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搬家到小巷

换源:

  筱婷也在一旁帮忙叠被子、收拾衣物,小小年纪就能干。

借来的三轮车停在楼下,图南帮着往上搬东西。

他注意到黄玲特意把一个红漆的木箱放在最里面,想必是藏着重要的东西。这个时候还没有银行卡,老百姓的积蓄不是放在手绢里就是藏在箱底。

装好第一车东西,一家人出发去新房子。

黄玲蹬车,庄图南和庄筱婷和行李一起坐在车斗里。

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图南观察着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年代:街边的标语还带着这个时代的特色痕迹,但已经能看到“解放思想”的新口号;路过的行人衣着朴素,却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

找到分配的院子时,图南愣了一下。

电视剧里,这里会成为很多故事发生的地方。院子最里头的位置确实不太方便,但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条件了。

两边都是棉纺厂的职工宿舍,巷子里铺着两条盖着镂空水泥盖板的水沟,每家小院门边都有个出水口,方便排水。

他们这个院子在巷子最里头,左边有邻居,右边什么都没有。虽说位置不好,但图南知道能分到房子已经算不错了,多少人还在后面排队呢。

隔壁林家已经在搬家了。

宋莹打扮时髦,站在院子里,不停地指挥着穿得灰扑扑的林武峰。

搬煤饼的林栋哲,眉眼长得漂亮,就是衣服破破烂烂的。

图南瞥见他裤子上的大洞,硕大一个“尿”字露出来,忍不住在心里感叹:这个年代的孩子,真不容易。

小院格局是最常见的三间式: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棉纺厂在原厅堂中间砌了堵墙,把厅堂分隔成两间小卧室,这样三间就变成了左右对称的四间,分给两家人居住。

黄玲分到的是东厢房和一间小卧室。两家共用后面的厨房。

一家人忙着搬运家具杂物,林武峰主动过来帮忙,一声不响地扛起了几件重家具。

林武峰动作利索,几件沉重的家具在他手里轻松得很。

“林叔叔,谢谢。”

“不谢。”林武峰心想着孩子不错,大大方方的,又懂礼貌,不愧是老师家的孩子。

在林武峰的帮助下,第一车家具很快就搬完了。黄玲决定赶回筒子楼运送下一车。

刚走到院外,就听见宋莹在厨房里数落林栋哲:“栋哲,煤饼都碎了,你怎么端的?”

图南在偷笑——他知道,这个未来妹夫小时候调皮捣蛋没少挨揍,但心智稳定,心地纯良。

再跑了几趟,家具和生活用品总算搬得差不多了。图南听见宋莹在院子里又开始发火,说是因为他们的院子地势低,隔壁的王勇在院墙根挖了个洞,把污水都排到这边来了。

宋莹气极。“王八蛋,你丫的王八蛋!”

“我去报告房管科,你丫的王八蛋,等着!”

隔壁王勇是关系户。

“你以为厂里待见你,你是刺头,厂里才把你安排在最后一家,拉屎都要跑几百米。”

轻易不跟人红脸的黄玲也开口,“这事,你们没道理,我和宋莹一起去房管科。”

“黄组长,你别帮她,你和庄老师都是老实人,厂里欺负你们,安排你们和刺头住一个院。”

黄玲不理会这种挑拨离间的话,有些人总把别人当傻子,殊不知自己才是小丑一个。

回到自己屋子里。

“林叔叔人真好。”庄图南突然说,“还送了我们新日历呢。”

黄玲:“宋阿姨嘴是不饶人,但心地不坏。要不是她出头,咱们以后怕是都得蹚这脏水。”

图南点点头,电视剧里的宋莹外表泼辣,内心耿直,是个可交的好邻居。

“来,图南,帮忙收拾一下屋子。”黄玲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

第二天一早,隔壁院子就热闹起来。

吴健要和张阿妹办喜事,宋莹和黄玲都过去喝个喜酒,说是喝酒,其实就是熟人坐下来喝杯水,吃点干果点心,水果都不见一个,聊聊天就结束了。

毕竟这个年代,是在物质贫乏,大家都过得紧巴巴,也不能讲究太多。

图南趴在墙头瞄了一眼,小军正无聊地踢石子,姗姗被宋莹按在凳子上梳头。姗姗一看就知道以后长大肯定漂亮,可惜庄图南还没刷到后面,不知道吴姗姗长大后什么样子。

不过先在美女面前留个好印象总没错。

等吴姗姗梳完头,便走过去打招呼,小孩子总是熟得快,几句话就成了小玩伴。图闹掏出一粒奶糖递过去,吴姗姗双眼睁大,接过去糯糯说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