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意

换源:

  乍一看到这九个大字,朱元璋怒火上涌,浑身气势猛地爆发。

须知。

自从他登基称帝,又历经十数年积威,早就没人敢如此指责自己。

更何况天幕上的文字辱骂之意丝毫不加掩饰。

让朱元璋如何不怒!

但发怒只是一瞬,下一刻,他又立刻平息情绪,至少表面上平淡无波。

此时。

受天幕影响,禁军护卫慌忙集结,嘴里大喊着护驾云云。

宫中值守的官员也匆匆赶来。

不一会儿。

大殿前便挤满了人影,文武官员,王爷妃子等等。

实在是天幕上的文字太过骇人听闻,又直指皇帝本身,不管是出于护驾,还是出于避嫌。

总之。

眼下能到的都到了。

在这期间,居中的朱元璋一直抬头眯眼瞧着天幕变化,丝毫没有在意四周。

“慌够了?慌够了就给咱闭嘴!”

听到陛下言语,周围嘈杂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此时。

天幕上的画面已经变化了许久,一个短发、形似俗家僧侣的年轻人正在大谈特谈。

言语之间,放肆至极!

竟然指责当今陛下是昏君,还列举证据?

例如。

朱元璋死后让妃子殉葬?

“嘶!”

看到这一条,周围众人齐齐倒抽一口冷气,这是在诅咒陛下?

陛下还没驾崩呢!

那殉葬又从何说起?简直是无稽之谈!

已经有大臣在猜测今日这一幕,必是有妖人作祟,祸乱朝纲!

熟料。

天幕中又起了变化,言说陛下删除孟...孟子言论?

“嗬!”

此事可就不是空穴来风了,陛下确实做过。

难道,天上那东西是儒家子弟在作祟?他们对陛下不满?

念及此处。

周围持刀拿械的禁军们看向文臣的眼神便多了些戒备,隐隐隔开他们。

文官们此时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他们冤呐!

敢于阴阳当今陛下的文官,怕不是嫌自己活得久吧!

况且正逢马皇后去世之际,陛下正哀莫大于心死,躲都来不及,谁还敢撩拨?

朱元璋对周围变故看都不看。

眼睛依旧盯着天上。

这时,那人已经说到了他分封诸王,开历史倒车。

“倒车?”

朱元璋对这个词虽然不太懂,但结合上下文,他也猜了个大概,无非是指责自己做得不对。

对此。

这位皇帝并未作声。

就在此时,皇宫外快速奔来一队甲士,来人下马分开人群,凑近朱元璋耳边禀报道:

“陛下,天幕景象于城外十里,依旧清晰可见。”

闻言。

朱元璋心中立刻有了判断。

周围听到禀报的臣子们也有了判断,随后,众人便是默契的闭口不言,从而掩饰心中的惊骇!

于城外十里依旧可见?

妖人有这般能耐?

真有这本事,岂会籍籍无名,早就成仙做祖了!

如今只有一个解释:

今日景象,乃是——天意昭昭!

自古以来,无论那家那姓占据天下,皇帝便自称天子,祭天更是头等大事!

对于天上的变化,从来都给予最大的重视。

例如天边划过一道流星,寓意不祥,说不得某个朝廷重臣就得引咎辞职。

当下。

天幕赫然指出当今陛下是个昏君!

这这这...这还了得?

知晓此事后,天下人心必然浮动,天意昭昭、代天讨贼、替天行道...等等等等。

眨眼间。

就能想到无数造反理由。

届时烽烟四起,大明江山或将毁于一旦!

“大胆!”

“爹,我这去拿弓,把天下那厮射下来!竟敢胡言乱语!”

秦王朱樉是个暴脾气,说着就要去取弓,一副暴跳如雷模样。

他这纯属是被吓得慌了神,病急乱投医。

儿子慌。

当事人朱元璋却异常冷静。

“安静呆着!”

寥寥四字便喝住儿子,随后他仰头望天,心中喃喃念道:

“难道上天也认为咱得位不正?”

看着那最后总结般的话语,敲定朱元璋就是昏君,还目光短浅、自私自利!

听得这话。

大臣们只觉五雷轰顶,把自己轰的外焦里嫩。

有志之士已在心中痛呼:

“完了!彻底完了!”

“此言一出,便已是反叛大旗高举,还是顺应天意,我大明江山就要完了呀!”

朱元璋也如此想,但他没有绝望认命。

若是认命,他也不会起兵反元,他这一辈子还是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放牛娃。

他朱元璋这一生,就不认命!

“哼!”

心念既定。

朱元璋便欲转身,即使天要咱亡,咱也要把天捅个窟窿!

就在他准备召集将领,整军荡平不臣时。

忽然间。

眼角余光瞟到天幕,只见其上景象大变,一行行文字浮现,顶头四字分外显眼:

鉴定完毕,傻逼一个!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