,冲锋陷阵。

关于第一个特点,有人说李自成修佛家的抑欲戒奢磨考度劫,有人说他修道家的克制自律恬淡冲虚,有人说修儒家的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

这些理解没问题,但格局有点小。自打灵魂觉醒以来,李自成快乐源泉已从战利品多少转变为分配战利品的权力。打怪升级、宏图霸业才能让他意气奋发热血澎湃,吃喝嫖赌抽太过无聊,山珍海味味同嚼蜡,为了碎银几两的争斗如同触氏和蛮氏在蜗角上打架,李自成无法从黄白之物、低级趣味和口腹之欲中找到任何满足。便如太监上青楼,对俗人眼中的大欲充满了不屑与厌恶。

凭借这两个特点,李自成屡胜强敌,走出个虎虎生风,走出个日新月异,走出个一日千里。他不是在学习和成长,而是在觉醒,战争只是在冲关、打怪、捡宝、抢人头、解锁新技能。

随着李自成的飞速成长,他发现赖以起家的官军身份本身比较尴尬,已经限制了他的事业发展。

从待遇方面讲,官军挣着不高的死工资,还动辄欠薪,各种制度、条例、禁令、规定等条条框框阻止了大家的财富积累,过日子没问题,暴富不可能。

从业绩方面讲,李自成需要用胜仗来证明自己,做大做强,而官员们不在乎战争的胜负和帝国的前途,只在乎自己的口袋,一个个脑满肠肥,利用国难积攒了几辈子花不完的家业,鼠目寸光,短期行为严重,这与李自成发展的大方向违背。

从机会方面讲,帝国的绝大多数高位被皇族、世家、门阀占据,平民上位难度极大,仅能拼命去卷、去抢上流社会指缝里漏下来的一点点恩泽,能力过硬但八字不硬的人才已成为炮灰,依靠才能和氪命可以达到的高度天花板很低,许多人年年轻轻便走到了仕途尽头,失去了上升机会。

从竞争方面讲,李自才不怕人才济济,不怕对手如云,他有信心让一切竞争者跟在屁股后面吃土,只是无法忍受高层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提拔靠人脉、靠情商、靠金银,马户只听又鸟的曲,阳春白雪反而不如下里巴人。

李自成最不能忍受的是,决定他们前途的是那些衣冠楚楚、道貌岸然、损公肥私、贪生怕死的蠢货,他们只负责定目标、下任务,然后督促、检查、考核并惩处,甚至还隔三岔五拿家国情怀格局高度来PUA他们,窝火,恶心!

相反,民军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从待遇方面讲,民军完全是多劳多得,按劳分配,谁有本事谁抢去,没人眼红你举报你,只会夸你有本事。

从前途方面讲,民军越做越大,一个连队经常在几个月内迅速发展为一个团,大量的高级干部岗位空缺,虚位以待,不怕没平台,只怕没能力,有多大本事可以抡圆了使,是骡是马拉出来溜溜。

从体制方面讲,民军的个人命运与集体命运完全统一,每个人都盼望着更强大的领袖带着队伍走向辉煌,这决定了考核军官是否优秀、是否提拔只有一条标准:能打。

官军唯一比民军的优势在于身份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这个身份很重要吗?

不重要吗?重要吗?不重要吗?李自成反复多次问过自己。

最终,李自成认为不重要,因为他想赌一把,他赌崇祯朝廷坚持不下去了。庙堂大上朽木为官,殿陛之下禽兽食禄,大明只是在强撑着不咽气,身体早已被掏空,随时会寿终正寝。

西北玄天一朵云,乌鸦落进凤凰群。

满桌都是英雄汉,谁是君来谁是臣。

到时必然天翻地覆,沧海横流,官民反转,识时务者为俊杰,必须该尽快站在胜利者的一方,迟走一步跟风吃屁,早行一步功勋元老。

富贵险中求,老子豁出去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